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作为一种快速交通工具,成为一些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实现快捷流动的重要手段.然而,其昂贵的投资和复杂的系统也着实令人啧舌!设计总院发扬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实践,通过设备设置改进、新技术研发应用等多方面努力,实现了“提高地铁服务品质,减少地铁建设投资”的双重效应。
集中设置室外冷却塔,降低对景观影响
一般空调系统的冷源为室外冷却塔,但轨道交通项目主要穿越成熟的市中心,周边用地十分紧张,冷却塔对城市景观也有一定影响。出于景观和工程占地实施难度的考虑,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宁波分院的设计师在地铁车站设计中,设置集中冷冻站作为宁波地铁1、2号线鼓楼站及1号线东门口天一广场站空调冷源,集中设置室外冷却塔。鼓楼站空调水系统采用二次冷冻水泵变流量系统,集中冷冻站冷冻水采用8℃大温差(常规车站采用5℃温差)的供给方式,以减少系统水量,节省管线空间和输送能耗。
“集中冷站及冷却塔的设置位置相对灵活,对周围城市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减小了地铁建设与环保、规划的协调工作量。”分院负责人张巍对记者介绍说,尽管它具有施工相对复杂、运行能耗大、占用区间隧道空间等缺点,这种设置使土建初投资相对较低,通过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比选,最终确定了集中冷冻站方案。
地下站采用单活塞风道,节省土地资源
此外,出于对工程实施难度的考虑,为节省占地,他们对全线部分地下车站采用了单活塞风道方案。与传统的双活塞风道相比,单活塞风道每侧线路减少一个活塞风亭,一个车站共减少2个风亭,节省了土建投资,由于轨道交通土建投资巨大,按照1万元/平方米的土建造价计算,若采用单活塞风道方案,车站每端活塞风道可压缩4米宽度,按每个活塞风亭综合造价60万元估算,一个车站可节省土建投资470万元左右。通过计算和经济性分析,单活塞风道可以满足通风空调系统的功能要求,并可节省土建投资。
全国首次尝试太阳能光伏发电,环保节能无污染
“采用太阳能发电,不仅节能、无噪声、无污染排放,而且不受资源分布地域限制,资源充足,无枯竭危险;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建设周期短,还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该院宁波分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结合高架车站屋顶面积大、宁波地区日照时间长等特点,他们采用了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预计每座车站年节约电费就达25.4万元。
在宁波1号线设计中,他们在部分高架车站及停车场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太阳能发电在城市轨道交通的首次成功应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仍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如在宁波市轨道交通得到应用,将成为国内最早在车站大面积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轨道交通工程。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宁波分院是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和二期工程的总体总包单位,并承担1号线一期土建工点、设备系统、试验段和2号线一期土建工点的设计任务。同时,也是1号线二期工可、余慈线线站位研究的编制单位。他们依托总院的雄厚技术实力和高端人才资源,秉承总院“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坚守“精心设计、质量第一、信守合同、用户满意”的质量方针,以又快又好做设计,尽心尽力做服务贯彻于设计工作始终。正是这种优异的工作品质,宁波分院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获得宁波市“工人先锋号”集体称号,在宁波市总工会及宁波轨道交通指挥部组织的轨道交通建设立功竞赛系列活动中获得总体总包、工点及施工图专项竞赛第一名和宁波市建设功臣等荣誉称号,得到了业主和相关单位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独特的气体监控系统化解难题获专利
在杭州地铁的建设中,不良气体的出没困绕着设计师们.地铁通风系统本来就是复杂的地铁设计系统中相当难缠的一个方面,加之杭嘉胡地区特有的地质土壤状态,使得问题变得更加棘手。为此,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杭州分院组织攻关.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大量反复数据测算,他们实现了新的突破: 45分钟就能把地铁隧道及站台的空气,与室外换一次.这一技术__地铁隧道气体监控系统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也属于领先技术。该系统采用世界先进的光纤探测感应技术,通过安装在隧道及地下车站内的探头,探测地下气体成分。一旦发现问题,将开始声光报警,光电转换机将数据上传到主控机,继而自动启动换气程序。为了避免误报,每个监测点都设置两个探头,光纤感应则具备抗干扰性强的特点。据悉,这一研究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冷却塔的设置从分散到集中、地铁车站屋顶首次采用太阳能光波发电,独特的气体监控系统使难题迎刃而解……凡此种种所具有的节能、省地、环保等功效,将为全国其它城市的地铁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