媒体聚焦 返回>
北京日报:冲刺!冰丝带
2020-05-14

冲刺!冰丝带

来源:北京日报  2020年05月14日

/本报记者 赵莹莹 摄/本报记者 潘之望

春季北京多风天。中午1点,工人吴华强和工友站在约1米宽的马道上,继续着机电管线的安装工作。头顶,是重达968吨的马鞍形“天幕”;脚底,是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冰面。吴华强与地面的距离,足足有10层楼高。

“天幕”,是对国家速滑馆索网屋面的形象化描述,就像提起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国家速滑馆主场馆,人们总爱依据其造型称为“冰丝带”。长跨198米、短跨124米的钢索网,仿佛森林的“顶盖”,张拉出一个世界之最——世界体育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屋面。

“2019年12月31日,我们安装好最后一块屋面单元板,让‘冰丝带’的造型亮相了。自复工以来,工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机电管线安装。”北京城建集团国家速滑馆项目经理张怡说,一座功能完善的建筑,犹如一个健康的人,结构是骨骼,装饰是外衣,机电管线是血管。只有血管通畅,才能让建筑富有生命力地运行。

8万平方米的风管、15万米的电缆、49万米的线缆……50个子系统构成国家速滑馆的机电大家庭。建设工人要做的,不只是让每个系统各就其位,还要达到一种和谐的机电美。

“您瞧,‘天幕’下没有吊顶,因此,机电管线的外观就得更好看。”副经理唐馨庭指着高空的风管举例,一圈88个风口,开口尺寸和角度都得一模一样。如何实现?这就得依靠技术手段,先在工厂通过预制化加工出风管,然后采用先地面拼装后分段提升的方法,将管线提升至安装位置,再由工人完成最后的固定。

唐馨庭解释道,屋面索网具有一定的柔性,当温度、风力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索网就可能变形,最大变形范围是上下470毫米。因此,固定在索网结构上的管线,比如除湿风管和屋面雨水排水管,也得能适应变形,“反复计算变形位置后,我们采取了安装弹簧减震器、金属软连接等补偿措施。”

下午3点,当吴华强还在高空作业时,国家速滑馆项目西门至生活区的道路上,两名年轻人背着近30斤重的消毒液正在给路面消毒。这支由项目管理人员组成,由青年党员担任队长的防疫消毒队,每天要对包括作业面、生活区、办公区等各个角落进行两次消毒。“众志成城,抗疫必胜!”为了助力抗疫,市重大办、北京国家速滑馆公司特别为建设者送来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