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返回>
凤凰京南飞
2017-11-01

《山海经》有云:凤凰,见则天下安宁。

从天安门向南46公里,在北京未来轴线的末端,便有一只凤凰,亭亭玉立。随着6月30日钢结构的封顶,北京新机场航站楼这只世界上最大的“凤凰”已现展翅欲飞之姿,其升腾不屈的气势不仅给人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更向世界展示着盛世中国的辉煌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

而让这只“凤凰”从纸上蓝图变成建筑实体的便是北京城建集团。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再到结构封顶,700多个日夜兼程,一个个挥汗如雨的瞬间,工程总承包部李建华团队便在茫茫荒草、萧萧白杨之地筑起了大国之门,谱写了一首豪迈激昂而又雄浑壮美的“凤凰”诗篇。

谋之以先 蹄疾步稳铸奇迹

透过历史的偶然联系,我们总是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必然。

60年前,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民用机场航站楼—首都机场航站楼竣工,它的建筑面积刚好超过1万平方米。

60年后,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已实现结构封顶,它的总建筑面积达到140万平方米。
一个甲子轮回,从1万平方米到140万平方米,从“新中国第一座”到“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历史见证了中国机场建设事业的腾飞,也赋予了城建人光荣的使命。

2016年2月,在仅用100天就完成新机场航站楼基坑近1万根工程桩打桩和270万方土方挖运后,集团又成功中标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工程不仅是集团有史以来承接的最大单体建筑,也是新机场所有标段中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社会各界关注度最密切的标段。

“最”意味着荣誉,更意味着责任。国家重点工程、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1号工程、民航“十二五”重点工程,北京新机场一个个响亮名衔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嘱托。而面对这些嘱托,究竟该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才能确保质量、安全、环保和工期等方面达到高标准,从而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意味着高度,更意味着难度。高铁从地下穿行、双层出发双层到达、无结构缝一体化、超大平面自由曲面空间网架……,新机场航站楼一个个前沿设计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世界难题。而面对这些难题,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技术手段才能攻坚克难,从而达成世界一流?

这是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发出的拷问,也是项目经理李建华的沉思。

“在这个工程上,我感受到的最大压力是如何创新管理模式,采取最先进的管理手段。”李建华知道,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宏观政策背景以及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冲击下,建筑行业很多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施工手段已难以为继。建好北京新机场这一世纪工程不仅需要奋发有为的激情、一鼓作气的干劲,更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布线行针的谋划。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讨论,李建华团队最终建立了“总包统筹、分区管理、统一招标”的管理模式,采取了“管理人本化、施工组织专业化、资源管理集约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项目实施标准化”的“六化”管理方式。

在结构施工阶段,60万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被划分为8个施工区域,每个区域由具有大型工程施工及管理经验的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优选配备15名人员,负责区域管理控制。总包制定区域管理团队考核指标,定期对各区域进行考核,并统一组织招标主要材料、劳务队伍、塔吊等。同时,协同办公OA系统、项目管理PM系统、BIM5D管理系统、塔吊监控系统、可视化安防监控系统、施工环境智能监测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及劳务实名制一卡通系统等如雨后春笋,在施工管理中一一涌现。从深化设计到方案模拟,从工程进度到经营管理,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信息化、智能化管控。
既发挥了集团的管理优势,又突出了二级公司的专业优势;既把握了建筑行业的自身规律,又顺应了信息化的时代趋势;既加强了宏观把控力度,又激活了微观管理活力,这一被称为具有新机场特色的新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工程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7年1月19日,在受到暴雨、雾霾极端天气等影响,工期被耽误40多天的情况下,新机场主航站楼仍提前12天实现结构封顶。而在这之前,李建华团队已提前4天完成新机场航站楼工程底板施工,提前15天完成地下结构封顶目标。

“建设高峰期,主航站楼一天有8000多名工人在这里同时施工,10个月的时间,我们浇筑混凝土近100万立方米、绑扎钢筋21万吨。” 生产副经理熊计富对施工生产的每一个数字都了然于胸。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他们每个月浇筑的混凝土可以建造出25栋18层高的大楼,10个月所绑扎的钢筋量差不多可以建造2艘辽宁舰。而且,新机场航站楼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全面受控,一次通过率100%,合格率达100%,全部超过创优验收标准。

