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要闻 返回>
北京日报:北京城建集团用建筑成就梦想
2013-06-26


  
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礼花在鸟巢上空绽放,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圆。开幕式上,北京城建集团五百余名工程技术骨干,代表着集团数万名建设者,自始至终守护着这座世人瞩目的建筑,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序曲。在他们的心中,激荡着的是建筑成就梦想的无限豪情。
光阴荏苒。伴随着奥运工程建设的辉煌业绩,北京城建集团量地为纸,运铁做笔,南下北上,东进西扩,开辟了“工程承包高端化、地产开发高效化、设计咨询规模化”的旅程,用建筑成就梦想成为每一个员工的共同愿望。

奥运工程:谱写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光辉一页

5年,以国家体育场(鸟巢)为代表的41项奥运及其配套工程,这样的光荣与梦想属于北京城建集团。
2003年以来,面对千载难逢的“奥运商机”,北京城建集团乘势而为,积极竞争,以投融资带动工程总承包,以投资建设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市场运作新思路,在新建、改扩建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园林绿化、市政轨道交通和奥运工程设计等项目上全面开花,先后中标承建了以国家体育场(鸟巢)为代表的41项奥运及配套设施工程,一举成为北京奥运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演绎了属于自己的建筑传奇。
以“鸟巢”为代表的奥运工程,具有最新颖的设计理念和世界独一无二的特殊构造,一系列建造上的难题在国际上都没有现成的参考答案,自主创新势在必行。而正是奥运工程的前瞻性、独特型和复杂性,为北京城建集团在大型体育场馆、机场、大型钢结构、高档绿色住宅等高端建筑产品领域,积累了丰厚的管理经验、建设人才与核心技术,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结合奥运工程的特点,北京城建集团广泛联合业主、设计单位、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国内外权威院校与专业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创新研究。在国家和北京市科技科研计划的支持下,仅国家体育场项目就完成了28个专题的系统研究,在特大跨度复杂钢结构、ETFE和PTFE膜结构等成套建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成果。2006年10月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鸟巢”施工现场视察,高度评价“鸟巢”工程钢结构的成功卸载,“谱写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光辉一页”。
同时,针对奥运工程运作方式市场化、项目建设高端化、项目管理专业化等特点,北京城建集团积极探索适合工程实际的管理办法,建立了适用国际工程承包的新型管理机制和目标体系,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了质的跨越。
41项奥运及其配套工程的中标使北京城建集团真正实现了工程承包业务的“高端转型”;41项奥运工程的成功建设,不仅成为北京城建集团为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圆所做的重大贡献,更成为其“后奥运”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奥运市场效应”逐步显现,北京城建品牌蜚声海内外,犹如一面“金”字招牌,引来了市场“活水源头”。
以国家体育场为代表的41项奥运工程建设为城建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之后,相继承建了广州体育演艺中心、济南体育馆、青岛颐中体育馆、济宁文化体育中心体育场、江阴体育场、莆田体育馆、成都财经大学体育馆等二十余项体育场馆。
国家大剧院是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剧院。该剧院的建设让北京城建集团拥有了剧院建设领域的高端优势,之后,相继承建了宁夏大剧院、徐州音乐厅、大同大剧院、邯郸文化艺术中心、吉安文化中心等剧院工程。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总结集成出了“大型博物馆施工成套技术”。为集团承建曲阜文化中心、西安大唐不夜城、大同御东博物馆等博物馆工程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是北京城建集团建设的第一个机场航站楼,由此形成的现代化航站楼施工综合技术,在首都机场航站楼T3A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完善和发展。并为承建昆明机场、郑州机场、南昌机场、西宁机场、厦门机场等航站楼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北京银泰中心工程是北京城建集团承建的首个超高层建筑群。之后,相继承建了央视文化艺术中心、南京国际商城、南京德基广场、合肥金融贸易中心、重庆尚信广场、西安曲江文化中心创意大厦等一大批高技术含量的超高层建筑。
北京地铁5号线——首次将盾构施工技术引入北京地铁建设。轨道交通份额不仅在北京市场上一路领先,而且工程遍布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杭州、大连、郑州等大中城市。
随着这一座座标志性建筑的拔地而起,北京城建集团华丽转身,成长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一步步将梦想照进现实。

