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幼苗,因为阳光雨露滋润它,有了长成参天大树的梦想;因造物主馈赠的一双翅膀,一只小鸟,飞跃在树梢间乐无遥;作为城建集团一名普通的职工,企业给了我成长的平台,实现了我的宣传梦......
忘不了一年多前,我刚来到集团时,面对新的工作,我无从下手,常常感到陌生和茫然。束手无策之时,翻开《北京城建报》合订本,火热工地上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眼前。
这里有 “中华世纪坛”工地亮如白昼,夜晚的工地比白天更具热烈与繁忙的场面;这里有挖掘机伸出巨铲,混凝土泵车展开大臂,推土车穿梭如织,继而发出一连串轰隆隆的声音。这里由一个个梦想组成。他们用青春、汗水、奉献成就了建筑,而建筑又成就了他们的梦想。
一年多来,作为一名企业的宣传人员。我沿着前辈的足迹走了多个基层项目,深入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最真实,最平凡、最感人的故事。在我眼中的他们,都是为了工作而选择终日与钢筋、混凝土并肩作战。他们可能不善言辞,他们可能从没留意过自己头上又多出来的白发,可能为争创结构长城杯,错过了吃药的时间。但是他们从未忘记过作为一名“城建人”的责任和担当,从未忘记过每一项工程的节点、进度、安全和质量。
在一次采访中,眼前是一位消瘦、老态的河南小伙,与人说话时,他憨厚的眼神会变得紧张不安,双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一时间我们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只是当谈起他的工作,问起他的作业流程时,他的眼睛瞬间明亮起来,顿时就滔滔不绝了。而当问到他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身体状况、儿女学习成绩时,这个男子汉却用手捂住脸,哭了,泪水从黝黑的手指间落下来…….他就是2013年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中电工状元郎郭海庆。像郭庆海这样的人太多太多,再精彩的文字在他们面前似乎都显得苍白无力,更表达不尽我对他们的敬意之情,他们不亏是工地上最值得我们可歌可颂的战友。
因为他们,我的人生也插上了一双梦想的翅膀。我暗暗下定决心,要用手中的相机来捕捉他们最精彩的瞬间,要用手中的笔来记录他们最感人的故事。把城建的精神面貌、管理经验、安全文明、先进典型及时报道出去,为城建集团树形立誉,为职工们鼓劲加油。
这就是我工作路上所要找寻的梦想,一个小小的宣传梦。白天我背上相机,穿梭于各个工地。曾经,在简易模板上不敢爬楼梯的我,现在也能一口气爬到顶层了。从前不曾大声说话的我,在机器轰鸣的工地上,早已练就了大嗓门喊话的习惯。
为了这个梦想,我到图书大厦买来新闻专业书籍,练就自己的写作基本功。为了这个梦想,我虚心请一线工人做老师,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为了这个梦想,多少个夜晚,床头的台灯,伴我一起看书学习。还是为了这个梦想,多少次面对困难和无助时,擦干眼泪,忘记背后,努力向前。
我与企业共成长,在“谱写‘中国梦’的北京城建篇章”的火热耕耘中,作为企业的一名宣传人员,我积极在《北京城建报》和社会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为企业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城建集团”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公公、婆婆不知道从哪日起,竟把老花镜找了出来,老两口认真地看起《北京城建报》。等我下班回家后,婆婆还兴致勃勃为我们当起城建新闻“播音员”,公公更是拿起纸和笔,即兴写起了庆祝集团成立30周年的歌颂诗。每每此时,我也按耐不住喜悦之情打开琴架,弹上几首欢快的曲子,老公则欢呼着为我们鼓掌呐喊。
我的宣传梦想将凝聚着家人的梦想与我笔下的主人公们一起成长,用笔尖见证每一个人心里的城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