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轩:用心智造中国花卉之“芯”
王中轩,男,汉族,1988年1月出生,辽宁省沈阳人,中共党员,2013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园林集团花木公司天卉源品种资源所所长。其参与并负责的科研项目曾获2020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2019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菊花国际竞赛新品种培育竞赛金奖。
他是心怀梦想的育种家:立志要用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解决中国花卉“种业芯片”卡脖子问题。中国是世界花卉产销大国,但是国内95%以上主流商品花卉仍来自于国外。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替代国外品种,让中国花卉走向世界,是城建园林人的执着梦想。怀着对植物的热爱与同样的梦想,王中轩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田间一线,为实现育种梦深耕花田。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王中轩和团队成员对40余万粒种子进行数十次筛选,终于在2014年,4万盆自育菊花品种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天安门广场首现中国制造”。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最终建立了国内首个菊花商业化育种体系,选育花园小菊新品种30余个,获得农业部新品种保护20个,完全取代国外菊花品种在天安门广场的应用。
他是执着热爱的坚守者:宝贵野生资源连接国际育种“朋友圈”。国内野生花卉种质资源是一块神秘的瑰宝。十年来,王中轩和团队成员十余次到野外考察,四赴墨脱,翻越多雄拉,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最终发现了尚未发表的海棠新品种。执着地坚守得到的是数百份宝贵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20余种特色乡土野生植物已进行生产应用,获得的数万株后代群体中,已有6个申请农业部新品种保护。与此同时,时刻把握国际育种趋势,与荷兰、美国、英国等知名育种家形成了良师益友的关系,中国传统大菊、矮牵牛、铁线莲等多项作物的育种已获得了阶段性成果,既扩大了国际育种朋友圈,也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王文龙:用奋斗留下无悔的青春足迹
王文龙,男,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12月出生,2011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工程师,全国BIM技能等级一级。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工程系,现任建筑工程总承包部高性能项目产业化厂房建设工程项目经理。该工程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全国QC一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全国QC二等奖,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5项。
讲政治,敢于担当。在北京世园会数字中心和安保中心项目建设中,面对两座钢结构工程紧张的工期和延庆零下18度的寒冬,王文龙带领项目团队积极应对,勇于创新施工工艺,有效避免了湿作业,降低了施工成本,解决项目无法冬季施工的难题,同时缩短工期二十余天。历时不到一年实现工程竣工验收,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世园速度。
顾大局,勇于奉献。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王文龙带领团队仅用14天完成小汤山医院屋面全部钢结构施工后,即刻转战北京儿童医院发热门诊工程。面对市属医院应急工程中最大的新建项目,项目团队全员放弃全部节假日,发扬“5+2白加黑”精神,严把施工质量关,以“国匠兵魂,使命必达”的城建精神,仅用5个月时间,在市属医院的17个发热门诊项目中首个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切实履约了北京城建集团对市政府的承诺,向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后续医疗类工程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与资源。
敢创新,善于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王文龙带领团队来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带着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和顾全大局的思想意识投身高端锂电池项目。在这项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的建设中,他主动应用BIM技术和Tekla建立模型,分析施工难点,通过智慧建造不断将项目履约过程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赢得业主的信赖和市场的认可。
仇大伟:创新增效益担当树品牌
仇大伟,男,34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2012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七公司清河小营C1项目部、华能曹妃甸项目部技术员,大兴瀛海项目部、中国佛学院项目部项目总工程师,现任郑州教育港湾项目部项目经理。曾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荣获北京市“优秀建造师”“科技成果鉴定课题负责人”、集团“优秀青年突击队”“优秀模板设计及应用二等奖”,以及七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岗位标兵”“青年榜样”“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在5年的项目主任工程师岗位上,仇大伟始终以降低安全及成本风险、提升工效为原则,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中国佛学院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他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带领技术人员攻坚这项集公建与仿古于一体的政治工程。他通过对全国第一座全现浇无内柱双曲坡屋面仿古结构的模板设计及应用,为项目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及品牌效益,节省了成本,赢得了建设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并于2022年1月通过了北京市科技成果鉴定。
2020年10月受公司委派,仇大伟作为项目经理带领项目团队来到河南省省会郑州,承接建筑面积达44万平方米的安置房项目。在经历了2021年“7.20”特大暴雨及两个月疫情的情况下,他担当在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指挥项目一年内完成了4个亿的施工产值,项目人均年度产值达1600万元。项目团队被建设单位授予“2021年度优秀项目团队”荣誉称号,并赞誉北京城建创造了建设单位在郑州的建造新速度。2021年项目接受了河南省法制频道的采访,推广了安全文明施工及扬尘治理的经验,同年项目荣获“郑州市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进一步提升了北京城建集团在郑州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闫明:用青春诠释“铁军精神”
