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节刚过,在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我们走进了位于北三环的北京老牌国企——北京城建集团。
在国际事业部党委副书记史宇光的带领下,我们采访了解了驻外青年员工的“故事”。在采访人员的平静的表述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鳞爪之间的峥嵘。年轻的先锋们,在一带一路的一线,用青春和专业,用沉毅和勇敢、执着和耐心,践行着自己的担当。
史书记说,“原来北京城建集团也有很多驻外项目,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了我们很大的助力,也让我们更有底气。我们的驻外员工,很多都是80后,一部分还是团员。”
荣健铭:争取马代项目的“侦察员”
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到马尔代夫展开国事访问,与马尔代夫总统共同见证北京城建集团与马尔代夫机场公司签订《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初步合同协议书》。北京城建的同事都知道,这一项目先期的“侦察员”、“对接者”之一,就是荣健铭。
在小会议室里,我们见到了荣健铭。这位外形俊朗的小伙子,作为同济大学本科、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留洋的经历,丝毫没有增加他的社交天赋。他友善而腼腆地笑笑,对这突如其来的采访,甚至显得有点局促。在他自己看来,自己做的这一切似乎没什么的,就是完成了任务,只不过工作内容涉外而已。
“你留学的地方是发达国家,后来工作的地方几乎全是不发达的国家,这个,之前想到过吗?”听我们这么问,包括荣健铭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笑了。
“这个么”,荣健铭摸摸头,说,“也没想过。一开始以为是外派去马来西亚,结果先去了非洲布隆迪。然后就去了马尔代夫。”看来,工作的安排,确实超出了荣健铭的预期,但他坦然接受了。
马尔代夫机场项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机场建设,而是涉及马尔代夫的经济命脉建设。马尔代夫是一个旅游国家,旅游业产值占到其GDP的三分之一,为其提供约80%的外汇收入,而机场决定了游客容量、体验和经济潜力。预计2040年,机场旅客量将突破1200万人次。
“在马尔代夫,你是怎么对接上这个项目的?听说你们小组人不多,对吧?”我们接着问。
“很偶然。我是在马尔代夫驻中国大使馆了解到这个项目信息。当时,一家日本企业也在积极筹备。我们小组总共就2人,就是领导和我。我就立刻报告给了领导,然后就做方案,跟他们接洽。”荣健铭说。看来,这个“小组”真够小的。谁叫是“先遣队”呢!
“接下来,你们做了什么?有没有让你特别高兴的事和特别难过的事?”我们问。
“就是和他们接触,一些事情需要反复斡旋,比较繁琐,也需要向他们证明中国企业和我们集团的优势。记得有一次,我和领导刚跟他们的一位部长级官员汇报了工作。已经在回来路上了,想到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没说,就立刻打电话过去,又申请了5分钟的见面时间,把要点补充上。”荣健铭说。
“最高兴的事情么,当然就是项目对接成功,有成就感。最难过的事情么,就是过程中事情遇到一些反复,很煎熬,甚至以为谈不成了。”
在荣健铭的表述中,他的高兴和难过,围绕着的都是工作。实际上,何尝不是如此!没有这样的执着,30亿人民币的枢纽项目,怎能这么快落地!
“在海外,常感到孤独。但想到企业作为平台,国家作为后盾,想到合作成功的成就感,就敢于坚持下去。”荣健铭补充道。
关于这个项目的故事,“先遣队”只是开始。马尔代夫,是“旅游天堂”,但也是“施工地狱”。年平均气温32摄氏度,登革热疫情尚未有成熟的医治手段,施工不停航、留给项目部的时间只有凌晨12点到6点......签约后,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北京城建集团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填海等系列工程,达到国际标准,展示了“中国速度”。
王斌、张津源:与埃博拉疫情赛跑
在一带一路非洲线上,西非国家塞拉利昂,也有着北京城建“先遣队”的足迹。
2015年5月9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宣布,利比里亚的埃博拉疫情结束。5月13日,塞拉利昂首席医务官卡尔格博重申,“中国是第一个来塞帮助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国家,中国医疗队在社会动员、病例跟踪、防疫技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断了病毒传播链......”
张津源,一位同样从英国留学回来的85后,就是疫情爆发时被派往塞拉利昂的北京城建5人小组的一份子。现在还在非洲的张津源,无法接受我们的采访。在会议室,我们见到了他的小组领导,出生于1980年的杨少刚。杨少刚叫来了张津源的队友、小组同事,出生于1983年的王斌。
王斌不是海归,看起来比荣健铭还要腼腆。笑容质朴的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老实。但就是这位“老实人”,在新婚后,先做了一件欺骗妻子的事情。
那年“十一”假期,王斌与妻子刚办了婚礼。就在婚礼之后,他接到了单位关于组织“先遣队”前往塞拉利昂的动员。持续爆发的疫情一天急似一天,不会留出太多思考的时间。王斌决定,加入这个“先遣队”,10月26日就要出发。
他不敢跟新婚妻子说,直到出发前的一天才把消息告诉妻子,“因为我知道说了她肯定不同意”。知道丈夫商量都不商量,连蜜月都没过完,就要去非洲,妻子简直无语。又知道要去的竟是埃博拉疫情的爆发地,更是生气加担忧。“当时确实不愉快,好长一段时间她都对我爱答不理。”王斌回忆道。“先斩后奏”之后,王斌已经随队到达了塞拉利昂。
“医院最后一位病人已因‘埃博拉’死亡,医院的医生都撤离了。我们要建的实验室,就在医院旁边。到达的时候,摘去掩盖的植物,未经处理的医疗废材到处都是、堆得老高,而这就是我们的驻地。”王斌回忆道。
“刚抵达塞拉利昂,是一种什么感受?”我们问道。
王斌犹豫了很久,竟没有回答出来一个字。是啊,到了疫情中心的致命地带,马不停蹄地执行任务,又能有什么感受呢!决定本身,或已说明一切。
王斌告诉我们,回国时,从下飞机,他们就经过了很多道检查,甚至还被隔离观察了一段时间。
至今,北京城建集团国际部最显眼的位置,仍挂着中国疾控中心送来的印有“国家之重任,企业之担当”的锦旗。这10个字,或许就是对“王斌们”的所为最好的诠释。
回忆起与埃博拉赛跑的日子,杨少刚和王斌都内敛地笑了,在他们看来,这似乎也没什么的,只是完成了一次应急任务......
在包含80后、90后的北京城建集团驻外人员中,28岁以下的团员有38人。每一个人的工作经历,挖掘出来,一定都有故事。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北京城建人的精神。
这些青年们,从外表看,不少留着时尚发型、操着流利的英语、玩着智能手机,仿佛是爱享受、赶时髦的一代。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世界,无论是在埃博拉疫情包围的塞拉利昂,还是在气候炎热、设施落后的马尔代夫,亦或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地方,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工作的担当、对自我的超越,非但没有离老一辈中国国企人渐行渐远,反而以新的形式进行了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