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2198米高山平台施工已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下午突击队将分批撤出。
销魂阻路百层,绝壁遮天千丈!这是对北京延庆区海坨山的真实描述。
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到来,奋战在海拔2198米海坨山之巅的集团建设者,斗完酷暑,又战严寒。由城建道桥集团参施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项目、冬奥会市政二标3号桥工程,在项目总指挥王荣强的带领下克服前期重重困难,正紧抓冬施之前的黄金时段,争分夺秒抢抓进度。
决战海坨之巅
开山难 乱石沟壑建平原
海坨山位于张山营镇北部与河北赤城县交界处,距延庆城区约18公里,距北京市区130公里,属军都山系。主峰海拔2241米,为北京第二高峰,延庆区第一高峰。每年10月底至次年5月初,山顶皑皑白雪,四年后,这里将成为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等项目比赛专用场地。
由城建道桥参建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速滑雪道项目,涉及男女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滑降等十一个滑雪比赛项目,是整个冬奥会建设难度系数最高的建设项目。
作为冬季运动的基础大项,高山滑雪项目是冬奥会比赛的旗舰项目。该地点需要开山建道,从上至下要穿过长达近2000米的坡面长度,形成可供应造雪系统和配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群体。又因其工期紧、工程量大、建设标准高、政治任务重,倍受各级领导关注。
2018年,城建道桥积极响应集团号召,委派公司副总经理高治泉统筹协调,参与北京冬奥会国家滑雪中心工程速滑雪道项目建设。因为该地区冬休期较长,项目实际施工时间仅有16个月,能否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项目,直接关系着集团的声誉。
刻不容缓,快马扬鞭。今年1月23日,王荣强带领李丽波、王成等团队班子成员进入施工现场,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项目经理部、施工驻地的选址及组建。目前,项目拥有管理人员28人,施工作业人员200余人,高峰时期达到400人。
这里山高林密,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次生油松林和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是北京周边地区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想要冬奥会的超级雪道徐徐展开,就需开山建道。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对施工航线上的植被进行移植备案,及对植被土表进行人工剥离。
由于海拔较高,土层被渗入的雪水冻得结结实实,更令人头疼的是在视线难及的部分,有更多的冰块需要去除。怎么办?没有趁手的施工工具,只能用电镐进行分离,再人工装袋集中囤放,用于项目建设后期土表恢复使用。
于是,高山滑雪中心施工现场出现了这么一群“低头族”,一丝不苟地清除土表,一直干到太阳落山为止。到4月底,才完成全部土表剥离15000方的施工量,原本就非常紧张的工期又缩减了。
进山难 机械物资爬雪山
在大约1400米的高处,时常刮着8级大风,身着厚重的棉衣站在这里,仍能感觉到刺骨的冰凉。人员可以艰难上山,那么设备呢?开、挖、平、填仅仅依靠人工,难以实现。如何把设备开进山,成为阻隔项目前进的又一难题。
山石险峻,蜿蜒而下。面对山体近40°的陡峭坡度,数百米的高度落差,把设备开进山,就需要在山体修筑一条通行道。项目经理李丽波带领团队经过反复推论与验证,决定修出一条通行道。5月开始,经过两个多月的修缮,直线距离为350余米、包含14个弯折的一条依托山势的“之”字形“盘山小道”显露在山体之间。
7月天气变暖,高山上万物复苏。高海拔开挖作业的同时,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时刻提防各类毒蛇、毒虫的侵袭,项目建立了“防蛇”应急预案,强化人员安全教育知识培训,在施工处放置足量的防毒血清,在山脚配备应急车辆,最大程度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
山路陡峭崎岖,大型机械设备根本无法用车辆运输。工程建设所需的挖掘机、推土机只能随工程推进缓慢开进深山进行纵深作业。截至目前,已经有50余台挖掘机、10余辆推土车开进深山作业。
