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返回>
九年大爱化作京藏交流友谊之桥
2020-10-28

拉萨河水潺潺,栋栋高楼间绿草茵茵。男女老幼在休闲区沐浴着阳光,三五好友席地而坐,过着藏族独有的“林卡”(藏语称“藏木林吉桑”),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拉萨京藏交流中心酒店大堂,游客带着对拉萨的美好向往正有条不紊地办理入住手续。北京援藏干部在公寓实现了工作生活一体化,感受着来自北京市政府的亲切关怀……

2011年至今,九年时间,北京住总将无私大爱化为座座精品工程,以实际行动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指示。

万丈高楼平地起 盘龙卧虎高山齐

西藏,一方神奇的土地,近4000公里的边境线,平均海拔4000米。2011年,北京住总集团一支铁军圆满完成什邡震后援建任务后,北上转战西藏,承担起援建西藏工程——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项目(一场两馆)和德吉罗布儿童乐园工程。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项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是西藏目前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的活动中心,填补了西藏没有现代化综合性大型文化体育场馆的空白。2016年,又承建拉萨京藏交流中心工程,这为更好地促进京藏企业投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它将推进北京援藏工作,引领科技创新,实现社会共赢和西藏可持续发展。

责任重大,使命非凡。住总集团领导叮嘱援建将士:“你们代表北京对口援建西藏,代表住总出征拉萨高原,一定要打赢这场异常艰难的战役。”“放心吧领导,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2011年8月31日,北京援建拉萨“一场两馆”开工典礼如期举行。北京市、拉萨市领导到现场为工程奠基,开启了住总集团的援藏之旅。

2016年7月,拉萨京藏交流中心工程启动建设。“从什邡到拉萨,我们是一支经得住考验、冲得上去的铁军,在任何时候,只要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政府需要,我们定会义不容辞担当北京国企的责任。”援建将士始终坚持大局意识,用奉献精神诠释了国企人的责任和担当。

援建拉萨项目,高原反应是第一道难关。刚从内地到高原,多走几步路都喘不过气,常常是刚下火车就直奔医院。夜里经常因缺氧而憋醒,整晚都睡不好觉,有的职工长期一天只能睡1到2个小时。白天,强烈的阳光直射又让人头晕目眩,剧烈的紫外线照射让不少人患上了皮肤病。尽管防晒措施武装到“牙齿”,在长期的暴晒下,有的人皮肤脱皮一层又一层。为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项目部从设备物资上采取措施进行保障,针对高原缺氧情况,及时购置了包括氧气瓶、氧气袋在内的保障物资。为及时帮助职工缓解治疗高原反应,项目部实时常备红景天一类的抗高原反应药品。

同时,项目部建立常态化机制呵护职工身心健康,牵头与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心率监测,为每位职工提供就医绿色健康通道保障。耐心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帮助职工缓解情绪、疏解心理压力,鼓励和引导职工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坚持到底。此外,项目部克服场地狭窄、资金紧张等困难,积极改善项目职工的生活条件,不仅设立单人宿舍满足职工个性化需要,还为每名职工配备自行车方便上下班,在服务职工的细节上充分展现项目大家庭的温暖。

解决了“人”的困难,更需要面对来自高原技术难题的挑战。群众文化体育中心施工期间,为了克服拉萨的沙尘天气、保证钢结构焊接点的焊接质量,“小鸟巢”上搭起了一座座“小帐篷”,工人就在这样的密闭式小房子内施工;高原早晚温差大,为了减小误差,所有测量都放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进行;由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达不到焊接温度,体育馆的超大型跨度网架采用了高空散拼的工艺,全部采用螺栓连接、现场拼装。

由于拉萨建材市场较小,很多材料及设备只能依靠内地输送,如钢筋、木材、水泥这样的建筑材料,运输周期长。尤其是遇到军训及下雪封路的时候,材料运输难上加难。2012年3月26日,体育场急需的大型“旋挖钻机”因为超重被困在了格尔。得知这一消息后,项目党支部书记王伟强连夜起草了相关文件,并协同项目经理段文博用十天的时间协调铁路部门“特批”,走青藏线顺利进场,创造了青藏线正常时期民用大型特种设备运输获批时间最短的纪录,为整个工程建设赢得了时间。此外,为了避免高原暴晒造成老化,体育场选择了防紫外线的座椅,并且从 2012年起就将样品摆放在办公室门口暴晒,经受住了一年的“考验”才开始安装。最终以首善标准,推广应用了26项新技术及3项新材料和新工艺,累计节约工程成本1416万元,技术进步效益率达2%。

