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古时燕国城邑——燕城在“县东北二十里”,指的是怀柔县城中心到燕城旧址的距离,专家推断,燕城应在范各庄村附近。范各庄村建村时间在明末清初,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该村以“范”姓命名,据说清代名臣范文程曾在这里居住。
范各庄是一个典型的城郊乡村,改造前,村镇建设基本维持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农庄院落杂乱,村镇道路破旧,配套残缺落后。由于多年来固有的习俗和文化限制,范各庄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村庄改革途径。随着2014年APEC会议选址雁栖湖,范各庄村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造契机。
为了挖掘当地文化魅力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实现村庄改造提升,展示怀柔形象,区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此,负责范各庄改造的项目组第一时间找到了我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希望借助我们全国人文生态景观设计的知名企业业务优势,提升全村的综合景观价值。
范各庄村属于较为典型的城郊乡村,位于雁栖镇政府东北面,东接京加路,西临范崎路,毗邻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与雁栖湖及APEC会址直线距离仅1000米,全村共606户,村庄占地面积45公顷,果园占地面积8公顷。范各庄村依山傍水,村北有水渗流成池,长年有水,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及山水自然资源。乡村主街空间宽窄不一、曲折多变,原村内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同诸多城郊乡村一样,缺乏淳朴自然的乡村特色。
在接到改造任务之后,我们组成专项设计团队,驻村3个多月,进行现场踏勘,与村民、村委会深入沟通,以优化设计改造方案。
“充分挖掘乡土景观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使其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并具有传统乡土特色的复合型乡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借助范各庄村周边优良的环境条件,进行乡村意象的梳理,确定了范各庄总体改造定位——打造北京市首家“村里的步行街”,并确定了一街、一巷、二园、八景的规划建设方案("一街"指范各庄的主街“水韵长街”;“一巷”,指村北水源处东西走向的“秋林巷”;“二园”,指薰衣草园和果园, “八景”指水韵长街内重点打造的景观雁栖池话、迎宾走廊、南轩槐市、古井柯木、槐荫微雨、曲苑荟萃、关帝庙和香草儿童乐园),在以村里的主街为独具乡村意象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传统特色街,配以充满民居风情的“秋林巷”和别具大地景观特质的薰衣草庄园和果园,共同推进范各庄村转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乡村。
我们结合范各庄村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文化融入”的设计思路,即融入地域环境、运用乡土材料、村民参与设计,并对整体景观环境进行一种微循环更新的尝试性建设,在不改变当地村民生活方式的条件下,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
设计细节一:融入地域环境。范各庄村西靠范山,北倚长渠,依山傍水。对此,我们把范各庄村原来的主街规划为步行街,同时加入了水系的设计,沿着街道,左右错列排列大小不等的水景池,并串起一条清渠;活水的引入,使流水与老街交织成景,打造出一条南北长约1000米,具有北京农村民居特色的“水韵长街”,形成了“流水绕老街,小桥连商铺,清池围旧宅的风貌。同时,结合村北顶秀美泉小镇欧洲风情商业街,构建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乡土风情与异国情调映衬,以开放、多元为特征的特色休闲商业走廊,让悠久的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设计细节二:运用乡土材料。乡土材料是最生活化、最方便可取的资源。园林创作中广泛使用乡土材料可以降低造价、节约经费,也能使不同场地景观更具个性,更能反映出地域特色。我们在范各庄村收集了一些乡土老物件,如:石碾子、石磨、古井、石槽、老牛圈拆出来的多孔砖等,这些老物件本身就是一种乡土景观,为我们积攒了许多设计素材。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坚持朴素、绿色、自然的理念,尽可能保持乡土的本真、淳朴,把这些老物件经过简单的加工,并适当改变其用途,赋予其新意,最大限度地展现乡土风貌。经过精心设计,我们利用村庄拆迁留下的旧砖做铺装,用瓦片、青砖设计景墙,用当地石材砌筑台地花田,用河滩收集的卵石做卵石景墙、卵石路面,将石磨设计成了叠水盘、水中的汀步和墙上的装饰品,石槽设计为水生植物种植池,树木间隙设计为木屋,石碾子则变为亲水平台和叠水盘,农具、生活老物件成为了展示和装饰品等,乡土材料的灵活运用使整个项目营造出质朴的乡土气息。
设计细节三:村民参与设计。设计之初,我们征求了村委会和村民的意见。他们建议,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生活的便利性,将村里的旧物件变废为宝,展示范各庄村的历史文化等等。“古街八景”中的"雁栖池话"景观位于主街南入口,是范各庄的门户空间。该场地呈三角状,原来是一片硬化的广场,场地中有四棵大杨树,长势极好。我们计划设计改造为村口的池塘,将溪水从村北至此汇留成池,同时保留了原有的杨树。池塘驳岸用河光石砌成,用当地的旧条石或旧青砖压顶,形成变化丰富的驳岸景观;环路上设置不同角度的观景平台,供游人观景留影;"槐荫微雨"景观为主街中心景观节点,这里曾是范各庄祖祖辈辈给子孙们讲故事的庇荫场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我们在村子原来的大槐树旁设计了一座亭子,周围设计水池,让孩子们围着大槐树,踩着水花,聆听悠久的历史故事。同时, 结合村里弘扬孝道的文化,在靠道路西侧长100余米的墙上用浮雕的形式演绎 “中华二十四孝”,设置"迎宾走廊"景区。为了挖掘此地旧时商旅文化,我们将因街道日益增多的建筑而掩埋多年的“饮驼水井”挖出, 并修缮加以保护, 重塑古井古朴风貌,并以旁边枯死多年的古槐相映成趣, 寓意村民世世代代饮水水源。此外,为了方便村民的生活,我们还集中规划了集市,就是八景中的"南轩槐市",在美化古街风貌的同时,也消解了街上的菜贩。
改造后的范各庄村东北部设有150亩的果园,除了葡萄、樱桃、桃、杏、枣等果木外,我们还点缀了马鞭草、蓝花鼠尾草、波斯菊等花卉,营造出“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的景观,让绿色和美丽陪衬悠久的乡村文化,使其焕发篷勃生机。在设计团队和村民的共同协作下,范各庄村拥有了北京首条“村里步行街”的新形象,被有“京北水村”的称号,现已成为了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和京郊旅游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