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海淀公园色彩缤纷,公园西北角绿色围挡掩映着的建筑工地时不时传来几声敲击声,像是对孩童追逐嬉戏的回应,那里便是集团土木工程总承包部正在建设的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位于“三山五园”腹地,为了保持与周边环境协调,维持整体历史风貌,项目2.2万平方米的总建筑规模中有约2万平方米分成三层被巧妙地“藏”在了地下,从地面上看仅仅有数个1至2层不等、约2000平方米的功能性建筑分布在场区内,虽还未进行装饰装修,但形似古建殿堂歇山顶融合现代不均匀对称的设计,已经能显露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北京首个非遗地下艺术博物馆
“三山五园”是整个京西地区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包含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以及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是北京明清两代文化历史延续至今的重要见证。
“‘三山五园’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6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之一,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更是北京市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中唯一获批的新建项目,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不言而喻。”项目经理刘杰说工程所处的位置正是原畅春园所在地,项目的特殊意义让他颇为自豪。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建成后将被打造成集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展览交流、科技前沿发布、自然生态体验等多层次、多元化展示于一体的北京市首个非遗址类地下艺术博物馆,成为海淀区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展示三山五园地区历史人文风貌和城市历史变迁的新地标。
智慧攻关破解超深基坑难题
整个项目九成的结构都在地下,为了满足设计需求,整个基坑有100米长、58米宽,下挖最深处接近30米,这一深度甚至超过很多地铁线的埋深,因此超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和降水是施工的关键。
项目所处海淀西山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工地又紧邻海淀公园景观湖,基坑下含有三层承压水,第一层承压水水头高于基底10米,加之土护降和地下主体结构施工贯穿了北京市降水最为丰沛的两个雨季,给深基坑施工带来了十分艰巨的降水和防汛压力。
“工程结构就像一条漂浮在水中的钢筋混凝土船,如果处理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浮动,对结构造成严重损伤,也会导致严重渗漏。”刘杰介绍,为了抵抗丰富地下水带来的上浮力,牢牢固定住主体结构,项目部采用了399根19米深的钻孔灌注桩进行抗浮,地下室底板、顶板、外墙均采用了超过P8级的自防水混凝土浇筑,并附加两层柔性防水层,各类防水卷材施工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完美地抵御了地下水的影响。
此外,项目距离运行中的地铁16号线最近处只有6.9米,为保障地铁线路安全运行,支护结构无法采用传统的锚杆进行锚固,同时也要考虑地铁震动对主体结构带来的影响。
对此,项目技术团队进行了细致研究,综合考虑效果和成本,在整个主基坑区域围了一圈39.5米高的地下连续墙,因地制宜在主基坑东侧靠近地铁部分采用1米厚的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支撑支护体系,使用四层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分别在基坑东北角和东南角顶住基坑的支护结构。除了临近地铁线的区域外,主基坑其余部分采用0.8米厚的地下连续墙+6道预应力锚索支护体系,牢牢撑住基坑外的土层。同时,又在基坑底板上铺设了8000多块减震垫和近800块水泥压力板,降低地铁震动等对工程带来的影响。
其中,仅四道支撑体系的用钢量就达800吨,也正是提前考虑到四道支撑的制约,土方开挖前支撑位置下的抗拔桩需要从地面开始施工,钻机空钻24米后才真正到达桩体施工起钻面,给施工推进和质量控制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随着主体结构施工的开始,基坑内四道混凝土内支撑需要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逐层穿插拆除。通过充分论证,项目部将混凝土支撑拆除顺序进行了优化,每一道支撑的拆除都各有不同。
最下面一层采取直接切割、用普通叉车运输的常规方法;第三层采用了特种叉车,将拆除部分从空中挪到结构层预先安装的轨道滑轮上拉至远端再吊走;对最靠近坑边的一层和二层拆除改变了拆除顺序,采取先拆一层再拆二层的方式,搭设满堂红支撑体系对第一道内支撑进行预支顶,绳锯分块拆除后直接吊至基坑外,为二层支撑的拆除扫清了障碍,比全部采用常规方法节省了半个月的工期。
精益求精打造百年工程
对参与过香山革命纪念馆、北大红楼环境提升改造、小汤山应急保障医院建设的刘杰来说,虽然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没有那么高的难度和那么紧张的工期,但他仍是压力巨大。
“如此深的基坑在开工当年也是北京市在建工程最深的基坑,又在如此狭小的范围内施工,我们丝毫不敢马虎,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们配置了基坑监测设备,把基坑的变形控制在2毫米以内。”刘杰说,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项目部在方方面面都严格要求、提高标准,真正把工程打造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百年工程。
随着地下主体结构的推进,整个基坑肥槽需要预先进行回填,为保证施工质量,项目部采用钢筋网片和混凝土作为回填材料。而基坑肥槽最宽处仅有40公分,钢筋网片安装、同地连墙对拉安装单侧模板施工存在很大难度,还要在肥槽回填结束后在其外侧施工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而后再次与外侧结构对拉安装单侧模板,进行主体结构外墙施工。
这意味着结构施工增加了“一道墙”的施工量,相当于所有的结构外墙要施工两遍,还无法保证肥槽防水层不被破坏,影响地下结构的防水效果。
面对难题,项目部综合考量,打破常规方法,加大投入,采用单边支模、层高较高部位分两次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实现回填和外墙施工,并结合施工进度在每个流水段匹配一个责任人,投入比正常施工多两倍的人力,确保各工序工期有效衔接,不仅保证了回填质量和防水效果,还实现了提前一周主体结构封顶。
施工现场,已经完成的主体结构表面高低错落,让人感觉起伏多变,刘杰介绍,地面起伏多变其实是“反梁”工艺,是为了保证地下屋面的顺滑流畅,将原本需要向下突出的横梁改为向上突出,呈现出表面标高复杂的情况。由于未来地面仅有2000平方米的配套建筑,其余都是绿化景观,“反梁”的设计既实现了地下效果最优,也避免影响地面景观。
位于负一层的出入口更是将多标高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倾斜的坡道、错台分区、三角形边缘、两次扭转的转弯……诸多效果集于一身,是项目部质量控制的试金石。从施工前的方案审定,到施工中每一道工艺的精雕细刻,再到工程完成前的现场验收,可以说主体结构施工中最细碎处便位于此。为了保证整体质量,项目部调配了100多名专业工人足足干了20多天才全部完成。
从安静宽敞的地上走进地下空间,二次结构砌筑、机电管线安装等已基本完成,装饰装修各项工序已经全面铺开。项目部统筹疫情防控和施工生产,精心组织各工种劳动力的衔接和进出场,周密安排各种材料储备、加工订货、进场及安装调试,有序组织各工序衔接及穿插施工,近300名建设者正全力冲刺各项任务目标。
“我们用一百天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平稳度过了风险最大、风险源最多的地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刘杰说在距离2023年1月完工目标不足80天的时间里,项目部将全力以赴发起冲锋,充分发扬集团“国匠兵魂,使命必达”的铁军精神,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各项前置任务,为工程2023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打好基础。同时,积极总结积累科教文卫工程建设经验,站稳站牢海淀区域市场,努力为集团和土木部市场开拓厚植优势。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