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返回>
攻克“四方鼎”———工程总承包部北投大厦工程建设小记
2023-07-19

机器轰鸣,吊臂起落。来到北投大厦项目施工现场,45米形如中国传统礼器“四方鼎”的北投大厦巍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碧水蓝天之下,建设者们正在用自己的巧手为这座大楼织就靓丽的外衣。

在解决了基坑现状市政管线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后,从2022年7月23日首段底板完成浇筑,到12月30 日实现主体钢结构封顶,仅5个多月时间,项目团队完成了11.2万平方米的主体结构封顶目标。他们抢时间、拼速度,在城市副中心再次展现了首都国企的铁军风范。

攻坚克难显铁军本色

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投大厦项目地处行政办公区东侧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西侧,临近地铁6号线东夏园站。项目总建筑面积111870平方米,建筑功能将以北投集团办公总部为主,地上10层,地下4层。其中地下1层与地上1至3层将用于商业经营。

作为北投集团未来的办公场所,北投大厦是首家市属企业搬至通州副中心的办公企业大楼。项目建设方案通过多轮优化,结合商务造价,从策划到实施,一切都在严格管控之中。“为北投集团建家,既要做优质量,又要严控成本,更要体现出城建速度。”工程总承包部副总经理、北投大厦项目经理王恒说。

项目团队在刚刚进场时就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呈东西向横跨基坑上方的现状高压电缆。根据相关部门规定,高压线缆两侧50米的范围内严禁施工作业。不仅如此,基坑范围内的地下还有一条呈南北向排布的通讯市政管廊。这两条市政管线将本该开始施工作业的基坑分成了一个“田”字型,作业难度之大,溢于言表。

为了能如期完成节点任务,项目团队积极沟通建设方移除相关市政管线,同时开展分区域开挖,以跳跃式的方式进行打桩施工,相对有效的避开了现状市政管线的影响范围,为后续的施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项目西侧紧邻的通济路,被称作“通州的长安街”,是北京市副中心办公区的主要交通设置。每日施工车辆的有效通行时间仅有6个小时。项目部经过多方协调并报通州区园林局审批,将宽16米的通济路绿化带征用为现场施工场地。让整个施工现场形成循环道路,促进了车辆的通行效率。改造后,每日出土量增至200辆左右,桩基施工也达到了一天至少28根。

北投大厦工程较一般性办公类建筑,新增了商业、餐饮、会展等应用场景,建筑使用功能更为多样,形成了机电系统设计复杂、体量庞大的主要特点。整体机电系统共下辖5大分部、54个子分部、逾100多个子系统,管线错综复杂,机房星罗棋布。

鉴于工程机电系统特点,并考虑整体仅10个月的安装、调试、验收周期,采取了以多层交叉作业、竖向分区、水平分层的施工组织。目前,工程机电主干管线已全部贯通,正在高速推进机房设备安装、各层干支线施工,为下一步装饰装修全面展开筑牢基础。

技术创新成就“四方鼎”

北投大厦项目施工现场采用了网格化分区管理,细化职责范围,落实责任到人。

施工团队创新多项建造技术并形成专利28项。例如采取多项措施解决高水位复杂深基坑施工问题,运用了弯扭钢拱壳整体提升方法,结合工程实际,积极应用各项绿色科技。为了支撑巨大的玻璃采光顶,大厦内部采用了相对罕见的钢结构向内倾斜的内收式设计。16根内倾斜钢柱从四层内部共享广场直通楼顶,撑起了大厦的内部空间与采光顶。

玻璃采光顶下的屋面由单层双向网格钢拱壳构成,四周弧形封边梁为“日”字形的箱型构件,通过联系钢梁与主体结构连接成为一体。屋面的主次梁为渐变弯扭不规则梯形截面构件,构件数量多,作业时焊缝余高被严格控制在3至5毫米内。

匠心独具的绿色设计方案,使得大厦的屋顶花园具备对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的独特能力,从而降低灌溉用水需求,实现低碳养护,发挥建筑的“海绵”功能。

绿色设计的背后是落地实施的攻坚。北投大厦地源热泵的设置需在建筑基础底板下布放340个换热地埋孔,孔深约140米。实际施工中,在基坑深度已有20米的前提下,地埋孔实际深度达到了160米。项目部及时组织各方召开论证会,采用“双液浆压力注浆+降水井+预留钢套管+钢板桩挡水围堰”的综合做法,堵、排、防结合,成功确保了地下室结构的顺利施工。

安全管控保项目平安

项目部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实行多样式的安全学习培训,使参与建设的每一个人牢记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建设中,时刻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项目部始终坚持周一领导带队检查、周三复查的监督机制,确保施工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每个月,项目团队都会开展消防演练日活动,定期拉练义务消防队,积极响应发挥“一警六员”安全载体。

北投大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首批首个搬迁入住城市副中心的市属国企总部办公楼,也将成为城市副中心崭新的标志性建筑,助力北投等市属国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深度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决战的号角被吹响。下一步,项目团队将紧紧围绕工期目标要求,秉承城建铁军精神,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为安全优质实现工程竣工发起最后的冲刺。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