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过半年多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八公司BIM工作室在中科院动植物遗传资源保藏与研究设施项目形成阶段性成果,并于近日向中科院项目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主要领导和专家进行了专题汇报。
据了解,八公司于2015年初成立“BIM工作室”,并将中国科学院动植物遗传资源宝藏与研究设施项目作为BIM技术的试点单位,前期已完成了项目的建模、管线碰撞、漫游等工作,经过反复总结、改进、优化和提炼,此次BIM技术在项目中的深化应用,主要形成了建筑物及管线漫游仿真、虚拟建造、管线碰撞并确定碰撞原则、生成准确的墙体预留洞位置图、合理的走廊管线布置图、管线平面剖切图、管线纵向剖切图、施工现场场地布置图等成果,并最终制作成视频进行演示。为了对深化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工作小组还利用BIM技术分析总结了两种方案中走廊管线排布对吊顶高度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优缺点供建设单位参考,使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项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建设单位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进BIM技术在中科院遗传所工程的深入应用,以便更好地解决工程中的冷库热交换问题、种子库布置、活体动物培育实验以及后期运营阶段维护等相关实际应用问题,使工程项目真正成为使用合理、便利、高效、节能、美观的实用建筑。
据悉,八公司中国科学院动植物遗传资源宝藏与研究设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十一层,其中包括装饰装修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暖气通风工程等专业系统比较复杂,各系统间碰撞、交叉较多,因此很有必要采用BIM技术首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模拟演示,尽可能减少今后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