虽快马加鞭,但却蹄急步稳,李建华团队在新机场上演了非凡的“中国速度”和“建设奇迹”。

破之以奇 攻坚克难搭凤骨

新机场航站楼二层峡谷区的正东,立有一棵形似“灵芝”的C型柱。正午过后,太阳光线便会斜穿过C型柱上的圆形天窗,抵达航站楼正东面的玻璃幕墙上。而细心的人只要在玻璃幕墙前稍一驻足,便会看到C型柱托起的钢结构投影,然后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因为这个投影太像一座倒立在空中的“鸟巢”。

同鸟巢一样,新机场主航站楼的钢结构重量为4.2万吨,由支撑系统和屋面钢网架组成。如同纵横交错的枝蔓,新机场航站楼的屋面网架钢结构为不规则自由曲面,跨度达180米,最高和最低点起伏高差约30米,它高低绵延起伏成曲线,仿若一段段优美的旋律。然而,在现实中,用坚硬的钢材编织出优美的自由曲面绝非易事。

经过几度设计探讨和技术论证,最终决定采用钢管和圆球焊接。以圆球为节点,钢管的方向可上可下、可左可右,从而成就了曲线的屋顶设计。然而,新机场主航站楼屋面网架的投影面积有18万平米,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一经比算,这意味着主航站楼屋面网架要使用球节点12300个,使用钢管规格25种、数量63450根,钢管的总长度将近500公里,可以环绕北京五环路5圈。而且,主航站楼屋面网架重量超过3万吨,相当于大半个鸟巢钢结构的重量,但它却仅以8颗C型柱为主要支撑,C型柱形成的空间甚至能放下整个水立方。面对如此大面积的屋面网架、如此大规模的组件、如此高难度的支撑,该如何进行安装?又该如何吊装提升?

“由于屋盖钢结构覆盖面积大、造型复杂,原位散装、分块吊装、滑移、提升等每种钢结构施工方法都有很多施工难点需要克服,目前尚无单一的安装方法具有先天的契合性。”项目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段先军对钢结构的施工之难深有感触。他知道,要想完成新机场主航站楼的钢结构施工,就必须攻破诸多世界级难题。

鸿骞凤立,不循常流。在集团总工程师张晋勋的主持下,项目进行了无数次的内部方案讨论,多次邀请国内钢结构专家进行论证,并用BIM技术进行模拟,最终确定了“分区施工,分区卸载,总体合龙”的原则。根据中央天窗和条形天窗,整个屋面被分割成6个分区,对不同分区、部位采用原位拼装、分块提升、累计提升等多种方法,共需进行26次单元分块提升、13块单元原位拼装、31次小合拢、7次卸载、1次大合拢。

然而,问题又随之而来,这么复杂庞大的安装提升过程,该如何保证屋盖桁架测量与安装精度?

面对这一难题,李建华搬来了“外援”。随着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数字三维仿真模拟技术、测量机器人、三维扫描检测、三维空间坐标测量、超声波无损检测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入及使用,一场科技竞技“表演”在钢结构施工中上演。
最终,仅用了80天时间,新机场主航站楼钢结构便成功封顶,而且提升精度差能控制在±1毫米以内,19万余米焊缝长度的现场焊缝探伤一次合格率高达100%。

“这里充满着神奇和伟大,伟大的中国和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建筑,我为能够来到这样的建设工地感到骄傲”,看着头顶上巨大的网架,苏丹通讯社的记者哈桑激动无比。

施之以仁 春风化雨满庭芳

修建新机场主航站楼的过程也像航海的过程,要想达到梦想的彼岸,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舵手把握方向、实施管控,也需要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使得船牢不可破,还需要所有的船员都有一颗奔向远方的心。

而凝人心者,仁也。

进入新机场主航站楼二层,抬头仰望,便可以看到网架下面有一层米白色的网,它们宛如一双巨手,正捧举着在屋面网架上作业的工人。

“我们多花了几百万元去购买最结实的防护网,工人即使想从高空往下跳,也跳不下去。”李建华认为,工人的安全不仅关系着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也关系着万千小家的幸福,容不得一丝懈怠、半点马虎。

