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住总集团工程总承包部承建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急救综合楼工程(以下简称“世纪坛医院工程”)经过三年多的精心建造,顺利实现竣工交付。
走进世纪坛医院,两座砖红乳白相间的南北塔楼已然矗立在院内,哑光色楼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与医院整体风格相得益彰。楼顶及塔身的格栅加上邻层之间淡蓝色花纹图案让这座“双子座”现代建筑复古感十足,也使得这座百年医院凸显历史芳华。塔楼玻璃幕墙干净如洗,楼内整洁有序。据项目相关人员介绍,该工程是集急诊急救、手术、住院为一体,作为服务和保障中央医疗保健的定点医院。
世纪坛医院工程总建筑面积62790平方米,其中地上18450平方米,地下44340平方米。地下3层,主要功能包括人防设施、立体车库、放疗科、影像科、急诊和儿科。地上12层,首层至5层为裙房,自6屋开始至12层分为对称的南、北两个塔楼,塔楼檐口高度为55米,主要功能包括急诊急救、干保医疗、手术部、ICU、普通病房、中心供应、输血科、病理科等。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急救医疗环境。
世纪坛医院工程是市国资委、集团公司考核的重点项目,工程意义重大。项目自开工以来历经三个农历春节均未停工,在产值贡献、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上都取得较好的结果。工程结构形式为钢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体系,主要分布在塔楼及裙楼两部分,钢结构最大板厚40毫米,总用钢量8239吨。2021年,工程荣获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中国钢结构金奖。
施工初期,项目周边环境复杂,北临长安街,禁止货车通行;南临北京西站,夜间11点方能进车;西侧紧邻部队家属院及10KV高压线,东侧则紧邻世纪坛医院住院部和学生宿舍楼。施工材料运输时间管控严格,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项目班子合理编排材料需求计划,错开交通高峰时间,有序安排材料进场。施工场地狭小,基坑边缘距离东侧建筑仅2米,施工现场多家单位交叉作业施工,场地综合布置难度大。项目部应用BIM场布技术,根据地下、地上、装修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要求,将现场道路、施工区、材料堆放区合理划分,保证施工顺畅。
工程钢结构梁柱节点钢筋、穿插复杂,降板和斜梁多。钢结构工程的深化设计是保证钢结构顺利加工生产、现场安装的前提。针对使用功能调整,项目部建立钢结构深化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指定专人与设计单位联系,专职负责钢结构深化工作,制定合理的纠偏措施、应急措施,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做好深化设计审核、签认工作,采用BIM深化技术,结合现场条件优化施工工序,梁柱节点采用套筒和搭接板间隔布置的方式,确保深化工作顺利进行。
针对工程负一层节点复杂、深化工作量大,项目部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编制详细的《质量计划》,成立QC小组,专门对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梁节点钢筋安装精确率的难题进行研究,并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攻关活动,采取优化深化设计、BIM建模、制作样板等措施,确保了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梁节点的施工质量,做到了钢结构与梁、柱钢筋之间零互扰。项目部采用钢结构“三制”:样板引路制、标签验收制、技术旁站制,切实发挥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作用,使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的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
该工程QC小组研究课题《提高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梁节点钢筋安装精确率》获北京市QC成果一等奖、全国QC成果二等奖,2项科研论文刊登《工程技术》,完成3项施工标准的编制,荣获“2020年北京市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示范工程”。工程推广应用了住建部2017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9大项35子项,钢结构应用3大项,15子项,自主创新技术3项。
6月21日,北京市医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带队调研世纪坛医院工程,对所有参与施工的建设者们表示慰问和感谢,点赞住总集团高质量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充分发挥了国企的责任和担当。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