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工程 返回>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厚积医疗基建实力
2022-07-27

15项应急工程高标准交付,世纪坛医院、按摩医院竣工交用,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屋面完工,海淀区北部医疗中心钢框架林立,山西沁水大医院二次结构即将完工,援布基纳法索医院基础结构施工加速跑,援老挝玛霍索医院一期投用获赞誉……砥砺奋进的2022年,从应急工程到常规建设,从北京各区到国境内外,集团建设者在40项医院工程建设中智慧攻关、加速奔跑,打造出一个个医疗新地标,助力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指数提升,也厚积着集团在医疗基建领域的实力和潜力。

智慧建造北京最大在建医院

作为目前北京规模最大的在建医院,由建筑工程总承包部承建的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300张,建成后将显著改善城市副中心居民的就医环境。

“工程体量大、工期紧、工序繁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项目经理马迅说,开工伊始项目部迅速开启“攻坚冲刺”模式,全面进入“冲锋作战”状态。

34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设备类型多、安装精度要求高,项目部将智慧建造贯穿施工全过程,全面应用“BIM+智慧工地”数据决策系统,以“BIM+”为引擎全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化工地,为项目高质量管理提供智慧支撑,助力工程建设提速提质。

土方开挖阶段,上百台机械高速运转,现场夜间灯火通明,项目部仅用10天就完成了9万立方米的土方开挖和外运。

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后,由于设计复杂,基础垫层形成了众多大大小小的集水坑,几何相对位置关系复杂,传统的CAD绘图已难以描述清楚。项目部利用BIM技术指导施工,进行开挖模拟和技术交底,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精度。

2021年4月25日,完成15184根抗浮锚杆施工;2021年5月28日,提前18天完成近7万平方米的地下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提前17天实现钢柱首吊;2021年8月16日,提前15天全面出正负零;2021年12月11日,仅用6个月便完成3.4万吨的钢结构施工,提前20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依托BIM技术和科技创新,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管理人员与现场作业人员紧密配合,一个个节点目标逐个实现,项目部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城建铁军的速度和实力。

主体结构封顶后,工程全面转入外幕墙、二次结构和机电安装等施工阶段。机电系统多达60多种,如何做到一次成活、一次成优对工程进度和成本都影响巨大。项目部采用BIM技术和样板先行策略,最大限度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今年上半年北京出现多点散发疫情,特别是二季度以来,疫情给项目施工生产带来诸多困难。”马迅说,项目部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施工生产,严格落实各级防控要求,施工现场1500多名建设者全部进行封闭管理,多措并举谋划物资供应,确保了项目建设平稳推进,在上半年实现产值4.5亿元,交出施工生产的漂亮答卷。

如今,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建筑巍巍壮观。项目已完成屋面施工,即将完成二次结构施工,幕墙龙骨安装完成90%,机电各专业主管道完成80%,正全力向10月底外墙封闭封围、幕墙全面亮相目标冲刺。

友谊医院两院区加紧装修

走进工程总承包部承建的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和通州院区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建筑外观蔚然成型,装修施工如火如荼,两个项目现场1300多人正精雕细琢,全力冲刺明年完工目标。

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是北京市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示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具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功能的市属医学中心和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工程总建筑面积24.1万平方米,集医技、科研、住院、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由四栋单体及较广范围的下沉空间组成,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及钢框架屈曲支撑结构。

2019年7月4日开工以来,项目部积极开展科技攻关,采用流态固化土回填基坑肥槽的方法,破解基坑肥槽回填量大且作业区域狭窄的难题;采用专用外加剂进行混凝土抗裂预防处理、应用专用设施进行应力应变监测,确保超长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研发开放式高大锥形光筒安装技术,破解复杂立面造型对光筒构件施工定位及吊运安装带来的挑战;对较大规格桁架、钢梁采用分节分段吊装、起重机辅助吊装,确保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安装精度……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创新应用,破解了一个个施工难题,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2020年6月30日,工程全面出正负零;2020年11月12日,工程全面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一个个施工节点逐个实现,目前工程已进入精装修阶段,建设者正昼夜奋战向着明年6月份完工目标奋力冲刺。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工程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带动城市副中心医疗卫生水平提升的重点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14层,由医技综合楼、扩建锅炉房、煎药房、消防泵房出入口等组成。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注重科技研发,研发大跨度独立Y型柱安装施工技术,破解Y型柱施工场地小的难题,确保医技楼阳光中庭大跨度独立Y型柱安装精度;研发反向套索式位移放大型粘滞阻尼器肘连接安装技术,降低安装难度,保证安装质量……凭借优异的施工质量,工程获得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质奖,通过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验收。目前,工程已进入装修阶段,项目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暑降温工作,400多名建设者正酣战盛夏,奋力冲刺明年5月份完工目标。