程富财是新机场航站楼项目主管安全的副经理,曾在英特宜家工程经受过苛刻的菲迪克条款训练的他,对安全管理有着特别的理解。在他看来,安全与进度这对在以往被视为难以调解的矛盾,事实上是能够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扎实的安全管理不仅不会耽误进度,反而会促进工程建设。

生命至上,平安第一。基于这样的共识,项目部累计投入安全资金过亿元,购买了安全五件套、安全网、施工操作平台脚手板等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针对钢网架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量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布安全网、搭生命线、戴五点式安全带、穿防滑鞋、挂安全钢吊篮等系列安全措施保证工人的安全。从针对全体参施人员的不间断轮训教育、应急演练到对危险源的主动分析和识别,从对深基坑施工安全、吊装安全等重点内容的安全控制到建立起人人管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全员安全管理体系,项目部在安全上不仅做到一丝不苟,精细而又深入;还能一叶知秋,以小见大,防患于未然。正是因此,自开工至今,新机场航站楼项目在安全上始终做到“零伤亡、零事故”。

春风化雨,芳香满庭。如果说,扎实的安全管理让工人心安,那么,不断的人文关怀则让工人心齐。

新机场的八月是炙热无比的月份,正午的阳光如同没有边际的瀑布从空中倾泻下来,主航站楼屋顶上的钢网架如同巨大的磁场,拼尽全力地吸收着来自太阳的光热。在屋顶网架上作业的工人,头顶上有太阳的暴晒,脚下则有钢管的炙烤。

面对这样的情形,项目部当机立断,迅速调整上班时间,工人下午三点之后才开始上班,现场还特意修建了两个大型饮水、休息站,厨房每天为现场的工人熬制绿豆汤。同时,还开展暑期慰问,怀抱着大西瓜,工人脸上所露出的笑容,如同久旱中的甘霖,不仅在盛夏下的工地上靓出一道风景线,也浸润了管理人员的心田。

而像这样的人文关怀在项目上并不少见。“我们成立了建筑行业国内规模最大的工会联合会,定期组织观影、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职工生活。可容纳8000人的44栋宿舍里,工人的床铺、被褥等床上用品都是提前统一配备,工人可以直接拎包入住。在生活区内,浴室、阅览室、娱乐室、理发室、洗衣房等设施一应俱全,无线网络信号也全面覆盖……”谈到项目的人文关怀,项目副书记赵海川如数家珍。

“2010年的时候,我就在外面做建筑工人,这些年来,我还是第一次住进带有空调和无线网的宿舍”。郭振坤是一名电焊工,他说虽然独自在外,但因为宿舍有无线网,总能和儿女视频聊聊天,不仅节省话费,还增进了与孩子们的感情。



成之以实 桃李不言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17年2月23日下午5点,天空已略显阴暗,几辆中巴车缓缓驶入新机场主航站楼施工现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听完汇报后,径直走进主航站楼施工作业平台二层,看着诺大的建设工地,他两次称赞现场“井井有条”,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善始善终,努力集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把北京新机场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和廉洁工程。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视察一座在建的机场。习总书记发自内心的点赞、饱含期望的嘱托,不仅给予了城建人崇高的荣誉,也赋予了城建人莫大的使命。而李建华团队知道,这种荣誉、这种使命,向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懈地奋斗达成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当新机场工地还是一片高及一人的荒草地时,他们会拿起镰刀毫不迟疑地冲进去寻找控制点;当基坑的温度已低达零下十多度时,他们会在现场毫无怨言地坚守到凌晨;当施工技术难题纷至沓来时,他们会咬定青山,提供难题解决的“城建方案”……高温暴雨第一线、科技创新最前沿、节点攻坚战场上,都有李建华团队的坚定身影。无论是默默奉献甘当一颗螺钉,还是精益求精成为大国工匠,他们都将“创新、激情、诚信、担当、感恩”的价值理念牢牢谨记以至融于血脉,如同那立于航站楼内的C型柱,淬炼铁骨之身,担负千钧之重。

伟途漫漫,鸿志涣涣。而今,李建华团队正带领着5000多名工人紧张而有序地为凤凰“穿衣带帽”,开展着主航站楼玻璃幕墙、屋面、机电安装、楼前高架桥等方面的施工,向着年底封顶封围的目标奋力冲刺。牢记着习总书记的嘱托,坚守着国匠之心、铁军之魂,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豪迈而清晰。

摄影:赵海川 何慷民 刘时新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