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祝福的掌声,送上一份凝聚着美好祝愿的生日礼物,建设公司11名离退休老同志欢聚一堂,相互问候,互致祝愿,畅谈相互间的友谊。每年给70周岁以上的退休职工过集体生日,已经是公司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敬老活动。但这只是建设公司全力为离退休职工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建设公司积极适应新形势要求,认真探索离退休工作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企业实际的离退休管理新路子,实现离退休职工管理与和谐企业建设双赢。建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金财多次指出:离退休职工是公司的宝贵财富,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今日的发展,凝聚着老同志的智慧和汗水,我们要饮水思源,铭记老同志的功绩,带头尊老爱老,真正做到关心、爱护老同志,多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为此,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中心建立了多种离退休职工保障制度,优先报销医药费、供暖费,定期组织体检,建立困难、重病档案,第一时间进行帮扶;除了过生日之外,每年的春节、重阳节等节日,会为老同志发放慰问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与他们共享公司的发展成果,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思想沟通架起连心线
该公司离退休管理中心工作中坚持用真心关心离退休人员,加强自身对离退休工作政策的学习,常怀尊老之心,恪守敬老之责,善谋利老之策,多办利老之事,加强与离退休职工的联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听取意见建议,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改革涉及老职工自身利益问题,多作释疑解惑工作,赢得了老同志的理解和支持。
离退休职工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对企业的信任感、归属感明显降低,容易导致离退休职工和单位之间逐渐形成“断桥”;加上退休前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上访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公司从消除离退休职工的思想顾虑入手,积极稳妥、耐心细致的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努力为离退休职工架起一座理解、沟通、信任的桥梁,穿起一条“连心线”,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依恋感,政治上有依靠感,精神上有依托感,生活上有依附感。
公司以动真情,从生活上照顾好老职工。按规定落实好老职工的生活待遇,确保老职工安享晚年。公司完善了离退休职工企业补助、医药费、供暖费保障机制和财务支持机制,保证老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坚持做到“单位尽责、社会统筹、财政支持、加强管理”的原则,确保了离退休职工企业补助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供暖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各项生活待遇得以优先落实。对长期患病、生活有困难的老同志,积极争取通过困难救济等形式予以资助。扎扎实实为离退休职工办实事,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注意倾听老同志的呼声,体察他们的疾苦,尽最大努力为老同志办实事。
文化活动架起友谊线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有利于职工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建设公司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离退休人员的“三贴近”原则,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公司积极组织离退休职工参加集团公司及北京市老年文体协会组织的各项健身比赛活动。去年,在集团举办的“喜迎十八大、幸福乐晚年”文艺汇演上,参演的两首歌曲均获得三等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同时,定期组织老年人收看健身知识讲座,开展乒乓球、台球、沙狐球、象棋、扑克等有益身心身体健康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对健身器材进行了全面维修保养,又补充了新的健身器材,确保了老年人运动有场地,健身有处所,受到了离退休职工的好评。
在确保“老有所养”的基础上,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公司在围绕“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方面,扩大了覆盖面。公司为离退休职工订阅了《中国老年报》、《健康报》等报刊杂志,丰富了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
落实政策架起政治线
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离退休职工和企业沟通的广度和深度。公司把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整体规划,切实抓好离退休党的先进性建设工程。本着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参加组织活动的原则,合理设置离退休党支部,保证把每一名离退休党员都编入党的组织。去年,管理中心对四个党支部进行了改选,通过走访、考察、征求老党员意见等形式,将比较年轻,思想上积极进步,有责任心的党员纳入了支部负责党支部工作。
2012年,先后召开过支部生活会、形势报告会、情政策通报等,为离退休职工进行政策宣传、解疑答惑,让老同志及时了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知晓公司出台的重要政策、重要工作调整等,离退休职工的所需所求。对年龄已高、身体受限的老同志则实行登门拜访,不落漏一名离退休职工。
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公司还采取有效措施,运用多种形式,全面推行“四心”工作的实施——知人心,对离退休人员状况了如指掌;暖人心,帮其事,解其难;理人心,为离退休人员解疑释惑;顺人心,为退休职工办实事。通过用“心”做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公司以人性化管理架起了与离退休职工之间的三条桥梁,通过一系列关心离退休职工活动的开展,不仅温暖了老职工的心,也激发了在岗人员积极工作的热情,让大家看到了老有所依,不仅有儿女的亲情,更有组织的关心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