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集团是1983年组建的一个“兵改工”企业。从部队转入企业,离退休人员也从最初的几百人增加到现在的9237人。因为组建之初大多数离休干部留在了部队干休所,所以呈现着离休干部较少、退休人员很多的离退休人员队伍结构。战争年代他们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建设时期他们是艰苦创业的功臣,浓浓的军旅文化和深深的战友情结彰显着城建集团离退休工作自己的特色。
齐心构建敬老家园,让老同志安心、放心
集团历届领导班子传承部队光荣传统,都非常支持离退休工作,非常关注老同志冷暖,非常重视对尊老敬老“家园”的建设。
一是抓住责任立“家规”。
首先,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城建集团离退休工作领导责任制》,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部改由“一把手”担任,各单位离退休工作有分管领导抓、主管部门管、具体人员做,保证“不缺位”;其次,培养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全局观念、服务意识,使老干部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保证“不越位”;第三,离退休工作与本单位工作同部署、同考评,企业重大问题向离退休人员通报,保证“做到位”。
二是抓准主线树“家风”。
抓“两项建设”(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是离退休工作的主线。首先,围绕“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抓思想政治建设不动摇。自2009年起开办了“老党员大课堂”活动,为想参加、愿参加、能参加集中学习的离退休党员创造了每年至少2次以上集体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深受老同志欢迎,目前已在全系统推广。其次,围绕“创先争优”抓党支部建设不间断。集团保持着两年一次评选先进离退休党支部和优秀离退休党员活动的传统,所属79个离退休党(总支)支部,班子健全、制度完善、活动经常,保证每个老党员组织上有归属,遇到困难有组织帮。第三,围绕“老模范、老先进”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不放松。城建集团历来有“有一必争、有旗必夺”的传统,2009年有一位老同志获北京市老干部先进个人,且成为市国资委系统历史上“退休干部”获此殊荣第一人;2010年又有两位老干部上了北京电视台《晚晴》节目;一个党支部的先进经验和事迹被收入《红旗支部行》宣传片。
三是抓好重点促“家和”。
抓“两项待遇”(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是离退休工作的重点。首先,把“两项待遇”具体量化为13项基本制度,即“两费”保障、年度体检、健康休养、医疗统筹、信访受理、家访慰问、特困救助、重病探视、丧葬服务、组织学习、情况通报、生日祝福、春节团拜等,并逐一狠抓落实。在落实过程中重点抓好:离休干部特事特办、上门服务,退休人员“两费”(补充养老保险和医药费)优先保障,改制企业离退休人员安置、管理、待遇、服务“四个到位”,撤并企业离退休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走访慰问送温暖必须“登门、见人、带物品”等五个“重中之重”。
满怀敬意真情服务,让老同志舒心、顺心
尊重老同志就是尊重历史,服务老同志如同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若没有“孝子情怀”、不尽“儿女之心”,何谈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靠的工作人员形象?
一是用“情感型”沟通树立可亲形象。
我们要求工作人员,接待老同志要“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相敬,一把椅子相让,一腔热情相助”;处理老同志反映的问题要“心想到、嘴说到、腿跑到、事办到,办不到的解释到”,不宜“快刀斩乱麻”,最好“润物细无声”;解决老同志的纠纷要“好话坏话牢骚话句句都听,大事小事麻烦事件件都做”;对个别老同志的不正当要求,既要晓之以理,更需动之以情,无情制度也要有情操作;面对老同志必须是满怀敬意,和颜悦色,微风细雨,细致周全,切忌冷漠、刻板、生硬。不然,要随时提醒其整改,帮助其“修炼”。对确实不具“情感型”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调配或撤换。
二是用“热心型”的帮扶树立可敬形象。
为老同志办好事,“雪中送炭”往往比“锦上添花”更显重要和必要。仅集团机关直接管理服务的700多名离退休人员中,含有撤并企业的290多名内退职工,剩有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等待帮扶。我们曾千方百计把一个变更过3个单位、拖欠7年之久的养老保险追缴成功,激动的他非要请我们吃饭;我们曾千辛万苦把一个推诿扯皮几年、须跨区办理的重度工伤评残办理成功,还帮其子女联系工作,感动的他非要答谢,再三婉拒后还是送了“秉公办事廉洁奉公,体恤民心老有所依”锦旗以了心愿;我们曾千言万语、家访30多次动员说服了一个腾退钉子户在规定期限内搬走,信服的他直给我们作揖道谢;我们还每年为300多户特困退休党员和吃低保的内退职工家访慰问送温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用满腔热情赢得了可敬形象。