海淀北部医疗中心拔节生长

由土木工程总承包部承建的海淀区北部医疗中心项目施工现场钢结构框架林立,这座海淀区北部最大的在建毗邻医院犹如两朵含苞待放的并蒂青莲,在近千名城建建设者汗水的浇灌下“破水”而出,局部已进行到地上四层钢结构施工。

海淀区北部医疗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两所医院组成,地下3层、地上6层,设有800张床位,投用后每天门/急诊量将达到4000人次。

“项目是贯彻落实海淀区‘两新两高’战略、优化海淀北部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快速发展的重点工程,土木部充分借鉴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小汤山医院升级改造、济宁市立医院等同类工程建设经验,以打造医疗专业精品工程为目标,精心部署施工,克服疫情、汛期等影响,按期实现了各项工期目标。”项目经理周长泉说。

自2020年11月24日基坑施工起,地下水就成为项目部面临的一大挑战。

“项目南侧为京密引水渠,直线距离仅500米,导致施工现场地下水位极高。项目基坑平均深度达到18米,地下从1.5米处开始便是含水层,给基坑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项目技术部长宋奇达说,为克服地下水影响,项目部采用1052幅止水帷幕包围基坑一周来阻隔地下水涌入,在基坑内打下81口疏干井、在帷幕外打下101口应急井进行地下水水位观测和特殊情况应急,诸多措施组合叠加确保了基坑安全度汛。

为了让整个地下建筑物在“水”中不浮起,项目部设置了近6000根扩大头抗浮锚杆将建筑主体牢牢拉住。在抗浮锚杆及地源热泵换热孔施工阶段,由于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施工工艺,施工中产生了3.8万立方米泥浆。“为了避免泥浆堆积造成基底土体泡槽,我们在基底以上一米处覆土布置了泥浆池,在泥浆池底部满铺防水塑料薄膜起到防水作用。”宋奇达说,施工期间现场近20台锚杆钻机同步施工,还有10余台地源热泵钻机交叉施工,泥浆池几乎被产生的泥浆迅速灌满,项目部又引进两台大型移动式泥浆处理机,24小时全天候进行泥浆处理,使泥浆处理速度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

凭借智干巧干,项目部攻下一个又一个“山头”,36天完成913颗护坡桩施工,25天完成18万立方米出土任务,不到4个月完成地下主体结构施工,一步步夯实了为民承诺。

今年4月份以来首都疫情反复,项目部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在人员管理、物资供应难度升级的情况下,如期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海淀妇幼综合楼、北医三院综合楼、生殖中心等三栋单体为钢结构框架支撑结构,钢结构总量达1.1万吨,构建种类多,给施工带来极大挑战。同时,单钢柱重量大,起重吊装难度大,对起重吊装设备要求高,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在土木部设计管理中心的帮助下,项目团队联合钢结构专业分包对钢结构进行持续深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把工序穿插造成的不利因素降至最小……一系列措施推动工程顺利开展、拔节生长,向着9月底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目标前进。

匠心打造丰台区域医疗中心

由建筑部承建的丰台医院提质改建工程幕墙和装修施工正酣,建设者正战高温斗酷暑冲刺今年年底完工目标。

丰台医院提质改建工程是对医院原建筑的改建和加建,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9.6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综合性医院。

建设过程中,项目部依托“BIM+医疗工艺”等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解决施工中各医疗专业多、协调难度大、机电管线与医疗工艺管线错综复杂等难题,推动项目高效进展。

2019年,正当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施工时,一个棘手难题突至:最初,根据设计要求,工程基坑底部标高比当时的地下水位高5米,施工不需要考虑降水。但在2019年6月北京市开始开展永定河生态补水,这造成河道沿线地下水位明显回升,距永定河河道仅5公里的丰台医院项目深受影响。

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考察周边具有类似情况的项目,邀请集团专家、降水工程专家、勘察设计专家等针对项目特殊情况进行论证,制定了地下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地下水位监测专项方案等,为基坑施工安全提供方案保证。后续施工中,项目部边监测、边开挖、边降水、边支护,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最终在各方协同配合下确保了土护降施工的安全稳定,保证了工程施工进度。

在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主体结构形式为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地上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作为转换层,地下一层的柱体是倒锥形箱型钢骨柱外包混凝土的形式,施工时要先将倒锥形箱型钢骨柱固定在下层结构顶板的刚性柱脚上,但是由于这种构造头重脚轻的特殊性,在安装过程中如何保证其垂直度是一大考验。

