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妫畔杨柳飘,云压海陀雪意高。
每年10月底至次年5月初,在距离北京主城区80多公里的延庆县小海坨山,山顶皑皑白雪,山下春意盎然,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呈现出的“海坨戴雪”美景让人拍案叫绝。
四年后,这里将成为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等项目比赛专用场地,而将这一切从规划蓝图到付诸实现的正是建筑部冬奥会项目建设团队。
功能完备的高山滑雪中心
高山滑雪场地规划位于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区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良,水资源丰富,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高山滑雪项目的技术标准,是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最佳选址。
由建筑工程总承包部承建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残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标段工程,涉及男女超级大回转、滑降等多个滑雪比赛项目,是整个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场馆,也是难度系数最高的工程。
作为冬季运动的基础大项,高山滑雪项目是冬奥会比赛的旗舰项目,也是转播率最高的赛事之一,其造雪系统和配套服务设施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三条竞赛赛道和两条热身赛道、集散广场、出发区、竞技结束区、索道以及附属设施,可同时容纳8000人观看比赛。运动员进行一次完整比赛将要体验近800米的高空落差,雪道地形起伏,弯道明显,长达3000米的坡面长度,使得各种环境差异的赛道并存。
背着干粮爬雪山
要在海拔2000多米的雪山上搭建起这样一座超级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摆在项目建设团队面前的难题就是未知地形的勘测。
当地地质条件是否有利于建设高山滑雪运动中心?一套完整、有说服力的勘测数据,成为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的一大“筹码”。由于小海坨山此前为国家重点森林保护区,没有任何实测数据。为了填补小海坨山地形地貌的数据空白,从2017年3月开始,项目建设团队便行动起来,开始进行场地勘测任务。
勘测过程极为艰辛,小海陀山平均海拔两千多米,山路崎岖,大型设备根本无法用车辆运输。“人背、马驼,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干粮和水也只能自己带,山路崎岖泥泞,还要时刻提防毒蛇野兽的袭击,地面枯叶杂草覆盖,脚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石缝中,来回步行光在路上就要花费至少6个小时。山间信号弱,植被覆盖密集,连无人机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作业都极为困难。就这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项目团队先后完成了山顶围挡、水库测温、地形勘测等任务。
雪务实验的故事
为及时了解海坨山储雪状况及温度变化对储雪量的影响,项目部积极开展雪务实验。雪务实验,就是将1万立方米的人工造雪堆筑成一个13米高的正四棱台,模拟海坨山气候条件,通过记录每日融雪消耗、雪质变化等各类数据,观察雪山在各个外立面的融雪情况。随着雪堆一天天“长高”,实验人员上下全靠一个贴在雪面上的宽度约50厘米的伸缩梯,站在四层楼高的小雪山上,阳光映射在白雪上所产生的强反射,使双眼难以睁开,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由于人工造雪受气温影响大,温度高于零度时将无法造雪,所以整个试验必须在3月中旬完成。项目建设团队便和时间赛跑,材料供应不及就自己去厂家拉,项目负责人更是亲自盯在现场,在延庆海坨山零下20度的环境下指挥施工。为了尽快完成临时生活区、办公区的建设任务,项目建设团队抓紧设计方案,严格贯彻落实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积极与设计方进行协调沟通。
据了解,按照施工计划,冬奥会高山滑雪中心项目将于2020年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届时,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顶级滑雪运动员将汇集海陀山顶,共同领略冬奥皇冠上那一抹城建风采。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