三是用“传统型”作风树立可信形象。
老同志戎马一生,“兵味”很浓,生活简朴,性情豪爽,作风正派,思想正统。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必须“随波逐流”与之合拍,说话办事厚道低调,举手投足安分稳重,穿着得体,行为规范,克勤克俭、任劳任怨,真诚服务、默默奉献,想老同志所想、解老同志所忧、做老同志所盼,踏踏实实办好事,认认真真服好务,规规矩矩做好人,让老同志觉得你“信得过”,在老同志心目中树起可信形象。
三是用“博学型”修养树立可靠形象。
离退休工作点多线长,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包罗万象,加之老同志阅历深厚,见多识广,想让他们认可,工作人员就要成为多面手。如改制企业离退休人员接收,就要懂点劳动合同法、保险法等政策;如组织休闲疗养,就要略知生理学、营养学、旅游学等常识;如处理家庭纠纷,就要略懂婚姻法、老年权益保障法;如组织文体活动,就要学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摄影录像等。只有“博学多才”,获得欢迎,才能在老同志心目中树起可靠形象,同时也为岗位成才积累了“资本”。
主题活动丰富多彩,让老同志开心、欢心
衣食无忧之后,老有所乐尤显重要。老年生活不能只满足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物质需求,更需要“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精神享受。我们充分利用城建老人中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的优势,利用“乐晚年”主题系列活动的有效载体,激活死水,荡起涟漪,为离退休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自2005年起,每年策划和组织至少两项有创意、有特色、合时尚的系列主题活动(同类主题一般每隔四年举办一届)。每每都会引起轰动反响,效果之好超出预料,老同志们反映说,每次活动都会找到“回家”的感觉。
一是才艺颂扬类活动隆重热烈。
2008年举办的第二届《松鹤杯》“盛世奥运、和谐城建” 离退休人员大型文艺汇演,仅参演老人就达160多位,老年观众2000多人,可谓盛况空前;2009年举办的第二届《丹青杯》迎国庆六十周年书画、摄影才艺作品展,参展作品达8个种类、300多件,充分展示了城建老人的不老情怀。
二是健康养生类活动丰富多彩。
2010年举办的第二届《康乐杯》健康老人评选活动,从4000多名70岁以上老人中评选出100位健康老人和10位各具特色的健康老人明星,并召开大会隆重表彰和宣传。2005年与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养生图书捐赠活动以及2011年将要举办的第一届《智慧杯》老年桌上运动会等,积极推动集团老年群体健体益智。
三是怀旧感恩类活动温馨感人。
2008年重阳节举办的首届《金婚庆典》活动,从500多对金婚老人中评选出100对,为他们拍摄大幅婚纱彩照、制作《金婚颂》电视专题片,召开大会隆重纪念;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组织的第二届《功臣杯》老劳模座谈会活动,10月25日组织的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座谈会活动,22位老兵代表50多位入朝作战老战士齐聚一堂话当年。这类主题活动非常具有感染力和鼓舞性,不但为老同志打开了怀旧情结,慰藉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感召在职人员饮水思源、励志奋勉、继往开来。
四是公益慈善类活动彰显爱心。
2006年组织的“耳聪行动走进北京城建”助听器大型捐赠活动,由香港慈善机构炉峰狮子会、中国老年福利委与城建集团联合主办,为100名失聪老人带来福音,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场采访报道;2008年为捐助汶川震区开展的“老党员献爱心”活动,许多老同志的主动性和捐款数额都超过了在职人员,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家和万事兴。在尊老敬老的城建“大家庭”里,始终活跃着一群开心、舒心的离退休老人;在阔步前行的城建大军中,始终伴随着一支永不落伍的离退休人员队伍;在蓬勃发展的城建事业中,始终唱响着一首尊老、敬老的嘹亮颂歌。(该文章是1月25日市国资委系统党建工作大会上的交流材料之一,并于2月16日在国资委系统老干部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还被《北京市老干部》2011年第3期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