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建筑业的市场环境竞争日趋激烈,承揽工程建设任务的市场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不规范的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微利标、保本标及策略标的结果极为平常,这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压力。同时,也为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经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旦管理上出现纰漏就会出现潜亏;那么如何扭转亏损,二次经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二次经营是企业经营效益的再补偿,为项目实现盈利提供了一种新的重要途径。
“二次经营”作为一种经营管理理念,已经广泛运用于项目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城建五建设集团山水文园项目部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成本管理经验。从备案合同中的不利条款分析,此项目在投标时让利7%,还包括钢筋量、价差不予调增等不利因素;经过测算,如果不扭转合同条款,潜亏额将达4850万元。对此,项目部把握各种机会,充分利用工程停工后再复工的契机向甲方提出合理要求,修改投标时的不利条款,扭转潜亏,使项目走上良性的经营之路。8年来,项目部先后与甲方共签订了33份补充协议,且每一份协议都凝聚着对项目经营管理的整体把控,体现出了项目经营人员的智慧,为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签订的33份补充协议各有其特点,在此只列举具有代表性的补充协议。协议施工范围为开闭站及艺术中心工程,施工面积7614平方米,属于山水文园B区的附属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经过积极与甲方沟通洽商,成功将措施费用纳入补充协议,并取得了施工措施费用等339.35万元,包括人工降效收入75.50万元、周转材料补差60.15万元、增加塔吊费用42.95万元等、护头棚124万元、钢筋二次倒运费13.28万元、扰民费19.87万元、汽车泵费3.6万元,实现了人工及周转材料费用不超支并有结余。同时,双方还对进度款支付问题进行了约定:如果不能及时支付,业主需支付年利率15%的利息,这样确保了业主在资金流顺畅的情况下优先支付我公司,保障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从结果看,“利率约定”是有效的,开闭站及艺术中心工程进度款支付率达到了100%,完成产值1854.09万元,实现盈利150万元。这样的经营成果主要得益于项目部深研二次经营之道,有严格的经营管理体制,并紧紧围绕“四清晰一分明”的原则开展工作,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
二次经营观念的推动与落实离不开全员的支持和参与。项目部高度重视二次经营工作,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转变职工观念,夯实思想基础,将经营理念切实融入职工思想,增强二次经营意识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经过研究,项目部将竣工结算中的难点前移至施工过程中解决,即各种认价、现场签证、施工措施费等。例如,2014年停工期间,项目部进行了部分零星施工,由于零星工程没有事先与甲方约定计量计价原则,造成结算依据不足,每一项施工内容都要反复沟通洽商,费时费力。2015年甲方仍然要做一些零星工程,在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后,项目部提前将2015年要施工的零星工程进行了计量计价原则约定,首次将零星用工单价写入与甲方签订的协议中,零工综合单价190元/工日,为结算提供了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只需收集工程指令、现场核量单、工程验收资料等。年终时,项目部将所施工的零星工程单独编制结算单报甲方审核,从而避免了与整体工程在一起结算而不重视零星工程所造成的效益流失现象。
“二次经营”是一种理念。从在项目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它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在项目日常工作之中,是在生产经营中追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二次经营成果可塑性很强,与一次经营相比其优势在于没有较大的竞争压力,更需要在管理的深度精研经济效益提升的增长点。只要二次经营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人人心系项目整体利益,时刻关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良好氛围,就能为项目最终盈利插上“无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