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来了!在东京奥运会闭幕的那一刻,世界就进入了北京时间。再有数月,北京2022冬奥会就将拉开帷幕。这冰雪的盛会在运动健儿看来,是他们创造辉煌的舞台;在全球观众看来,是顶级赛事的盛宴;而在工程建设者看来,这是别样的冬奥之美。
纵横之美
冬奥建设,交通先行。住总集团的冬奥之梦始于京礼高速的建设。作为 2022 年冬奥会重大交通保障项目之一的京礼高速公路,是北京通往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冬奥会的重要联络线。这条高速公路南接京藏高速,终点位于张家口崇礼太子城赛场,全长约108.7公里,其中北京段全长约32.2公里。住总集团轨道市政工程总承包部承担其06标施工任务。
这个标段的关键——玉渡山隧道进京线全长1937米,洞身经过地质复杂构造段,围岩复杂多变、风化程度高、易破碎、富含裂隙水,最大埋深为315米,施工工期紧、任务重。住总轨道市政部的精兵强将于2016年2月8日进驻现场并做好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当年8月5日,玉渡山隧道进京线正洞开始施工。
为确保实现节点目标,项目部在施工中坚持以党建引领促高质发展,按照“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要求,科学筹划制定保通方案。项目部积极调动一切资源形成合力,聚焦“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环保、功能”六大目标,倒排“时间表”挂图作战。技术骨干研发自进式锚杆施工方法,攻克“散体介质—断层角砾岩”开挖难题,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功效,压缩了工序时间。
2019年7月23日,经过2000多次爆破及700多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京礼高速06标玉渡山隧道进京线提前实现洞通。这次洞通标志着06标保通车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按计划实现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京礼高速还在奋战之时,北京市体育局于2017年8月发布公告:住总集团中标2022冬奥运会配套工程——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综合馆。
钢构之美
2020年7月1日,由住总工程总承包部建设的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综合训练馆钢结构工程以优异成绩问鼎中国钢结构金奖。这是住总集团首次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标志着住总在钢结构施工领域和管理能力上的重大突破。
北京冰上项目训练基地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总用钢量1.7万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冰上训练馆。馆内不仅有8块标准真冰场,而且每个冰场都有独立的控制模块,现场可根据不同赛事需求来调节每块冰场的冰层温度,使其能够同时满足冰球、花滑、冰壶和短道速滑多种冰上项目的训练需求。最快只需30分钟即可转换为不同的训练与比赛场地。
冰上项目训练基地由半圆形“冰球”和圆角方形“冰壶”组合而成“天圆地方”的外观。主场馆的屋顶由一根根钢梁组成,钢筋桁架最大跨度为36米。令人称奇的是,如此巨大的钢架结构中间却没有用一根柱子支撑。也就是说,重达近万吨的钢结构要完全依靠自身的力学结构体系来保证安全稳定。其中,18厘米直径的销轴节点处承受的剪切力相当于在它的上面悬挂了15辆越野车。
在令人惊叹的杰作背后,当代前沿建筑科技全面融入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充分应用BIM三维扫描技术,对钢构件、复杂节点构件进行三维扫描,将生成点云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预拼装,使钢结构构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能保证节点连接,提前避免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国钢结构金奖专家评审组在现场检查时一致认为:工程设计新颖,施工难度大、质量标准高,体现了住总集团的管理水平,并毫无争议地当场打出排名最优档的高分。
机电之美
2018年初,更大的喜讯传来。住总集团将参建2022年冬奥会北京城区唯一新建的竞赛场馆——“冰丝带”国家速滑馆。其地下车库南1、北1区域建设以及覆盖施工面积近13万平方米的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工程将由住总集团承担施工。
国家速滑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西侧,国家网球中心以南,总建筑面积约9.6万平方米,场馆设置了400米滑道,观众座席约12000席。这座建筑拥有一个晶莹优雅的昵称——“冰丝带”。其设计理念来自一个关于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国家速滑馆呈现椭圆形平面、“马鞍形”屋面,银白色的外结构宛如一圈圈冰丝带,急速旋转攀援上升,象征着2022年的22条“冰丝带”交织成茧状,外墙曲面设置的透明管将内置彩色光带,可变幻出不同颜色的动感光带。
工程迅速启动,到2018年5月中旬,“冰丝带”地下车库南1、北1区域率先完成结构封顶。
为满足主场馆钢结构施工需求,项目部主动克服了场地受限与工期压缩的困难,将工作重心转移至主场馆的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工程。从住四公司、安装公司、装饰公司选派精兵强将组建了80余人的大项目管理团队,对场馆内全部机电设备及管理设施进行网络信息集成和统一控制。
建设中,技术人员将构建BIM 模型与施工组织深度关联,通过自动生成虚拟建造过程,从精确定位到下料加工,再到现场施工全过程精细化分析,实现了“定标准、定做法、定工序、定排列、定观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数十万个点云数据重构的现场图像与 BIM 模型参数比对,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精确度。
地下环廊上方利用7层空间,妥善排布了空调水管道、新风、照明、弱电等26种管线,定制的弧形桥架与管线全部采用透明化展示,每位观众都能看到场馆的血肉细节,充分展现工程细部的韵律美感。
山林之美
2018年8月31日,延庆区政府与北京住总联合体签订框架协议:住总联合体将承担2022冬奥会延庆赛区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赛后改造运营,即奥运村、山地媒体中心的投资、建设、赛后改造运营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赛后改造及运营。
项目的建设规模约10万平方米,静态总投资约28亿元。项目合作期限约为30年。冬奥村总占地面积12.88公顷,地上建筑9.1万平方米,包含国际区、运营区、居住区等功能区,可提供运动员及随队官员1430个床位。工程总承包二部来承担这个艰巨的施工任务。
按照打造国际一流冬奥赛区和生态环保可持续赛区的理念,以及“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设计思路,不论是赛时在这里居住的各国运动员和官员,还是赛后的游客,在山林掩映的场馆群中都能够深刻体验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尽享山村之美。冬奥村采用中国传统的山地村落布局和开放式院落的建筑形式,顺地势而建,随山形而变,分散布局。这些“山地村落”建成后不破山形、不夺山景,构成了一幅清新飘逸的美丽中国画。
2018年12月30日,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正式开工。2020年10月10日,冬奥村运动员公寓一组团率先实现主体钢框架结构封顶。2021年8月,冬奥村工程顺利完成竣工和消防双验收。
在冬奥村,每个独立组团都有地下暖廊相互联结。赛时运动员不用经过室外就可以到达各处,既少走路又免除了穿着冬装的繁琐。这些暖廊的一侧是墙壁,另一侧是通透的落地玻璃窗。暖廊的格局很有北京四合院“抄手游廊”的意思,透过玻璃就可以看到“院落”中那些原址保留的树木。
“绿色办奥”的理念也贯彻到了极致。开工前,工人用密幕网将施工区域的树木保护起来,对于无法原地保留的树木,将其就近移植或者迁种到山下,待工程结束后再度回迁。冬奥村原地保护、移植、迁地保护的树木总数超过了300棵。地表种植土也在施工前进行了剥离和储存,工程后期作为原土覆盖和生态修复之用。
住总集团承建的各项冬奥工程正在逐步移交赛事运营团队(京礼高速已于2019年通车)。冬奥会筹办已进入全力冲刺、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中国一定能再次为世界奉上一届精彩、非凡、卓越又安全的冬奥盛会。
冰雪之约已经开启,北京再见!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