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企业动态
——建筑工程总承包部科技创新纪实科技打造强劲引擎
时间:2014-06-18
【 字体:

企业发展需要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持续沉淀。建筑部于6月10日召开了第一次科技大会,回顾总结了成立八年来,科技工作取得的骄人成绩,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了今后的规划部署。建筑部先后承建的国家大剧院、银泰中心、南京德基广场、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301医院内外科大楼、金雁饭店等重点工程,在大型场馆剧院、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等建设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共获得各类技术质量奖163项,《超高层结构施工技术》一书在中国建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些科技成果推动建筑部向着“工程承包高端化”发展目标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八年的努力,通过重点工程建设,建筑部先后获得鲁班奖4项,詹天佑奖3项,钢结构金奖8项、竣工长城杯金杯6项、结构长城杯28项、外省市属地最高奖项7项,有力促进了“北京城建”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建筑部在大型场馆剧院领域,承建了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首都新时代的标志性建筑“水上明珠”国家大剧院,该工程获得鲁班奖和詹天佑大奖,《国家大剧院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创新成果特等奖。国家大剧院壳体钢结构是国内最大跨度的钢结构形式,外壳采用钛金属,由于大型外壳钛金属屋面变形控制难度大,安装施工难度大,通过1:1模型试验研究等多种手段进行科技攻关,在金属屋面设计和施工方面取得较大的创新和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引进先进FRACO液压动力升降平台技术,并通过改造作为高空承载平台,形成大跨度凌空大型钢梁高空滑移施工技术,增强了企业技术实力。

建筑部承揽施工的长安街标志性建筑,北京首座超200米的全钢结构工程——北京银泰中心工程获得詹天佑奖。通过对该工程的研究总结,提高了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的综合管理能力,形成了成套超高层全钢结构塔楼施工技术,填补了北京市在超高层钢结构施工领域的空白。

继北京银泰中心之后,建筑部完成了南京新街口地区最高建筑340米的南京德基广场工程,通过对支撑钢管柱逆作、格构柱逆作、深基坑土方盖挖、结构逆作等一系列施工技术研究,仅“逆作支撑钢管柱调垂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一项技术,就降低成本296.4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完成了安徽省最高楼、高度249米的安徽国际金融中心工程,首次在安徽省建筑领域应用的爬模技术,创造出一月十层的惊人速度。

目前在建的北京CBD核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地下空间主体南北向长度415米,东西向宽度185米,共5条管廊,每条管廊长度167米,宽度24米,整个基坑占地面积约为11.75万平方米,现场地面高程约为38.0米,总土方量312万立方米,开挖面积大,深度大,为北京市少见的超深、超大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基坑紧邻周边道路、地铁一号线、地铁十号线,经过设计计算和多方论证,采取深基坑综合施工技术与措施,保证了结构施工及周边道路、地铁的安全,满足了设计要求,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设计与施工经验。

八年重点工程施工的经验积累,使建筑部完善了《科技开发管理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夯实了科技管理基础;建立了机关负责贯彻科技开发新精神与协助指导的全面管理职责,项目根据工程特点,确立课题名称及按照要求完成创新工作的两级管理机制,实现了每年科技成果都有新突破。同时建筑部坚持以承揽高端工程为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按照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及分专业管理的原则,集中人财物,重点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建筑部的技术优势,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