闫明,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7月出生,河北人,2009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住总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0701街区)B地块第一标段项目部经理。曾获住总集团2020年度“重点工程履约先进个人”和2021年度“党建先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闫明大学毕业后扎根项目一线,2009年至2020年先后担任了技术员、施工员、项目生产管理部副部长。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他带领团队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新材料,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进行优化。在副中心住房项目建设中,地下现浇结构模架系统通过采用盘扣式架体,优化梁底支撑,直接降低成本约10%。作为项目带头人,闫明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结合岗位实际,积极参加科技攻关、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2021年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取得城建集团Ⅰ类QC成果1项,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总结4项。先后三次通过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杯验收,获得2021年度北京市工程建设BIM成果II类奖项,项目BIM组顺利通过北京市住建委BIM示范工程立项评审。
在工作中,闫明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项目部先后荣获北京市“放心工地”“绿牌工地”“达标免检工地”。同时,还获得住总集团“分包管理先进项目部”荣誉称号。通州电视台“创城有我”栏目报道了副中心住房项目部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情况,北京电视台报道了北京市住建委开展工地防疫及生活区标准化检查,宣传项目部防疫管理及标准化建设成果。在闫明的带领下,项目部高质量履约,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他也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中加速了自身成长,在大运河畔展现了青春风采。
杨昊:创新谋发展实践出真知
杨昊,男,中共党员,1988年4月出生,辽宁营口人,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2015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北京城建集团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研发、北京城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科技主管等岗位工作,现任设计发展集团绍兴地铁2号线2标项目总工程师。曾获2020年度北京城建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度北京城建轨道公司优秀党员,2021年度北京城建轨道公司优秀员工等荣誉。
聚焦技术创新,提升施工效能。作为技术负责人,杨昊秉承“技术为先,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工作。在绍兴地铁2号线2标工程施工中,通过制定有效的开挖方案,解决软土地层基坑变形大的问题。同时,他通过变更绍兴行政中心三通道穿越方式,为项目降本增效。此外,他带领项目团队,首次完成了软土地层盾构连续磨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悬臂排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赓续红色血脉,打造铁军团队。作为共产党员,杨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杨昊青年突击队”,带领项目青年职工攻坚创新,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作风,打造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团队。
注重经验总结,助力科研攻关。作为青年科技骨干,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总结经验,提炼特色做法,提前谋划工程创优及科研攻关,实现高质量履约。共计发表科技论文13篇,获得授权专利22项,申报城建集团工法1项,参编北京市地方标准1项,多次荣获北京市、浙江省QC奖励。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杨昊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服务项目生产,以激情诚信赢得客户认可,以责任担当筑牢城建品牌,以忠诚感恩回馈公司培养,通过先进的理念、过硬的技术,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公司和业主的认可。
杨雪生:敬业创新成就业务尖兵
杨雪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11月12日出生,山东人,2013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现任土木工程总承包部中部方向工程Z8314项目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并受聘成为河南省建协、钢协专家库专家。曾获土木部“优秀管理者”、土木部“业务尖兵”、土木部“爱岗敬业新星”等荣誉称号。
自参加工作以来,杨雪生始终坚守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历经5个工程项目锻炼,先后肩负2个10亿元以上规模项目(大兴区月季大会配套安置房项目6008地块工程11.1亿元、Z8314项目16.17亿元)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在工程建设一线始终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杨雪生不断精进专业知识,将理论与施工现场紧密结合,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其中可调节定性化防护、装配式配电设备防护棚2项专利已经在项目实施中直接应用,取得显著的创效成果。在军民融合工程EPC管理模式下,主动适应代建新模式,针对Z8314项目作为当前集团所承担最大的首个全要素机场项目超大体量(115栋单体)、超大面积(4728亩)、超多专业(19个分部)的特点,充分利用EPC模式优势,提出“永临结合”建设思路,为项目节省临设投资近4000余万元,提出“设计样板引路”的管理思路,提前稳定需求、锁定成本,将设计周期由1年缩短到5个月,设计效能提升2到3倍,保证了项目整体快速推进。
此外,杨雪生勇于创新,牵头在项目建设中推行BIM技术、二维码技术、北斗导航压实系统、临建装配化等新技术新工艺,为项目节省成本投入的同时,有效增强了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等整体管理水平。完成的项目均获得北京市长城杯、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等奖项。
张羽:用建筑成就梦想的青年工匠
张羽,男,33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2014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参与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项目建设,现任工程总承包部北京市冬奥会场馆临时设施项目总工程师。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湖南省建设行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3项全国BIM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工程作为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特殊工程,政治意义重大,总建筑面积24.1万平方米,是目前全球单体最大的展览馆。工程主体结构存在较多类型钢构件且与混凝土连接部位钢筋角度多样、根数庞大、连接方式不尽相同,均需要进行二次深化后才能加工、进场。张羽白天与设计人员沟通,晚上熬夜加班画图,仅用7天时间便将地下室100多张深化图画完报审确认,弥补了原设计图纸的不足,为整个工程土建结构的二次深化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土建结构提前封顶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他还研发了竖向袖阀管注浆土体加固施工技术多项创新技术,解决了众多建造难题。
