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朗的眉目,俊逸的身姿,若是你走进城建一公司中直机关紫竹院办公楼项目部,很容易便能认出这位年轻帅气的项目经理。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走进城建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如果说十年前的他像一本清新、明快而热烈的现代诗集的话,历经十年磨砺后的他,则更像一本凝重、深邃的古典诗词,透着些许的沧桑,却更加耐人寻味。
2001年夏天,23岁的河北小伙儿伍均浩来到当时城建八公司北苑项目工地,从此,他的人生篇章循着建筑施工的轨迹一直向前延伸。
启程
初到工地的伍均浩可谓是空有一肚子学问,却不知从何施展,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让原本信心百倍的他大受打击,此时,是城建集团“传、帮、带”的传统给了他成长的力量,白天在工地跟着老师傅们学习,晚上回宿舍继续研究图纸、整理施工方案,强烈的求知欲冲淡了身体的疲惫,为了不影响同宿舍其他同事的休息,他经常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看技术资料,日复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傅的悉心帮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下,一年内,伍均浩在工地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在此期间,他还兼任着项目部的团支书工作,并多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伍均浩在北苑项目部一待就是三年,三年内,他吃住在工地,完全把工地当成了自己的家。2003年,项目部领导让他全面负责当时北苑612#住宅楼的技术工作,为了达到“北京市结构长城杯”的质量目标,他从项目开工起就绷紧了一根弦,他深知,技术质量工作重在过程控制,因此,只要工地上有工人在干活儿,就一定能看到伍均浩的身影,项目抢工期间,工人们几班倒,他则是几乎班班都在场,有时连续好几个晚上都不睡觉。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612#住宅楼工程无论是质量还是进度在整个北苑施工区都是首屈一指的,结构封顶时,项目顺利通过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的验收。离开北苑时,伍均浩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了,他的人生目标更加坚定,信念也更加执着。
扬帆
凭借着在北苑出色的表现,2004年伍均浩调任公司望京科技发展大厦副总工程师,开始全面负责技术管理工作。望京科技发展大厦项目是当时公司成立以来承接的单体面积最大的公建工程项目,地下三层,地上两栋塔楼,一栋是26层酒店式公寓楼,一栋是21层的写字楼,两栋塔楼均高达百米,现场场地狭窄,最宽处仅六米,最窄处不到30公分。面对这样一个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程,伍均浩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有如此好的锻炼机会,忐忑的是自己能否担此大任,就在此时,公司领导的鼓励和信任坚定了他的信心,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好这项工程,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但困难似乎在有意考验这个年轻人,工程正式开挖土方施工时已是2004年10月,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水位高,两个滞水层给土方开挖造成了很大困难,甲方分包的土方单位因此延误了工期,甲方情急之下要求项目部在春节前把一、二流水段施工达到局部负二层。此时已是寒冬腊月,基槽里的泥和水全被冻上了,根本无法排出,防水保护墙抹不上灰,面对这样的难关,伍均浩心里也是焦急万分,但他知道越是紧急的时刻越需要冷静,于是他说服其他技术人员静下心来思考解决办法,大家经过反复研究,最终采取基槽搭设取暖棚,用炉火烧水化冰再抽水清槽的办法,基坑泥浆用手捧、用锹铲,防水保护墙抹不上灰就边用喷灯烘边抹灰。经过连续的不分昼夜的奋战,终于在春节前完成了计划目标,首战告捷。
在其后的施工中,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他都严格按照结构“长城杯”的最高标准组织施工。在6米高首层墙体施工中,按常规施工都是采用小钢模,其特点是支模相对容易,也有成熟的施工技术,缺点则是拼缝多,观感不好。若是用木模就解决了这一缺点,但木模最大的难题是支模难,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跑模、涨模,影响施工质量。对此,伍均浩和其他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论证,精密计算支撑体系,优化施工方案,设计出了大模板型式的木模体系,拆模后的混凝土不但几何尺寸非常精确,而且表面光滑,十分美观。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也因此荣获“集团优秀施工组织设计三等奖”。
远航
2007年开始,伍均浩又先后担任巨山新村项目和京东方电子厂房项目总工程师,他总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自己建筑生涯的每一步,“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青年之星”、“职工之星”等各种荣誉接踵而来,2010年他被评为“集团工程技术专家”,面对这一块象征着技术工作者无尚荣誉的奖牌,他的笑容中带着一抹羞涩,眼神却无比坚定,“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他如是说。
没有淬火磨砺,难铸钢铁意志;不经风雨洗礼,哪来醉人芬芳。这是伍均浩历经10年风雨磨砺的真实写照。现如今,已经是公司中直机关紫竹院办公楼工程项目经理的伍均浩,他的人生又将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