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展厅竟然藏在梯田下
来源:北京晚报 2019年03月13日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千年前欧阳修《采桑子》里的妙境,很快就将再现于长城脚下、妫水河畔。
“在自然怀抱中,筑一座山,营一片田,育一方锦绣。”这一方锦绣,就是2019年北京世园会的中国馆。作为中国园艺的集中展区,中国馆以抱月弧形闻名遐迩,可谓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当代演绎。为了打造出这柄如意的造型,仅是巨型金顶的钢屋面,就由1.2万个构件拼装而成,焊缝长度便超过了万米。
刊首语
4月29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延庆拉开帷幕。这是继1999年的昆明世园会后,国际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再次落地中国、来到北京。中国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漫步园艺博览会,除了欣赏似锦繁花外,与山水交相辉映的建筑,也是难得一见的景致。本报将连续推出三期场馆特刊,带您一睹三大主展馆的风采,探寻背后那些“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故事。
奇思妙想
五彩梯田致敬园艺起源
“山水环抱中,一柄圆满温润的如意。”说起中国馆的设计理念,设计师黎靓总结为,既是对园艺起源的一种致敬,也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当代演绎。
“因为是园艺博览馆,建筑必然要和园艺相关,而园艺起源于人类千年的农耕传统,所以我们设计了五彩梯田,以表达对园艺起源的致敬。”黎靓提到,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中国馆,建筑体量并不小。为了尽量消减建筑对园艺的干扰,以最大程度地尊重园艺,设计团队别出心裁地将一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埋”在了地下,也就是观众们看到的覆盖在梯田之下的展厅,大地景观融为一体,梯田上露出金色的钢结构屋盖,屋盖下展示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奇花异草,天然地成为一个花团锦簇的巨型温室。“我们还在梯田之上设置了点状的灯,到了夜晚的时候,会照亮梯田上的植物和观赏作物,星星点点,和馆内的黄色灯光相得益彰。”
“地道风”穿越土壤吹来
记者注意到,1999年昆明世园会的中国馆,黄墙红瓦、亭台楼榭,颇具古风古韵。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上大下小的“斗拱”,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灵感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而2019年北京世园会的中国馆,现代感更浓厚,科技感更强。
“看到中国馆的巨大金顶,你会不会联想到故宫大殿上的金色琉璃瓦?”黎靓告诉记者,巨型金顶的设计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当代演绎,“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用半圆形的环抱,谦逊地迎接八方来客。但这种演绎,又是有引领性的,是融入了绿色和科技的“因子”。比如屋面所使用的1024块光伏玻璃。再比如“地道风”的设计,新鲜空气进入场馆前,先在土壤里“过”一遍,好比让空气在冬暖夏凉的地窖里待一会儿,然后吹到室内。
曲线石笼墙暗合地域文化
古朴蜿蜒的石笼墙,则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含蓄表达。“位于延庆的长城,就是用石头堆起来的,和山体呈现出一种曲线关系,因此,我们把石笼墙也设计成了曲线,用抽象的方法来表达延庆本地的文化元素。”黎靓说,中国馆是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人们可以在这看得见山与水、树木与花草,去与自然“对话”。
一睹芳容
远眺“如意”金光熠熠