冬奥保障,青年先行。冬奥临时设施项目中,国家游泳中心赛时将西面15000平方米现有绿化草地作为停车场和综合服务区。张羽结合现有场地现状,研发了可周转使用的“20毫米厚钢板+30毫米厚硬质PE防滑地板”的地面硬化技术方案,解决钢板易滑、不便清理的难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值新春佳节,张羽全力投身于场馆临时设施的保障工作中。3个小时内完成500米防疫围栏的搭设,确保了常规日与仪式日防疫隔离的安全转换;12小时内快速架起3座临时桥,让运动员安全顺利进入看台区;20小时内从80公里外调配110米展板到鸟巢内进行搭设,保证了米兰团队的顺利进驻;33小时内高空吊装96面万国旗,为开闭幕式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张昆:多措并举开新局塑品牌
张昆,男,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1月出生,北京人,2013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经济师、土地估价师。现任开发公司下属和泰公司副经理、德阳项目工作组副组长。先后荣获开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多次在北京市(区)、德阳市以及集团公司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斩获优异成绩。
张昆自入职以来,十年间先后在不同岗位历练,累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逐步成长为一名复合型青年人才。2016年他调入房山区胜茂项目,配合团队开展大型商业资产处置工作,仅用5个月就办理了市国资委、北交所和集团公司的各项股权转让手续,实现了商业资产转让价20亿元,项目整体利润达到4亿元。在投身海淀自有用地整理盘活工作时,他与团队战疫情、扛责任,3个月完成海淀区六宗用地的入户摸底、测绘和初步评估等工作,完成用地统筹整合方案,为项目后续工作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开发公司代管德阳项目,张昆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并赶赴外埠。德阳项目历经破产重整和多任股东交替,历史沿革复杂。作为青年突击队队长,他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条战线。期间,妥善解决了各类群诉群访事件,实现复工18栋楼座计31.44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开展了1700余户业主房屋交付工作,同年实现4到16号整楼销售和交付,实现销售额1.96亿元,折抵清偿了1.32亿元政企间历史债务。同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政企关系,令多项帮扶政策得以批准,打破无法变更拿地主体的限制,一号地块跳过调规实现收储,收回政府扶持资金等。一年来,德阳项目赢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和百姓的广泛赞许,在当地重塑了北京城建品牌形象,体现了国企的社会责任和企业担当。
陈静:奋斗不息的青年岗位能手
陈静,女,34岁,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经济师、企业培训师,2011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城建置业公司品质部副部长、市场营销部副部长,现任置业公司市场拓展部副部长、置业公司长沙分公司负责人。曾获集团“2020年度先进营销个人”“纪检业务知识大比武三等奖”、京城佳业公司“先进个人”“十佳青年岗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创新思维促营销,高效出租成效好。陈静作为中关村资本大厦租赁团队负责人,深知自我的职责和压力,在应对租赁市场恶劣的困难局面下,大胆开拓思想,务实创新,在面队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形势中,努力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她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引进线上VR看房APP,录制房源微视频,方便了客户也吸引了更多客户的关注。经过共同努力,中关村资本大厦在北京租赁市场实现了三个“最”,即最具金融创新大厦、最受欢迎写字楼、出租率提高最快办公楼。
攻坚克难拓市场,敢于亮剑争佳绩。陈静自参加工作以来,秉承爱岗敬业、立足长远的抱负梦想,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在工作中勇于拼搏、开拓创新、举一反三,尤其在新业务、新领域的执行上,更是善于思考、敢为人先。随着京城佳业上市,陈静成为置业公司新成立的市场拓展部副部长,面对全新的市场化运作,孙燕姿静带领团队在副中心区域稳开拓,在雄安新区精开荒,在新部门成立的短短5个月内超额完成了全年指标,更是创造了2022年一季度开门红。她常说:“感恩之心化于行”。陈静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创新开拓,不断进取。并努力继承老一辈城建人的优秀品德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更加进取学习业务,提升管理能力,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理论,用激昂的工作态度继续努力。
高全雷:在海外一线历练中成长成才
高全雷,男,汉族,1988年3月出生,山东日照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201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项目副总工程师。工作期间,是集团“高全雷优秀青年突击队”队长,先后获国际事业部“优秀党员”和“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
驻守海外勇突破。2014年入职集团国际事业部,高全雷一直驻守海外一线。从援哥斯达黎加国家警察学院从事项目技术质量工作,到国际事业部东南亚地区部柬埔寨代表处转战市场营销工作,再到如今在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项目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海外八年,每一次到新的国别,在环境、角色、系统的变化中,他始终直面挑战、勤耕不辍,在技术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中,以誓保目标的信念,以直面挑战的勇气,以勇于担当的行动,边历练、边服务、边贡献,也因他的实干与付出,得到公司和业主单位的肯定。
目标导向创效益。高全雷在工作中以突出的技术管理能力和经验为基础,以市场和现场互联互通的理念服务于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他努力将项目实施风险于投标前解决,将市场不足于项目实施中弥补,将项目全周期管理向前延伸至市场营销阶段,快速高效确定项目专业分包工程和物资等采购定标工作,让市场和现场保持沟通,贯穿一致,互为扶持,在多个项目上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面对跨领域、跨地域的挑战,高全雷以服务企业为己任,以经营创效为导向,把握机遇,创新突破,在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工作双轨互联互通中积累经验,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集团国际海外项目实施、国际市场拓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