海拔2198米,对于建设者来说,这无疑是天险。雪道蜿蜒盘旋,含中间平台、山顶平台两个平整作业面,修建的盘山便道近3.8公里,坡度达40度,给材料运输造成了很多困难。
采用机械运输材料,不但运输进展缓慢,中途机械设备频繁维修,极高的危险性给施工带来巨大困扰。
为保证施工作业的连续性,项目建设前期,每名工人背负20余斤柴油,通过“之”字形“盘山小道”,走到中间平台及山顶平台作业处,一来一回需要近4个小时,人工运输耗时费力。为此,城建道桥领导多次调查研究,经过多方对比,最终决定采用最传统的运输方式——“马帮”运输材料。
在施工现场可以看到,多匹骡马组成的驮队有序往山上运柴油、食物、水等生活必须品。其实“马帮”运输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由于道路陡峭,上山、下山时需时刻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马队8月初进场,每匹骡马一次可驮运150公斤货物,一天可驮多趟,卸完材料的骡马都自发地往山下走。在山石遍地的施工现场,这群赶马的人和马儿,成为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今,在“之”字形盘山便道上,留下了一行深深的马蹄印。
建山难 雪道蜿蜒立山巅
高山滑雪道的建设,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高效完成雪道建设,需要对体量大、作业难的地点进行爆破处置,所需爆破位置处于结束区、中间平台、G索道。由于所处位置过于险峭,专业的运输车辆难以进山,只能由专业特种作业人员背负24公斤炸药上山进行安置埋放。据统计,项目所需爆破总量为75000方,目前完成45000方,完成总量的60%;项目建设至今,完成爆破8次,使用炸药21吨,完成总量的70%。
天险建超级工程,其险堪比开凿蜀道。施工山体爆破后,产生大量土石方,如何往外运输,又成为困扰项目建设的难题。
为短暂解决土石方运输问题,数十台挖掘机自上而下依次排序,甩运至山下,施工效率微乎其微。为了更好地解决土石方运输问题,项目联系多家运输单位,在配备专门的交通指挥人员的前提下,这些运输单位的车辆通过一条仅6米宽的“之”字形盘山便道,来回运输土方。都说上山难而下山更难,山势陡峭,在车中看不见前行的路,驾驶员完全是在凭感觉开车。山脚下,还未上山,累计就有80余辆土石方运输车的司机临阵退却。
难度技术和严峻的工期阻挡不了城建人前行的脚步,为项目如期、圆满完成施工节点任务,城建道桥领导号召项目团队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城建铁军精神,在国庆黄金周前夕组建李丽波、臧红雨、王成3支“青年突击队”奋战海坨山。
三支突击队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山顶平台2.5万方土石方开挖及平整工作;完成中间平台(B索道)8.6万方土石方开挖及场内平衡工作;完成桥梁桩基建设工作。
各青年突击队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真正发挥出生力军、突击队的作用,在“党建先锋+提质增效”劳动竞赛中持续发力、岗位建功,为高山雪道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山顶平台海拔2198米,施工环境恶劣,设备就位、维修困难,物资及后勤供应不及时等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一难题,王成青年突击队通过搭建帐篷的方式驻扎在山顶,实行人停机不停的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10底完成了山顶平台及中间平台的场地整平任务。
高山雪道施工由于其特殊性,受季节和气候限制大,技术领域可借鉴经验几乎为零,项目部面临的时间压力和施工难度可谓前所未有。城建人充分发挥自身的铁军基因,敢为天下先,冲锋永向前,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冬奥盛会贡献力量。
天堑变通途
不惧险 原始密林辟战场
在小海坨山下,蜿蜒曲折的河谷地带,一组组巨大排架拔地而起,最高处已达40米,现场300余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加紧施工。这便是发挥着进出冬奥赛场“咽喉要道”作用的冬奥市政二标3号桥工程。
“3号桥全长1120米,依山间河谷而建,大桥起终点落差达50米,是冬奥市政工程中体量最大、技术和管理要求最高,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项目。” 3号桥项目经理臧红雨介绍。
