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测绘工作者是工程建设的排头兵。在城建集团有这样一群老兵,他们用手中的经纬仪和标尺将工程建设现场的地形地貌测绘成图,又将设计的蓝图精准的在地面定位。他们曾穿着绿军装参与了新中国最早的地铁建设,转业后,伴随着首都建设,以鸟巢、奥运村为代表的奥运工程、国家大剧院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处处留下了他们测绘的足迹。梁贵民和赵京华就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
2013年伊始,梁贵民、赵京华工程测量首席技师工作室在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成立,从此,他们除了继续战斗在测绘一线,也在测绘工艺技术革新和技能传授方面,开始了追寻人生新坐标的征程。
技能精湛,铸造精品工程
测量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这项工作最生动的写照。有人说,测绘工作者是设计师和工程师的眼睛,在长期的测绘生涯中,他们先后参与了首都地铁、国家大剧院、鸟巢、德黑兰地铁1#、2#线、山西引黄工程等测量工作,面对测量精度要求高,放样难度大,异形构件多、结构复杂、无现成经验可借鉴等困难,他们以多年练就的扎实基本功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充当了工程设计和建设最精准的眼睛,用心血和智慧铸造了一座座精品工程。当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成功举办,当“复兴之路”的旋律在国家大剧院奏响,当首都市民乘坐轨道交通方便出行时,他们从内心深处由衷地流露出幸福和自豪。鸟巢工程、国家大剧院、地铁地铁13号线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勘测设计金奖。
刻苦钻研,攻破技术难关
梁贵民、赵京华同志多年来不断学习和钻研,对于测量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保持极大热情。他们熟练掌握所有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保养、维护小修等技能,测量仪器的常规检查校正基本都由两位高级技师负责。对于该院近年来引进的一些高科技的先进测量仪器,如全自动陀螺经纬仪、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他们也是第一个学习和掌握,并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钻测量新工艺,新测法。
梁贵民、赵京华同志结合激光指向经纬仪,设计和加工了隧道断面测量辅助装置,解决了快速寻找隧道中线法线方向和特定高程的测点平面位置的问题,极大提高了隧道断面测量的工效,他们的测量方法与具有相同功能的近百万元的进口设备测量方法相比,精度和效率明显提高,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梁贵民、赵京华同志根据基标测量工程的实际情况,加工制作了可精确调高的控制基标标志,可在基标平面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快速、方便、精确地调节基标高程,实现了快速三维放样,采用此标志比传统基标放样方法提高工效40%,大大提高
基标测设的作业效率。
该院引进测量机器人之后,梁贵民、赵京华同志提出了测量机器人自由设站后方交会联系测量新方法并在实际中获得成功应用,该方法与常用的联系三角形法、陀螺仪加铅垂仪法相比,均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联系测量方法的适用性和效率。
当该院决定将高速铁路铺轨的CPIII方法引入地铁隧道之时,由于在高铁普遍使用的测量标志外形尺寸大,安装设置较为复杂,不适用于地铁隧道,梁贵民、赵京华同志又积极参与技术攻关,设计和加工了隧道内CPIII测点的标志,实现了大量测点的快速埋设,为技术引进做出了新贡献。
目前,两位同志根据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隧道中应用的现实,正在研究扫描仪隧道快速移动装置,有望能够解决激光扫描仪在隧道环境中快速设站和移站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效。
薪火相传,培养技能人才
近年来,随着该院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低学历、流动性较强的劳务工人数量有了大幅提升,2013年已达到近四百人,加强基础操作工作培训和改进技工实操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提高技工队伍的技能和素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为解决技工队伍技能素质问题,近年来企业采用传帮带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措施,初步形成了技师、技工团队。其中,梁贵民、赵京华两位技师就是企业技术工人的典型代表,他们主动提出,将他们的技艺、经验毫无保留的教授出来、传承下去。在两位高级技师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院的岗位技能培训逐渐走向了体系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首席技师工作室成立后,他们采用理论培训、操作室培训、实习场地培训、生产现场培训、劳动技能竞赛、导师制等不同形式开展培训工作。2013年1-5月份共进行各专业岗位技能培训12项,累计培训190余人次。通过各类技能培训和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近几年来,在北京市及集团组织的青工技能大赛中,通过他们培养的技工,分别获得过北京市第五名、城建集团第一名、第三名等多项好成绩;二十多名普通技工考取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资格。随着企业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大,该院的技工团队也走出了北京、走出了国门,在全国20几个省市、伊朗、越南、安哥拉的地铁及工民建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梁贵民、赵京华在首席技师工作室这个新起点新平台上,在企业变革发展中,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他们正将梦想变为现实,继续寻找着自己的人生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