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就“钢筋铁骨”| 创新锻造城建品质
前线客户端 2020-07-28
1983年7月1日,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36000名将士脱下戎装,就地转业,组建北京城建总公司(1992年,成立北京城建集团)。37年来,北京城建人在艰苦中创业,在磨砺中涅槃,在担当中前行,一步步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从单一的施工企业到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从年产值只有1.4亿元到现在的1750亿,北京城建集团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在竞争激烈、强手如林的建筑业,北京城建是怎么做到的?带着疑问,记者前往北京城建集团进行深入采访。
2019年11月5日,北京城建集团捐赠的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建设相关实物及项目经理李建华的施工日记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超大平面异型双曲面漫反射屋吊顶等实物和建设材料,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大工程创新成果的重要见证。
一家曾以基建工程兵为职工主体的北京市属企业,为何能屡屡挑战技术极限,建起一批有影响力的建筑?北京城建集团正是以唯实创新的精神,托举企业前行。
觅改革发展新机。
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旨在破解国企普遍存在的经营僵化、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等诸多难题。
1995年,北京城建集团被列为北京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由此拉开了改制的帷幕。公司由原来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变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党委书记由董事长兼任。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北京城建集团真正开始以现代企业视角在市场经济中“逐浪”。他们深知,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一次阵痛中的思想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模式,决定了企业不再以完成实物形态的产品生产销售、实现各项经济指标为重心,而是要实现资本有效运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北京城建集团抓住机遇,以改革盘活企业活力、释放发展动力,先后推动城建地产、城建设计通过混改上市。上市后,城建地产加大力度参与保障房项目实现百姓幸福安居,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城建设计则由单一的设计咨询延伸拓展出上下游联动的全业务链,进一步稳固了国内轨道交通设计领域的龙头地位。两家企业上市后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建设计上市6年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增长了近10倍,已经跻身全国设计企业十强,北京城建集团真切地尝到改革带来的甜头。
随着资本累积,北京城建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发展。面对固有市场的逐渐饱和,他们再次创新思维,向制度要创新,向改革要发展——发挥城建产业链齐全的优势,打破壁垒、握指成拳、协同发展。目前,在江西高安、安徽黄山、云南昆明等地,北京城建集团已不再是单纯的修条路、盖座楼,而是为城市提供全方位、全产业、全过程的服务模式,迎来从建楼到造城的转型。
走他人未走的路。
天安门向东30公里,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北京城建集团当时是行政办公区A1工程承建方,工期之紧前所未有。勇者无惧。他们创新施工管理方式,以行业领先的智慧建造,把32万平方米的主体结构建设分解到“时间精确到小时、空间精准到公分”的三维可见的BIM模型中。仅用92天,A1项目团队就精准实现混凝土结构封顶的节点目标。
为提升施工效能,北京城建集团从不缺乏直面管理难题、以创新破题的勇气。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城建推行的项目法施工闻名全国。针对责权利不明、工程账目混杂的施工乱象,北京城建集团大胆实行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和公司、项目经理部两级核算体制的项目法施工,让项目经理总包负责管理经济活动全过程。项目法施工厘清了成本核算、完善了激励机制,开建筑企业现代管理之先河。
进入新世纪,随着集团产业链延伸,各大产业板块间的信息梗阻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加速发展的藩篱。北京城建再次向创新要方法,用5年时间搭建行业领先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i城建”。以往经过层层审批至少需要一周时间的事项,如今变“职工跑腿”为“数据跑路”最快半小时完结;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机电工程施工中,建造化身“智造”,机电施工降低80%左右拆改量,提高一倍的管理效率。
在信息化管理创新推动下,曾经的“痛点”变成“亮点”,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管理创新将城建品质铸造得更实更牢。
做难而正确的事。
有人说,自主研发犹如攀登高山,一步难一步险,却能掌握前行路径,看到最美风景。对北京城建人来说,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就是在做这样难而正确的事。在北京城建有个不成文的惯例,越是重量级的项目,越要挑战技术的极限,通过创新,牢牢掌握项目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因此,他们承接的许多“国”字号项目中,总能看到创新技术的落地。
重视技术创新,是因为北京城建集团吃过技术薄弱缺乏竞争力的苦头。转企初期的北京城建总公司主要业务就是“修地铁”。北京修建三环路,43座立交桥中只有总公司门前这一段由北京城建修建,这还是其他企业“匀”过来的。自那起,领导班子就下决心在市场竞争中坚持创新,以卓越品质赢得行业尊重。
创新的种子一旦根植,就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基因里。
2020年,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以最高分问鼎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从超跨度索网计算到施工工艺,建筑中每个环节都凝结着创新技术。
以运用国产高钒密闭索材料为例,双奥总工程师李久林顶住外界“首次应用国产高钒密闭索吃力不讨好”的质疑,联合生产厂家进行3个月技术攻关,突破高钒密闭索国产化的核心瓶颈,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倒逼价格高昂的进口索降价,国产索开始应用于国内各大型公建项目。
不止此时,也不止此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项目中,北京城建集团以三维激光扫描和航测无人机测绘崇山峻岭中雪道施工区的全地貌,制定世界雪道施工标准;国家体育场“鸟巢”项目中,北京城建更是将50余项创新融入其中,突破人类建筑水平极限。
小到工艺优化大到系统革新,创新已成为北京城建集团锻造国匠品质的澎湃动力。
前线融媒体记者 王晓方 张蕾磊 陈宁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