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七一建党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三万多官兵将士脱下戎装,军转企成立北京城建集团前身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总公司。12年后的七月,我懵懂的走出校门成为北京城建大家庭中的一员,有幸作为一名参与者见证了她的起步腾飞的四十年,见证了她卓越不凡的四十年,见证了她一次次凤凰涅槃、波澜壮阔的发展光辉历程。
北京城建从“军旅文化”落地生根,到融合军旅文化和校园文化不断成长壮大,我作为受“军旅文化+校园文化”熏陶的一员,也在北京城建这片茂密的森林中逐步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正值我国启动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上升期,我们成了无比幸运的一届弄潮儿。在“七月流火”的一个中午,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怀着兴奋激动、向往期待的心情,汗流浃背地挤上北上报到的列车。那时候集团下属的大型全资子公司员工数量近3000人,施工规模相对较小,年营销额一般在4至5亿元左右,但每家企业都在上升通道中快速前进。
那个年代电脑是稀罕、昂贵的设备,在项目基层当技术员,除了手写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在画图板上一笔一划搞模板设计外,平常的绑钢筋、扛电缆、整理物料、通宵旁站打混凝土也都是家常便饭。记得有一回,为了突击一个大型住宅小区的投标施组,两天两夜没合眼,打了鸡血一样编写施组文案和画图,但在打印社校对手稿时,直接在打字员的键盘声中呼呼大睡。也曾记得在北京银泰大厦的西塔楼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项目部全体成员连续奋战近80个小时,创下当时北京市有史以来一次性浇筑近13000立方米超大体量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纪录,那种瞪圆的血红眼球、充血发不出声的喉嗓、彼此交流全凭手势比画的战斗景象仍历历在目。正是凭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对企业的坚守与奉献,才使得我们在北京城建这块沃土破土而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北京城建成立二十周年之时,承担着以国家体育场“鸟巢”为代表的40多项奥运场馆及配套工程的建设任务。我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重新开始,放下十年的土建工程师职业生涯,转攻专业技术性更强的钢结构工程。在奥运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中,集团不断攻克高精尖的世界级难题,为奥运场馆建设提供“中国方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鸟巢建设中,我国首次实现Q460E高强度结构钢材的国产化,并一举成为了国际上高强度结构钢的主要生产和应用大国,在工程建设中Q460E高强度结构钢的低温焊接也是首次应用。我们在冰天雪地零下30度的哈尔滨组织焊接团队进行超低温高强结构钢焊接工艺评定试验26项次,不断积累低温焊接一手数据,改进各类焊接技术参数,形成了安全可靠的低温焊接技术成果,并在现场工程低温焊接过程中得到了检验。吊装方法上首次在大型公共场馆建设中选择LR1800型800T重型履带吊和CC2800-1型600T重型履带吊抬吊组合,吊装巨型钢桁架柱近300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建设中,厚板高强结构钢的纺锤形、梭形柱的卷制加工施工技术创下了多项施工工艺成果。正是一项项施工技术难题的攻坚突破,造就了“双奥之企”的盛名。作为一名城建人,不仅见证了北京城建实现了“量”的加速发展,更见证了北京城建“质”的超速飞跃。
在集团下属的钢结构专业公司的12年,我从一名钢结构工程的小白成长为钢结构专业技术领头人,在和企业同行的历程中,既获得了众多的荣誉,也收获了人生的诸多标签,第一批次考取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取得了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拿下了在职研究生的学历证书。个体的我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找到了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
职业生涯的第22年个年头,我来到了土木部再一次突破自我。为保障香山革命纪念馆特殊材料的及时有序进场,我六下福建闽南、五进广东佛山,坐着皮卡上矿山和工厂的老师傅们一起挑验石材荒料,拦下小蹦蹦车深入车间追溯物料的生产流程和发货状态。项目团队共同努力创造了“香山速度”,打造了“香山精神”,香山革命纪念馆成为土木部成立后第一个获得特别鲁班奖的建设项目。而今我又有幸参与到安定循环经济园区这个北京最大、全国前三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中,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发挥光和热。
四十载砥砺奋进,我们都是企业成长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择一事而终一生,我将继续做一名踔厉奋发的建筑工匠,为北京城建引吭高歌、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