科技创新:打造“高端转型”的引擎

每家企业都在寻找转型升级的“密钥”。如今“三十而立”的北京城建集团给出了他们挺立潮头的答案:科技创新助推企业产业升级。凭借这把“密钥”,他们迈上了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智力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型之路,实现了“工程承包高端化、地产开发高效化、设计咨询规模化”的战略发展。
北京城建集团在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大型剧院、大型博物馆、超高层建筑、地铁轨道交通工程、道路桥梁、市政公用、园林古建、园林绿化等建设领域和机电安装工程、大跨度钢结构工程、深基础工程、逆作法施工、盾构施工、预制构件及预拌混凝土生产等专业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其中相当一部分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凭借这些企业核心能力,城建集团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并在奥运后,把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建筑市场作为主攻方向, 逐步将“高端化”和“走出去”的战略蓝图变为现实。
“利用静电吸附技术消除住宅房间内的PM2.5;地铁列车内站立的人群密度不超过每平方米5人;轨道交通全线推行立体化……”,这一系列的创新科技,支撑北京城建集团屹立于行业潮头。而针对轨道交通设计、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的新成果,将陆续面世,服务大众。
中水热源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为北京城建集团建造的奥运村、北苑家园带来最清洁绿色的生物能源,而静电吸附技术将为亦庄开发项目带来最为洁净的居住空气,如今这些新技术,为北京城建集团不断创造着新的市场增长点。
凭借创新,北京城建集团已经成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领域的“领头羊”,占领全市设计市场份额的60%,参与到北京各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过程。
凭借创新,北京城建集团逐步构建起了三个层次技术创新体系:集团公司各工程总承包部及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的重大工程创新平台、专业优势突出的子公司建立的专业技术分中心、其它各子公司围绕经营业务开展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新技术。30年来,累计获得技术创新成果1671项,国家、住建部和北京市各类科技进步奖123项。55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取得国家专利237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国家级工法25项,北京市工法64项。
截止目前,北京城建集团已经成为世界排名前225家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如今,630亿元的总资产,不断鼎力支持着科技创新,652亿元的年产值不断以创新成果为翘楚。

人才战略:建设科技人才“孵化器”

1983年7月1日,刚组建的北京城建总公司拥有32000名职工,其中技术干部仅有1424人,高级技工也只有1000余名。
2013年6月,北京城建集团26915名职工中,大中专以上学历者17740人,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者11219人,形成了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高端人才队伍。
这两组数据直观地体现了北京城建集团组建30年来的人才战略的建设成果,“建楼育人”的宗旨使企业成为人才辈出的孵化器。
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是人才的转化器。27年前,任新民只是一位高中毕业刚进入企业的农民合同工,在企业有规划、有步骤、分专业的教育培训体系中,他无疑是受益者。只要肯学习、爱学习,企业会从财力物力等方面全力支持。如今任新民考取了电气安装高级技师资格,获得了本科学历,并代表北京城建集团在2012年北京市电气安装大赛中夺得第一名。
在北京城建集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在工程建设中磨炼自身的技能,在企业培养体系中成长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力量。30年来,北京城建集团用于人才培养、培训的经费达2.5亿元,举办各类学习和培训班4768个,职工接受资格培训和各类教育30万人次,形成了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这一机制下,当年的建筑工人绝大多数成长为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管理者和业务精干的技术能手。
项目是专业人才的孵化器。从1983年开始,北京城建集团共招收了1万多名大中专毕业生,项目成为学生们成长的载体。
李久林是北京城建集团1993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在一线经过10年的工程勘察、结构设计、施工和科技管理的锻炼后,2003年成为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工程的总工程师。在国家体育场建设期间,李久林率领的技术团队攻克了国内建筑钢结构领域批量生产和应用Q460E-Z35 100/110mm厚钢板焊接技术难题,创造了中国建筑钢结构发展的里程碑。
41项奥运及配套工程工程、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等50多项国家级重点工程以及近千个工程项目,成为一个个人才孵化器, 1468名国家一级建造师、5131名中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等专业化人才从中脱颖而出。
高科技创新平台成为高端人才孵化器。1999年,北京城建集团成为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2001年被人事部批准成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两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北京城建集团高端人才孵化器,引领企业人才战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
1999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施仲衡是我国地铁建设的开拓者,在他的引领下,北京城建集团成为中国地铁设计和建设的排头兵。而在7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技术专家和81名教授级专家的带领下,北京城建集团以两项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为平台,瞄准行业尖端,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在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房地产开发及园林绿化等领域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核心技术体系。
目前,北京城建集团人才发展战略把专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作为重点,正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意识、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社会责任:展现大型国有企业的风采