“通常用的临时固定手段是采用缆风绳,但效果并不好,而定位架效果更差,基本不能阻止立柱倾斜。”项目经理李万鹏说,项目部进行技术研究,发明了一种针对倒锥形箱型钢骨柱的施工方法,通过刚性固定杆将各立柱连为一体,使立柱随机发生的倾斜能够相互抵消,同时所有地脚螺栓等固定立柱底部的防倾斜设备都能作用于每一根立柱,相当于每根立柱都带有大量的地脚螺栓及缆风绳,有效抑制立柱倾斜,保证了倒锥形箱型钢骨柱的施工安全及质量。

一个个“拦路虎”被攻克,项目部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于2020年12月18日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积极协调院方、设计方,邀请业内专家、医疗设备供应商对各科室特殊情况进行充分论证,在保证医疗工艺不受影响、满足科室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必要的拆改,降低造价,加快进度;针对医疗专业区域较多、设备安装复杂等特点,借助BIM+医疗工艺、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智慧建造手段,总结出一套针对医疗工程的施工管理流程……项目部以技术解难题,助推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并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等荣誉。

北京口腔医院外观亮相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在丰台区花乡樊家村,由工程部承建的北京口腔医院迁建工程施工现场600多名建设者正挥汗如雨,全力冲刺7月底二次结构完工目标。

北京口腔医院迁建工程总建筑面积超13.3万平方米,由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住院保健医技综合楼、教学科研楼、行政办公楼、宿舍楼等组成。该工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助力北京城市中轴线申遗、加快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的重点民生工程。

项目部深知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自2021年5月31日开工以来便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工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坚持“有旗必夺、有一必争”的管理理念,同步推进临建工程和正式工程。

地基基础施工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由于南水北调工程补充了北京大量地下水,开始施工后地下水位比原地勘上升了3米以上,并没过了基础底板下方的集水坑,施工时集水坑的基槽里充满了水。北京市严禁工程抽排地下水,但不排水又无法进行结构施工,这为施工带来极大挑战。

经过对地下水位、结构形式等的分析,项目部自主研发出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制作比集水坑略大的铁箱,箱体被制成空心状,内部装上配重让铁箱能够沉入水底,由于地层为透水性较好的砂卵石层,可以通过挤压把积水暂时挤到两侧土层中,再迅速用混凝土将周边的缝隙填充灌满,随后在铁箱内进行防水施工,确保地下水不返漏进入铁箱。按照这种方案,3天到5天便可完成一个集水坑施工,如果采取传统方式,即便允许抽排降水,仅采取措施排出积水就要10天以上时间。

工程建设期间,项目部经历了三次疫情冲击,项目团队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科学部署,精准施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今年4月28日,历经11个月加紧施工,工程提前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交出一份“加速跑”的优异答卷。

高速优质建设的背后,有近千名建设者的辛勤付出,更有项目团队的智慧和创新。

针对医疗综合体机电工程、专项工程复杂的情况,项目部建立了“BIM+智慧工地”协同管理平台,利用BIM技术进行机电综合排布、开展大型设备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同时,项目部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坚持安全生产、绿色施工、文明施工、技术创新等工作齐抓共管,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当前,项目部正以百倍的干劲全力冲刺7月底二次结构全面完成、年底外立面整体亮相目标,以城建智慧和城建速度为首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筑”力。

强势助力“回天有医”

作为落实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提升“回天”地区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民生工程之一,由建筑部承建的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正精益求精开展装饰装修施工。

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竣工投用,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北部地区以骨科、烧伤为重点的三级甲等综合诊疗中心,在缓解中心城区就医压力的同时,带动回天地区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任务紧、施工难度大,考验着项目团队的施工组织能力。2019年7月开工之初,受场地条件、材料供应、疫情等影响,工程推进一度受到制约,项目部立足现有积极应对,对内优化施工生产排序、精确管控物料进场节奏,对外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及时解决不利因素影响。

内外协同不断助力工程建设加速跑,2021年底提前实现出正负零目标,今年5月29日提前实现钢结构封顶目标,项目部以城建担当跑出城建速度,推动着一个个节点目标的提前实现,助力回天地区医疗水平完善提升。

智干实干解难题,医疗地标拔地起,一座座优质先进的医院建筑是集团交出的奋斗答卷。而在工程建设中厚积起的医疗建筑洁净空间、生物安全实验室、大型应急医院建造技术等综合医疗工程建造技术在集团第十一次科技大会上被认定为集团十大产品技术之一,集团在医疗基建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将在疫情催化、政策加码带来的医院建设浪潮中把握市场机遇、做大市场增量、贡献城建力量,为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