京藏交流中心工程,基坑占地面积大,深度较深,且邻近拉萨河,场地的地下水和拉萨河贯通,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特点是富水性好,透水性强,这导致了场地地下水位高,径流补给充足。这些因素为工程的降水施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而且高原地区临河基坑降水施工尚无可以借鉴的经验。对项目部来说,保证基坑安全开挖施工是个新的挑战。面对这一难题,项目做了针对性的抽水试验,并对降水方案和水量计算方法进行比选,最终计算得到的参数和涌水量与实际施工相符,降水设计配泵满足施工要求,达到降水效果。在降水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充分考虑工程的地域特点,将降、排水方案等进行最大优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保障机制,降低了降水工程风险系数。经过降水方案的优化设计。同时依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管理,最终降水效果良好,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和水资源的浪费,稳定、高效、成功地控制了地下水位。

2018年11月,“拉萨邻河深基坑降水施工研究与应用”通过住总集团成果评审,获得了科技进步成果奖。此项创新既创造了经济利益,又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越是基层一线,越是艰苦环境,越能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能够抛家舍业,放弃繁华都市生活来到艰苦地区参加援建,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苦,甚至要牺牲健康和亲情,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援藏“铁军”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正像崇山要有白云的环绕,高原要有格桑花的点缀,援建工作也要有党支部的保驾护航。在远离家乡的援建之地,党组织就是将士们的核心力和主心骨。

拉萨援建党支部以党员队伍建设带动项目团队建设,先后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一名党员一面旗”等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党员们在活动中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援建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成为党支部教育党员的新素材。在党建引领下,涌现了众多优秀共产党员和先锋模范,职工们在援建过程中“有争有让”:面对艰苦的环境、急难的任务,他们“争”;面对荣誉、待遇,他们“让”;面对整宿盯班、春节值班,他们“争”;面对休息和探亲的机会,他们“让”。借助援藏平台,一批优秀青年骨干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真正淬炼和升华自己,实现自我成长,援藏让职工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融合。

拉萨援建工程总指挥段文博同志时刻以“项目吹哨,领导报到”要求自己,长期驻扎在拉萨项目部督导项目实施,始终带领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项目经营经理王伟尽管不适应高原气候,但仍坚守在工程一线,带领经营部门加班加点,为项目的成本管控倾注心血;共产党员王斌是项目经理,至今身上仍保留着那种“五加二,白加黑”“白天大干,夜里挑灯干”的战时状态……就这样,桩基施工提前完成、主体结构提前封顶、钢结构施工进度逐日刷新,市政、通风、消防、水暖、强弱电齐头并进……

项目主任工程师艾向合和资料员刘春燕是一对“援藏伉俪”,在女儿中考之际,面临工程“收官之战”重要时期,夫妻俩没有要求项目特殊照顾,把对女儿的心疼和愧疚埋藏心底,坚守岗位,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生产经理刘东波因工期紧,爱人生孩子也没有回家照顾,全力以赴扑在工作上,深入工地,靠前指挥、靠前指导、靠前协调、靠前服务,赢得了大家一致认可,并在2018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援藏职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以“首善标准”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精品工程,也为项目赢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

根根相望敬如宾 连起长龙连起心

智力援藏,书写支援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新篇章。援藏过程中,项目团队不仅重视工程实体的建设,更重视通过智力援藏将首都标准留在当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援建之初,西藏自治区当地建设部门就常组织相关建设单位来学习和观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每年在工地做工和就业的少数民族人员在100人以上,占总用工人数的10%左右。来自日喀则的藏族工人益西顿珠在项目开工之初还是一名普通建筑小工,经过两年的施工现场锻炼,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包工头了,将更多赋闲在家的日喀则人带到了施工现场,收入也从之前的三千多元增至五、六千元,改变了他们之前打零工的不稳定工作状态。藏族工人旺加说:“北京住总对我们特别好,在这里我既挣到了钱,又学会了装载机的操作,感谢对我们藏族工人的信任和理解。”

就像援建工程总指挥段文博说的:“我们不仅是来西藏搞建设的,我们也希望通过援建项目,为藏族同胞传递汉藏一家亲的情谊,给西藏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建筑军,为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做出更加长远的贡献。”

如今,援建团队连续获得北京市第八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奖先进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奖项,在拉萨谱写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赞歌,并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北京市对口支援的方针政策,继续谱写首都国企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力争为援藏工作再立新功,为民族团结的石榴之树再结颗满籽饱的石榴之果。

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工程于2012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10月28日该项目提前199天实现竣工交用。

拉萨京藏交流中心工程于2017年5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9月27日正式竣工验收,比合同工期提前241天完成建设任务。

2020年4月20日,108户援藏干部以“拎包入住”的便捷方式满怀欣喜地搬进了他们在雪域高原上的新家,在宽敞明亮、配套完善、服务周到的新公寓和办公区实现“办公住宿一体”,享受到北京市为“长期援藏、长期建藏”提供的周密保障。

心中有民,担当作为。“北京师傅,呀咕嘟!”藏族兄弟与北京小伙携手援建战场,在雪域高原创品牌、铸丰碑。建一个工程,树一处口碑,育一批人才,拓一方市场,拉萨援建团队将踏上新一轮征程,播种新的希望,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