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是一个动态、精细化的过程,从工程开工到交付使用,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情况和问题,对于某些管理细节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项目最终的建设和经营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通过结合自己在几个工程项目施工的案例,和广大读者一同分享对于项目管理的思考和感想。
感悟一:勇于尝试,取得长远效益
APEC怀柔改造工程是为迎接APEC峰会的重点环境升级改造工程。其中,工程包涵两处难点:一是栈道施工,二是河防口施工。以栈道施工为例。公司没有类似施工先例,找到的几家专业分包单位给出的价格过高。为此,项目班子决定自己尝试。
工程中悬挑栈道的构架施工至关重要。通过与各施工队伍交换意见,仔细分析研究施工方案,分解、推敲各个细部做法,及时找出难点的核心——山体打孔。为检验效果,两名工人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才打出一个洞孔,耗时耗力。由于工程共需500多个孔,如此进行将不能保证工程按时完成,且施工成本高。经过多方探讨,我们邀请监理、甲方、设计来到现场,经过现场勘验和充分论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出将孔径直径由32cm减至28cm,深度由1M减到50cm的建议,并且得到了批准。这样一台钻机一天可以完成2-3个孔,6台钻机经过1个多月的奋战终于完成了钻孔任务。
通过这件事,我的体会是,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当接触到某些工程难点时,不要有畏难情绪,应当积极、理性、认真地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根据理论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并勇于尝试,只要考虑周全,方案合理,就能保证工程取得更好、更长远的效益。
感悟二:规避风险,维护项目利益
我曾经管理过一个个体开发商开发的住宅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甲方提出为配合销售,要求施工单位将合同中已签订好的施工周期强行压缩至两个半月。当时就抢工一事,甲方为口头通知并且不给任何书面依据,仅要求项目部自行修改工期,然后签字报甲方、监理备案,甲方并不予签字认可。甲方提出要求的同时并不提抢工费用,可这个费用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因此我们只能一边应对,一边考虑采取措施。
对此,项目部及时向公司领导请示,领导出于维持友好合作关系考虑,答应抢工。抢工,必然会增加投入,为了日后方便索赔,合理规避风险,项目部就留存证据,并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一是项目部每月都以报表的形式将抢工投入的人、材、机情况如实上报给甲方;二是在每周的监理例会上,反复提及此事并做通监理工作,要求在会议纪要上有所记录,包括抢工前每周计划完成多少工程,采取抢工后本周多完成了多少工程量,把整个事实经过都在监理例会纪要上保留下来;三是进行了一些谈话的录音,以便在关键时刻使用。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留下了抢工的证据,最终甲方认可抢工费用,从而保障了项目的经营成果。
引申来说,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留意甲方和设计给出的各种变更与洽商,其中变更量比较大或者复杂的,要召集班子成员开碰头会决定如何处理。从工期、工序穿插、收支对比等方面详细分析、论证,如果处置不慎,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
感悟三:科学决策,精于比较分析
以一个模板配置方案的典型事例:某工程为5-7层的花园洋房。施工前,就模板施工方案的选择,项目部仔细研究了类似工程的施工案例,并结合甲方的要求,调研了劳务队采用大模板施工的报价,经过综合考虑,决定墙体施工采用大模板施工。像这种5-7层的花园洋房,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软模板施工,可以节省拆模时间,周转快,能加快工期。但通过与多家劳务施工队询价,使用软模板比大模板每平米要多出50-70元的人工费,按照8.5万平方米计算就要多支出400多万的劳务费。而采用大模板施工,虽然模板租赁费达100多万,但是从地下室施工一直到顶层均可使用,同时大模板起租时间为3个月,刚好没有浪费租赁费。
借鉴同类工程使用软模板,墙体胀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装修之前必须剔凿。不要小看剔凿量,一栋楼如果大多数墙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胀模现象,可以想象,最后要花多大力气才能处理完,而使用大模板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个问题。综合考虑,项目部决定采用大模板施工。实践证明,不但工期不受影响,而且墙体浇筑成型效果也非常好。借助大模板的精准度,墙体截面抽查基本都在误差范围内,这样既保证了截面,又节省了混凝土用量。
感悟四:做好成本控制,货比三家促“节流”
在国道改造工程中,修建栈道需要大量的防腐木铺装面层。最初选择的是甲方指定的厂家,其报价是每立方米3600元,而且要预付款,货到结清。项目采用了货比三家和逐家谈判的方式敦促厂家让利,并且做通了甲方的工作,引进新的供货商参加竞价,最后厂家价格让利到3000元,并且承担了装车和运输的费用。
货比三家,强调的是材料的来源一定要广,不要总是限于项目经常使用的几家,那样会让他们一家独大,让自己失去了主动权和自主权,要通过各种渠道(比如网络、报纸等媒介)去接触新的厂家和信息,从中择优选取。
通过日常接触发现,材料商的目标利润率通常在10%-20%左右,其实下降2%-3%甚至10%都是没有问题的。为了让材料商能够多让利,我们采用的策略就是多层谈判,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的消耗战。项目分成3组与材料商进行谈判,第一轮是项目上与该材料商的联系人;第二轮是材料主管或者经营主管;第三轮是项目经理。每轮谈判基本上都能合理压缩厂家的报价,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感悟五:把握原则,严于标准
在项目的进行中,总有些事促使我们降低心中的标准,不过原则就是原则,不遵守原则一定会有隐患。
楼房的防水效果业主们很看重,特别是外墙、外窗、屋面等重要部位尤其不放心。为确保业主能够住上一个不漏雨、密闭性好的房子,项目部发明了一个土办法并被建设方采纳,就是在竣工前采用消防水从屋顶及外墙不间断地浇水,模拟大雨的场景,连续三天,每天派人检查,出现渗漏的及时处理。通过这个方法,交到业主手里没有一套房子出现屋面、外墙漏水的。有的同事说,这不就是喷淋试验吗?对,常规的喷淋试验有些问题难以查出,比如:窗户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但通过这个办法就能够解决。这个办法避免了后期不必要的维修,也带来了业主的信任。此外,在外墙施工前,所有窗口外侧、楼层结合处均刷防水涂料,这都是工程质量控制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做法。
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不认同这些方法,坚持外墙不抹灰也不做防水处理,结果导致外墙渗漏。作为总包方,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标准,否则,出了问题我们是有责任的
。
感悟六:重视管理细节,防止“木桶效应”
除质量、进度、安全等硬性指标之外,项目管理过程中还有一些看似不重要的方面——防盗。工程项目施工中,因场地开阔,防护不到位,周转材料丢失是常有的事,而且不是小数。一般一个中等规模的项目一年材料丢失能达到30万左右,当然这个数据还是在受控的情况下。所以,在防盗这个问题上,重要的是如何做好防范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流失。
虽然工程不同,但我有一个建议,现场围墙这块一定要重视,实在不能砌筑的,就用优质的围挡板围起来,现场一定要安装监控。请正规保安的同时,再安排1-2名内保,构筑多道防线。除了围墙外还有一些设施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大门处设置门禁系统,并配备金属探测仪,这样在冬天也可以探测到隐藏的扣件等金属物品。在怀柔顶秀三期项目,这项工作的投入一般在6万左右,但能挽回的经济损失会远超这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