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天,北京小汤山医院重建记
来源: 北京日报 2020年03月19日
本报记者 赵莹莹
3月8日,北京起了雾。15时36分,当“工程验收通过”的结论在小汤山医院现场宣布,建设者们内心百感交集,耳畔再度回想起“不负韶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辱使命”的出征誓言。
有专家说,中国每一座超大城市,都应该建一所“小汤山医院”,作为永久性的城市传染病危机处理备用系统,哪怕疫情是二十年、三十年一遇。
小汤山医院,正是17年前的北京经验。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7天建成一座临时传染病医院,创下医院修建速度之最。随后运转的51天内,小汤山医院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并创下病死率最低、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的记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北京未雨绸缪,决定启动小汤山医院改扩建工程,建设床位1600余张。53天的时间,同一片场地,近1.5万名建设者舍弃团圆、日夜鏖战,用热血与信念筑起一道战“疫”的“铜墙铁壁”。
一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
1月23日,年过半百的北京建工应急抢险大队副队长范桂生风驰电掣地赶到北京昌平小汤山医院。2个小时前,他接到通知,市政府决定对小汤山医院开展改造施工,抢险大队必须充当“急先锋”,以最短的时间展开施工。“17年前,我来了;17年后,我还能干。”站在等待平整的场地上,那段经历瞬间又涌上心头。
2003年,一场“非典”席卷北京。为有效控制疫情,北京市政府紧急征用当时的小汤山疗养院,建立一座临时传染病医院。7天7夜、168小时,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1000张床位的小汤山医院宣告落成,创下了建筑界奇迹。
随后运转的51天内,小汤山医院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除死亡8例外,其余病人均康复出院,工作人员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疗提供了“北京经验”。
“如果说,将17年前的建设比做‘遭遇战’,17年后的小汤山医院改造就是‘阻击战’。”北京建工小汤山医院修缮工程项目指挥长白恒宏说,与时间拼速度,是所有建设者的信念。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庚子年的除夕,一支建设大军在北京城北悄然集结。北京城建集团组织旗下土木工程总承包部、园林集团、住总集团、城建道桥集团等加入建设;北京建工集团征调旗下总承包部、六建集团、市政路桥集团等火速驰援小汤山;北京建院挑选下属参与过最多医疗建筑设计项目的团队,24小时投入到改造设计工作中,仅3天时间便完成了第一期、160余张图纸的设计。高峰时期,小汤山现场的建设者总数接近1.5万人。
堪比精细化手术的改扩建
“平生最爱是红妆,一生却为这一身。”3月12日,吕艳红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句话,配图是一套建设者的工装。巾帼不让须眉!这是工友们对这位现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评价。
1月31日,正在家里给老父亲举办80岁寿宴的吕艳红接到通知后,放下聚会,第一时间赶到小汤山,带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
17年后的小汤山医院改扩建工程,难度系数不小。以火神山医院做对比,火神山医院床位数是1000张,小汤山医院床位数1600张,相当于一个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的规模。火神山医院是2层箱式房设计,小汤山医院是3层箱式房设计,而设备用房又设置在3层病房的上部,相当于4层设计。
再看看改造区域。从康复医院的病房改造为传染病病房,意味着要新增通风系统、弱电系统、新风系统、负压系统、外部电梯等,同时各系统还要确保医生和患者全隔离。在不足30平方米的空间内完成这种改造,无异于一场“精细化手术”。
技术武装的暖心医院
1月23日到3月15日,53天的时间,一座全新的小汤山医院问世了。
记者注意到,虽说是临建医院,但小汤山医院与正式医院的技术含量无限趋近。新建区域内的空调冷凝水、实验室排水、垃圾处理等排水都经预处理再排入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达到传染病医院排水标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病房区域,每间病房的门口,都有一个“双门互锁传递窗”,从门外向屋内递送物品时,通过这个传递窗,可以做到传递物品的双方互不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