2012年7月22日,北京,东城区交东大街某回迁小区,有一家姓包的老北京人正在关注着北京新闻里播报的7•21救灾报道,当主持人说到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成为这次救灾的主力部队时,包家90高龄、很久没开口的老奶奶突然说了一句话:“这些小兵儿,我认识”。
原来,三十年前,包奶奶家曾毗邻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下的一处军营,80年代初,奶奶的儿子还在外地支边,家里的小平房到了夏天常常漏雨,而军营里的小兵们就很负责地帮着奶奶上房铺油毡,从此就结下了“鱼水情”。后来,奶奶目睹这支军队脱了军装转入地方,组成北京城建集团。以后的三十年间,每当听到城建人助人为乐的消息,奶奶就总忘不了告诉周围的人:“这些小兵儿,我认识。”在她心里,在很多与城建集团接触过的人们心里,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眼里,城建集团永远带着军队的风格,识大体,顾大局,肯付出,有担当,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去,打得起“硬仗”。这是军人的本色,如今,也是一代国匠的侠骨豪情。
“脱下军装,仍然是个兵。只要旗帜在,战士勇向前!”转业三十年,他们曾经7天7夜激战小汤山,为非典救治赢得时间;他们曾经用177天建设完成渔江村210栋545户统迁安置房,让四川百姓更早地住上新房;在青海玉树,他们创造了两年时间完成8亿多元高原援建工程总量的施工奇迹;在新疆和田,他们建设的和田棚户区1328套安置房赢得了居民百分百的满意度;在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北京城建集团发挥设计、施工、绿化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仅用10昼夜就完成了占北京市安置房总任务量63%的6.9万平方米3626间房山安置房施工,创造了一诺千金的建设典范。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以“为市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宗旨,为民抢险,无私无畏,被誉为京城百姓的“守护神”,成为北京城建集团一面熠熠生辉的“公益大旗”。
“脱下军装,仍然是个兵。铁肩担道义,尽责赢尊严!”三十年来,北京城建集团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大力参与危改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先后开发建设了电子城小区、田村路北小区等经济适用房项目和福临家园、福润四季、动感花园、西悦居、世华龙樾等保障性住房及廉租房项目,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两万多套高品质住房。
“脱下军装,仍然是个兵。做行业标兵,推和谐并进!”三十年来,北京城建集团一直以推动建筑行业共同发展为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截止目前,北京城建集团共承担和参与国家和地方规范标准编制工作58项,其中包括主编《地铁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园林绿地建设规范》等多项国家级标准。2009年,北京城建集团成立了施仲衡院士领衔的“院士专家工作室”,承担多项地铁工程的研究工作。以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牵头的中国土木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和中国建筑业协会深基础施工分会,已成功主办了十八届地铁学术交流会、五届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和六届海峡两岸岩土工程研讨会,并主办了《都市快轨交通》杂志,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中国注定要和平崛起的21世纪,在首都北京,一批世界级建筑拔地而起。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主楼、国家博物馆、国家体育馆……这些世人瞩目的划时代作品都和首都建筑业的“旗舰”——北京城建集团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深入人心的国字号璀璨建筑充分展示着北京城建集团的“国匠”实力,一座座丰碑作品,雕刻国家建筑的历史,撰写国家建筑的史诗神话。
既往的成绩已成历史,更大的辉煌刚刚萌发。“中国梦”为中华民族指引了航向,一代国匠——北京城建集团正迎着企业的发展战略蓝图,朝着打造产值超千亿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的目标再次出发。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