城建道桥在接到市政二标3号桥这项光荣艰巨的施工任务后,优中选优,精选良将,委派臧红雨这位具有二十多年桥梁施工经验的“造桥专家”带队奔赴前线。
臧红雨项目团队6月15日进场后,现场是一片未曾开垦过的原始“处女地”,密林、乱石、陡坡,机械、人员根本无法进入。曾获得山东省测量大赛第一名的骨干陈奎发挥测量特长,带领测量人员冒着被毒蛇、蚊虫叮咬的危险,手拿登山杖深入密林,顶着近40度的高温和火辣的烈日,仅用几天时间就完成了测量任务。随后经过二十多天的场地平整,为机械设备入场进行桩基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敢攻坚 铜岩铁壁难阻挡
高桥屹立,桩基先行。7月15日,大桥进入桩基施工阶段。“桩基施工是重大难点,当初多家单位本工程望而却步,就是担心啃不下在山地进行桩基施工这块硬骨头。” 项目技术副经理李大勇说。
小海坨山地质为石山,以花岗岩为主,含石率80%以上,异常坚硬,几十斤的铁锤砸上去,对石体也不会造成损伤,这给桩基钻孔施工造成极大挑战。
“岩石太硬了,钻机打孔正常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在这里打一个钻孔需要一整天,而且打到十几米就完全打不动了。”臧红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两公分厚的锰钢钻头,钻一会就成‘钢丝’了,仅钻头这一项,每分钟损耗就达1500元。”
臧红雨召集李大勇、何迪、靳江瀚、郭正华等技术生产骨干,研究讨论、反复试验,尝试人工挖孔、冲击成孔、潜孔锤引孔等多种方式打孔,效果都不理想。
通过多方联络,项目部购入六台360型旋挖钻机,运抵现场展开施工,在大型设备的有力支撑下,桩基施工步入正轨。截至9月15日,共完成了174颗桩基,主线桥桩基基本完成,正式进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阶段。
人心齐 深夜凌晨保通畅
为确保2019年7月25日竣工通车目标实现,项目团队33名管理人员与300多名工人同频共振,同时上工,同时下班。由于山内进场道路仅有一条6米宽的松闫路,山上所有施工单位车辆只能从这里通过,这条道路经常堵的水泄不通,项目所需的各类材料运不上去,只能干着急。
进入墩柱施工阶段后,对混凝土需求很大,在多方联系确定好混凝土供应商后,因山路堵车造成混凝土供应不足又成了制约工程进度的阻碍。10月3日凌晨3点,工地现场正在进行墩柱浇筑,混凝土罐车被堵在山下动弹不得,臧红雨得知消息后,在项目微信群里通报了消息,项目团队33名成员立即上山疏导交通,确保罐车顺利抵达现场。
类似的经历数不胜数,团队成员毫无怨言。“我们团队在攻坚克难、担当奉献方面确实很棒,我要为他们点赞” 臧红雨在谈到团队时非常自豪。
目前,工程正加紧进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白天进行排架搭设,晚上组织物资进场以及混凝土浇筑,确保以最快的进度推动工程建设。
工程展 守得云开见曙光
记者采访期间,正值下午施工高峰时段,19台塔吊、3台汽车吊闪转腾挪,有序调运物资。模板工、木工、混凝土工近300人在一公里多的战线上紧张劳作,特别是在平均高度接近40米高的排架上,钢筋工就像身手矫健的“蜘蛛人”灵活穿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于该项目墩柱设计整体较高,墩柱最高达44米,在排架搭设时犹如站在十几层楼的高度上作业,对工人挑战很大。因此项目部选择信誉好、工人平均年龄低、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投入施工。
场地狭小也是现场的一项大难题,现场材料、设备、人员占满场地,几乎让现场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仅仅盘扣式支架一项就有75万立方,重达15000吨。现场经过周密布置,精细分区,保持井然有序。
目前,市政二标3号桥工程经过前期的技术攻关、精心施工,工程推进顺利,预计冬施之前完成80%墩柱施工以及三联现浇箱梁,为明年开春后施工减轻了压力。
看到工程进展逐渐顺畅,臧红雨连续几个月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项目团队看到胜利的曙光,干劲也更足了。
在冬奥工程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建设中,城建人始终怀着一颗敢打必胜的信心、攻坚克难的恒心和重诚守信的决心,披荆斩棘、争分夺秒,闯过了一道道难关,破解了一个个难题,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设各个节点目标,用忠诚、奉献在“海坨之巅”书写城建的铁军传奇。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