占地2.3万平方米的中国馆依水而建,西侧是植物馆,东侧为“世界舞台”草坪剧场,北侧为景观湖,南侧与园区主入口相对,建成后呈现出抱月形,故而取名为“锦绣·如意”,寓意吉祥如意。
有“如意”之名的中国馆,将恢弘与温润巧妙地融为一体。从广场中央远眺,有着金色巨型屋顶的主馆,犹如如意的柄身,恢弘大气;馆外东西两侧的五彩梯田,则是如意的柄端;4300块玻璃组成的幕墙,则像一袭华美的外衣,增添着整柄如意的光彩。
入馆来到“森林的世界”
人走进馆内,又像进入了一个“森林的世界”。地面是绿色的干粘石,墙面是绿色的水刷石,吊顶是绿色的金属格栅,整个人都置身于一片绿色之中,阳光则透过火山口造型的天窗倾泻而下,在地面上晕染出一片片金色光斑。
分为序厅和主厅的中国馆,地上共有两层。在主厅内,记者看到了一条盘旋而上的人行坡道,坡道旁是琉璃色的栏杆。顺着这条约百余米的坡道,参展的观众可以从首层漫步游览到二层,进入室外观景平台远眺世园会的全园景致后,再沿着五彩梯田走回中心广场。
馆内的最高点也设有观景平台,驻足远眺,五谷丰登、山花烂漫的天田山,如诗如画、碧波荡漾的妫汭湖,南眺长城、北望海坨的永宁阁……园区美景可尽收眼底。
如数家珍
4000立方米的石笼墙,大约由20万块形态各异的石块构成,这些石块,80个工人足足垒砌了60天,相当于一个工人一天要垒砌42块。
16万立方米的五彩梯田,高度就有17米,接近6层楼高,人走在梯田上观赏奇珍异草,真有点儿站在空中花园的感觉。
组成巨型金顶的4300块玻璃幕墙,据统计总面积大约为12000平方米,要想把这些玻璃幕墙安装到位,光使用的胶缝就足足有20万米,相当于6条北京二环路的长度之和。
中国馆广场和地面人行道使用的小料石,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数量约48万块。1块小料石,工人们要用锤子敲打两次,这意味着要近百万次敲打才能铺就。
巧夺天工
1.2万个构件拼出钢屋面
飞檐翘起的弧形双曲屋面,是中国馆最具特色、最恢弘震撼之处,却也是施工中最难的地方。“中国馆的屋面,其实是一个精妙计算下的钢构件‘聚合体’。”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团建筑部中国馆项目项目经理周伟光给记者报出了一组数据:132榀主桁梁、5400根次梁、2184根拉杆、696根水平支撑杆……粗略估算,一个钢屋面就包含有1.2万个构件,焊缝长度便超过了1万米。
5400根次梁全凭人工吊装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次梁排布得如此之密,数量竟能达到主桁架的41倍?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光伏玻璃的大小,另一方面是通过增加次梁来适当减少主桁架的数量,节约钢材用量。”周伟光介绍,一般工程中,都是通过塔吊来吊装次梁,但中国馆由于工期紧张,项目团队最终决定用人工代替机械。5400根次梁,全赖于建设工人们通过定位滑轮,一根一根地提升到高空,“拼”出了屋面骨架。
4300块玻璃幕墙块块不同
巨型金顶上的玻璃幕墙,则是中国馆施工过程中的另一大难题。
周伟光介绍,总数为4300块的玻璃幕墙共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中空玻璃,一种是光伏玻璃。“因为是双曲面造型,4300块玻璃幕墙几乎没有两块是一模一样的。”周伟光笑着说,安装玻璃幕墙,每一块都有专属的“条形码”和编号,“千万不能出错,错了一块都得回工厂重新加工。”
满园春色
北京园里“八景图”
在世园会的各地方展园中,市民最关注的莫过于北京园。与中国馆遥相对望的北京园,是北京人迎接四海宾朋的好客之家。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北京城的发展历史及城市特色,品味四合院的春华秋实,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北京园的设计,以老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为核心景观,参照“北京老城”独有的街巷建筑形态,从北京园入口开始兴建牌楼、建制胡同,构筑进入四合院的前导空间。园区北侧以“红色宫墙”为借景,营造“我家住在北京城”的意象。四合院周边则是花园围绕,以属于老百姓的“城中第一佳山水”什刹海作为园林模型,筑山、理水,植木、造景。
全园共布置有“和合如意”、“青瓦盛芳”、“棠花童真”、“玉堂长春”、“甘雨荷风”、“百花深处”、“碧峰花影”、“什锦花坊”八个景点,移步异景之间,勾勒出“北京园”的八景图卷。
本报记者 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