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以企业理念、价值观、作风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培育优良的企业作风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建设公司的发展处于瓶颈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经过2011年的大力改革发展,公司正逐步朝向良性循环发展。要想突破瓶颈的束缚,再创新佳绩,加大营销力度、规范管理模式、巩固经营成果都是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式;但要想在今后的几年内实现稳定、高效、科学发展,离不开拥有一支素质高、作风正、廉政为民的领导班子队伍,更离不开优秀企业文化和优良作风建设的辅助和推动。
影响建设公司发展的五个作风问题
第一是“软”。有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大胆,怕得罪别人。深究其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工作勇气和魄力,好人主义盛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作法是用企业发展的代价做人情;在损害企业利益的同时必然会损害职工的利益;也总会出现触及自身利益而无法和稀泥的时候。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创建和谐企业要的是像君子一样敢于暴露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和而不同”;绝不是像小人的一样的不分是非、相互掣肘的“同而不和”。
另外一种“软”表现在怕担责任,回避问题和矛盾,怕有闪失、犯错误,处理问题总是顾虑重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存在畏难思想,被困难所吓倒,不能正确地对待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是缺乏责任感,对问题一交了之,辜负了领导的重托,淡忘了企业的信任,也忽视了自己的职责。对工作而言,困难是永远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一味的逃避问题和困难,终究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因为畏难而放弃责任,害怕失败而放弃成功的希望,无疑会永远裹足不前,永远被困难压制。
第二是“懒”。有的人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不能围绕工作的开展积极主动地去做好、做精。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思想,缺乏足够的进取精神。还有一种“懒”是在工作中的创造性不够,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一套工作方法几年、十几年不变,不愿、不敢、也不善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拘泥形式,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想法,这样的结果只会原地踏步,无异于缘木求鱼,画饼充饥,永无实现目标的一天。
第三是“浮”。有的人缺乏一种平和心态、自信心态,过于骄、躁,只图急功近利,不懂得循序渐进。企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稳扎稳打的耐心、谦虚谨慎的细心和百折不挠的信心。能否具备宠辱不惊,笑看风云的心态,能否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决定了一个领导干部能否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工作中的得与失、功与过、名与利。另外,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正确的决策和深入贯彻执行的能力,领导干部如果没有通过充分细致的调研,就做出草莽的决定;落实中也是形式多于内容,没有全程督查督办。对于指示和任务的认识不到位,就会消极懈怠,马虎应付,甚而随意降低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这样也可以称之为浮躁。
第四是“拖”。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不强,效率意识淡漠,不能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好工作部署,能拖则拖,或随意变通,马虎了事。主要是因为既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又缺乏及时完成工作的动力和压力。三十六计,缓兵计为上,凡事总想一拖了之;或瞻前顾后,在工作中放不开手脚,导致在被动和观望中失去良机,最后什么都没做成、做好。这主要是缺乏果断的执行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第五是“散”。对于领导团队,一旦成为一盘散沙,不但不能达到“1+1>2”效果,甚至会出现“1+1<1”的现象。团队精神的缺失是本位主义思想和错误的政绩观在作怪,不能兼顾全局利益。一盘散沙的团队,不但不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甚至会互挖墙角,更不用奢谈什么齐心协力,共同发展了。对于职工,如果凝聚力涣散,则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士气。
培育优良作风的重要意义
加强作风建设是提升企业“软实力”、改善企业“软环境”,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的工作,成在作风,败也在作风;干部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职工对干部的态度,敬佩的是作风,不满的也是作风。作风建设上输了,就等于输在了起跑线上,其他方面再努力,也难以取胜。
作风是源,业绩是流。如同普照之光照耀万物生长,有什么样的企业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况。新形势下,作风看似空洞抽象,但依旧对企业的兴衰起着直接的作用,来不得半点马虎。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领导班子拥有“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作风,才能带出过硬的职工队伍,带领企业蓬勃发展。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不想变、不敢变、不知变、不愿再变的作风在发展道路上是行不通的;没有优良的作风,企业就只能同停滞为伴、与落后为伍。企业要实现健康、稳定、科学、和谐发展,需要优良的作风作为坚实的后盾。
创建风清气正的企业,营造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于国,优良作风可以兴国安邦;于企业,优良作风可以兴企惠民。建设公司今年将下大力气在作风建设上,以“四破四再”为目标和方法,力求营造企业良好的氛围。
一是破“旧”求创新,机制上再改革。今年,建设公司要创新发展,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发展内生机制的活力,进而营造出人心向上、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创新机制和培育作风是相辅相成的,在创新机制的过程中要不断注重加强作风建设,同时又要通过良好的作风来推动创新工作的开展。机制创新的目的应该是体现公平、正义的氛围,形成效率、危机的意识,形成竞争、发展的动力。例如,在用人机制上要坚持唯才是举、实事求是的作风;在考核机制上要坚持秉公执法、不偱私情的作风;在分配机制上要坚持奖勤罚懒、打破平均的作风;在培训机制上要坚持学以致用、力求实效的作风,等等。
二是破“散”求团结,协作上再提高。企业无疑是个团队,必然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任何从个体利益出发而损害全局发展的行为都是短视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团结才能出政绩,团结才会出干部。有无团队精神能反映出一个干部的心胸和思想境界,有无协调作风能反映出一个干部的沟通能力和技巧。要倡导有益的争论和思想碰撞,在碰撞中共同提高,力求实现和而不同;反对台上一团和气,台下勾心斗角。而且,团结协作是相互的。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不协助他人,怎能奢求他人协助自己?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不断浇灌才能开花结果。
凝聚人心是需要将心比心,精心经营,才能见效的。所以,关键是要具备宽容、感恩的心态。不光是干部职工要对企业常怀感恩之心,彼此之间常怀宽容之心,干部也应以感恩的心态对待职工为企业、部门做出的奉献,多教育,少责备,以心换心,用心暖心。
三是破“松”求严格,责任上再加强。作风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经过长期熏陶才能养成的。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不足相当部分是由于管理缺位造成的,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和惩处条例,或落实不到位,自然没有相应的责任和压力。人都有惰性,好的习惯和素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一夕间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坏习惯和松散的管理对企业发展而言,就犹如逆水行舟,松一松便会一退千里。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严格管理,使每位领导干部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和责任,才能保证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权力意味着责任,有权不能行使到位或者滥用权力就是失职。每位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权责结合,严格管理,大胆管理;从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出发,摆正心态,虚心接受,及时改进,自我加压,才能激发出主动工作、精益求精的动力。
四是破“浮”兴实干,作风上再务实。作风建设的成效是要通过工作的成效来具体体现的,是否务实是作风建设的重要行为取向。工作如果不能切实落实到位,实现不了预期目标,一切都是空谈。能否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关键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正确的认识。部门对企业各项工作部署的意图认识要清;工作部署对企业发展全局的影响认识要清;对自身肩负的责任和压力以及落实的进度要求认识要清。二是要有健全的执行流程、制度。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做到在落实工作部署时,能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特别要责任到人。三是要有配套、完善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的落实本身就需要作风的转变,不但要考核工作结果,而且要加大对执行过程的考核。无论是考核部门还是被考核部门,都要转变作风,增强互动,换位思考,促进自己和其他部门工作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