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返回>
北京晚报:云压海陀雪意高
2021-04-22

云压海陀雪意高

北京晚报 | 2021年02月03日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7条雪道,包括三条比赛雪道和四条训练雪道。

1125天,37个月,小女儿誉轩看到的爸爸,基本都是通过一块6.1英寸的小小屏幕,屏幕那头,爸爸张洁总是告诉她,自己正在建设一项了不起的工程——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新建场馆之一,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又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场馆内共设7条雪道,包括三条比赛雪道和四条训练雪道,其中,3045米长的主雪道,起点位于山巅的海拔2198米处,整体落差约900米,创下了国内雪道落差之最。同时,还建设有山顶出发区、中间平台、竞技结束区、竞速结束区、集散广场、索道等附属设施,可同时容纳约8000人观看比赛。

“这是国内首例最高等级高山滑雪场,建设周期短、建设难度大、建设标准高,而且没有任何施工规范可循,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张洁的身份,是北京城建集团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项目经理。从2018年1月1日开工,到2020年12月30日完成项目五方验收,这位80后的项目经理竟然一头青丝变成半头白发。

站在海拔1554米的中间平台抬头仰望,4条雪道犹如白色的瀑布自山顶蜿蜒流淌而下,形如风筝的山顶平台则露出了小小一角。眼前的一切,都与小海陀山交相辉映,仿若浑然天成。

栉风沐雨砥砺行。三年时间,令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场馆拔节而起,如倒悬之危,困难重重。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机械无法将物资运到山顶,就回归“人背马驮”的传统;山地地形起伏大,用三维激光扫描和航测无人机进行精准测量;浇筑混凝土的罐车“走”不动,就用钩机接力拉上去;雪道高差大,就通过地下综合管廊将造雪用水在蓄水池蓄存再经三级泵站注入各雪道造雪系统。

“你见过早上阳光明媚,中午却下起了冰雹么?山顶常常这样。咱就用脸盆接上点冰雹,直接做冰镇可乐。”1988年生的工程部副部长郑帅笑着说,那滋味也很爽。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滑降、男女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等11个比赛项目也将在这里举行。

“莺啼妫畔杨柳飘,云压海坨雪意高。”崇山峻岭间,一场场速度与激情即将上演。这是运动员对自我的挑战,也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的体现。

中国冰雪,加油!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