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傍晚,随着最后几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建筑工程总承包部承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标段山顶出发平台工程主体结构完成封顶,备受世人瞩目的“海坨飞鸢”初次展现出它高悬于海坨之巅的不凡真容。此前,高山滑雪中心一标段中间平台工程也已实现结构封顶。
正如其名所指,山顶出发平台的外型犹如一只古色古香的飞鸢,端坐于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顶峰。其建筑面积约为4760平方米,主体结构共三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钢结构组合的形式。虽然单体面积不大,但由于海拔高且造型独特,其施工难度位居延庆冬奥赛区之首。
“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小海坨山顶干活儿,最难的就是运输和气候。”站在业已成型的“海坨飞鸢”上俯瞰一片翠绿的小海坨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项目经理张洁很是感慨地说,“且不说施工本身的大型建材,光是我们施工人员喝的水、吃的饭样样都来之不易。更别说山顶变幻莫测的气候了,中午穿短袖、晚上穿棉袄,7月天里下冰雹这都是常事儿。”
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高山施工的“拦路虎”,项目部从人背骡驮的原始运输,到卷扬机、履带车、六驱车的接力传递,再到直升机、临时货索的高空吊运,形成了一套全方位立体式交通大集合,平均每日运输物资近200吨,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了施工需要。同时,项目团队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确保每日气温变化能在第一时间发到每一位山顶区域施工管理人员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施工人员穿插施工,不但有效避免了极寒气候的影响,更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结构施工中的一大难点是板肋墙施工”。项目部山顶平台区域负责人王超介绍说,“山顶平台的施工区域非常狭小,建筑物和山体的间隙又十分狭窄,要如何固定这些17米高的板肋墙一度让我非常头疼。”经过大家反复讨论和试验,项目团队终于拿出了行之有效的固定模板方案,通过锚杆钢筋将螺杆与之焊接形成拉结固定结构,确保板肋墙模板的安装到位。
“这是我们没有办法的办法”,回忆起模板施工中的点点滴滴,王超很是动容,“这么狭窄的区域,这么重的模板,全是靠我们的建设者手拉手肩并肩地从操作架内一步步向上传递,这座海坨飞鸢真的是我们建设者用双手编织而成。”
截至目前,山顶平台已完成全部1000吨的钢筋绑扎施工,浇筑混凝土4300方,钢结构施工780吨,土石方开挖约2.5万方。
自9月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以来,为了避免交叉作业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王超和项目团队按工序及区域将各单位施工区分开,采用分时段、分区域、分工序、分专业的施工作业方法,流水线式开展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山顶平台的如期封顶提供了保障。
根据项目部整体进度安排,下一步施工将全面转入山顶出发区的屋面工程、室内装饰和幕墙施工,同时完成所有二次结构施工,为冬奥测试赛的顺利举办奠定扎实的基础。
山顶平台结构封顶的前一周,同样由建筑部施工的高山滑雪中心一标段中间平台工程已率先实现结构封顶。
中间平台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重要交通转换中心,连接着集散广场、竞技结束区和山顶平台,并设置有缆车车库。从第一块基础垫层开始至结构顶板封顶,中间平台建设者克服高山险阻、山路崎岖、施工环境复杂等困难,在冬奥工程“百日会战”中勇往直前、顽强拼搏,推动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快速进行。结构施工期间,项目建设者合理有效地插入3条索道设备安装,顺利解决了结构施工与索道设备安装之间穿插施工的影响。在实现全面结构封顶时,还完成了7700KVA配电室装修与移交、C索轿厢库的装修与移交以及B1、B2、C索控制室的交接。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