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天安门为起点,沿中轴线向南46公里,便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北京新机场。这座面向未来的机场,距首都机场67公里、天津滨海机场85公里、雄安新区55公里。
2018年3月初,我们和关晓彤一起实地探访时,新机场主航站楼已经封顶,漂亮的屋面曲线在阳光下闪耀着动人光泽,施工建设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北京新机场: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机场建设时明确提出,北京新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中国民用航空局综合司司长刘鲁颂认为,可以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大主线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大战略三个角度,认识北京新机场新的动力源中力之来源、力之作用和力之强度。首先,北京新机场为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新引擎,将促使北京不断完善和优化功能布局、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驶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快车道;其次,为完善机场网、航线网和综合交通体系提供新支撑,新机场犹如“阿基米德的支点”,足以撬动全国乃至全球航空运输市场;第三,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新增长点,建成后将与首都机场共同构建以“双枢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通过综合交通体系更好地连接京津冀三地,支撑机场群和城市群的发展。
标杆工程:航站楼建设难但使用方便
站在尚未完成装修的主航站楼核心区,已能感受到新机场带来的震撼。6万多根钢架、1万多个连接球组成的屋面钢网编织成巨大的花瓣,阳光透过屋顶的玻璃倾泻下来,即使没有照明,开敞区域一样明亮。
航站楼核心区屋顶屋盖钢结构投影面积达18万平方米,主要以8根C型柱及12根塔柱就把中心区的屋顶支撑起来,C型柱间距200米,中间的无柱空间可以完整装下整个水立方。 航站楼核心区共使用玻璃12800块,其中屋顶8000多块,每块玻璃四层,上下两层是玻璃层,中间为中空层,内部填充了金属百叶,能防止太阳热量过多进入航站楼内,同时又能满足航站楼自然采光需求。
为确保新机场航站楼工程的抗震安全性,航站楼中心区采用了隔震技术,共设置隔震支座1152个。通过区间隔震技术,将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形成柔性连接,减缓轨道快速穿过震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解决了高铁不减速穿越航站楼的世界性难题。建成后的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
北京新机场,建筑理性和建筑之美融合的成熟之作,更是空港建设的标杆与典范。新机场将建成国内首个高铁下穿,高铁和城际快轨“双进双出”的航站楼,其中转效率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单点放射构型有效控制了航站楼的指廊长度,楼内的分区运行模式又进一步缩短了旅客步行距离,旅客从中心区到最远登机口约600米,步行不超过8分钟。航站楼的正下方聚集着高铁、地铁等轨道交通线,六条轨道纵贯穿越整个机场,构建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
实干精神:不完成坚决不下屋面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谈起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北京新机场视察时的情景,北京城建集团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航站楼工程项目经理李建华依旧非常激动,“我们每一个人都把总书记的嘱托记在心里,共同宣誓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新机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机场。”
那个晚上,他们定了个小目标,在2017年年底实现新机场主航站楼功能性封顶封围。
2017年6月30日,主航站楼钢结构实现封顶;12月29日,封顶封围目标高质量高标准提前实现。钢铁“凤凰”在京南凌空展翅。
“因为雾霾、雨雪等天气,工程共停工10天,每一次停工,我们的心都悬在半空中。”基坑施工阶段,每天关注天气预报是项目部党总支副书记、行政副经理赵海川的习惯。为确保如期完成施工任务,项目团队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方式,提升工程效率。在100余天的有效施工时间内,提前完成了251万立方土方、1392根护坡桩、75000延米锚杆、8270根工程桩的施工任务。
2017年12月29日,主航站楼封顶冲刺,几名屋面工作人员一起合了张影,他们每人拿着一个字,共同喊出:不完成坚决不下屋面。寒风凛冽,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写着坚定。
高铁从航站楼正下方穿行、双层出发设计、无结构缝一体化、超大平面自由曲面空间网架……世界级机场工程带来了世界级的工程挑战。建好北京新机场,不仅需要奋发有为的激情和一鼓作气的干劲,更需要科学高效的施工方式和管理模式。
在航站楼的屋面网架施工阶段,面对大面积的网架、大规模组件、高难度支撑等难题,项目团队多次邀请钢结构专家进行论证,并用BIM技术进行模拟,最终确定了“分区施工、分区卸载、总体合龙”的原则。同时引入使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数字三维仿真模拟技术、测量机器人、三维扫描检测、三维空间坐标测量、超声波无损检测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仅用80天时间实现钢网架结构成功封顶,提升精度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19万余米焊缝长度的现场焊缝探伤一次合格率达100%。
针对超大平面带来的材料运输难题,李建华团队首次修建了两座长达1100米的钢栈桥,采用16台小火车来回运输材料,使工效提升了4倍。
在结构施工阶段,60万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被划分为8个施工区域,每个区域优选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区域管理控制。同时,运用协同办公OA系统、项目管理PM系统、可视化安防监控系统、施工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等,从深化设计到方案模拟,从工程进度到经营管理,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控。
“2018年是新机场工程建设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开展运营筹备工作的关键之年。我们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新机场要建成‘精品、样板、平安、廉洁’四个工程的要求,倒排工期,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努力呈现新气象,展示新作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姚亚波表示。
离开新机场建设工地时已是下午时分,埋头干活的工人,来来往往的大卡车,忙碌而有序,皆是动人气象。新时代迸发着澎湃动力,北京新机场正是奋进中的中国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