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0日,谷雨节气刚过,北京的气温突破了30度,仿佛一下从春季“跑进”初夏,时隔近一年,记者再次来到通州区漷县镇,探访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工程。
一年前,正是结构施工的最高峰,如今项目正在进行内墙砌筑、水电管线及通风管道安装,施工任务在变,不变的是工程现场管理的高标准、严规范,现场干净整洁,施工精细有序。
这是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对标的舞台
“通州城市副中心将建四个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第四医疗中心的核心医院。”工程总承包部项目经理李少华说。
通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工程位于通州区东南部的漷县镇,距通州主城区20公里,东与河北省香河接壤,南临天津市武清县和河北省廊坊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三角地带。
工程总建筑面积119888平方米,包括医疗主楼和行政科研楼两个单体工程,医疗主楼地下二层,地上十层,按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
李少华介绍说除了第一医疗中心潞河医院已经建成外,第二、三医疗中心的东直门医院东区和新华医院与中西医结合医院都处于建设阶段。京津冀协同与城市副中心建设两大热点,在通州医疗中心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与两家央企同台竞技,我们展示了城建‘铁军’风采,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等均排名第一。”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王云宏说。
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先后被评为通州区文明示范工地,区诚信企业“红黑榜”第一期红榜,区住建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先进项目部,李少华被通州区评为住建系统安全生产管理优秀项目经理。
在19省市对口援建新疆和田的建设中,李少华是第一支被授予青年突击队队旗的队长,“我们必须成为通州建设的典范,才能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率先打响集团品牌。”他说这项工程的压力比援建和田更大,绿色文明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生产都必须成为典范。
这是绿色文明安全施工的创新工程
走进主楼一层,建设者们正在安装通风管道,每一名工人的安全帽上都贴着一张粉色的标识,“这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的标识。”项目部副经理宁兆君说,春节后420名建设者返回工地,其中绝大多数通过了安全培训和考试。
项目部在绿色安全施工中的创新体现在每一处小细节,结构施工时每一台塔吊都设置了防爬棚和防爬网,除了塔吊司机,谁也爬不上去。一层的架子外边安装了500多个喷雾头,自动喷淋装置使降尘效率提高了80%以上。
宁兆君和其他的班子成员一样,都是从外埠工程回来,于2014年5月集结到漷县镇的,南征北战的丰富经验为他们提供了创新的想象空间。
鉴于中西医结合医院工程安全生产方面的成绩,2015年6月25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彭成均带领全集团80多位安全生产方面的负责人,在现场召开了观摩会,推广项目部的先进管理经验。去年8月6日,该项目还顺利通过了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验收。通州区区长岳鹏参观工程后说,“这个项目管理的非常好,医院交给城建集团施工我们放心。”
拥有4000多册书籍的工地图书馆和民工生活区物业化管理,也是项目部的创新之举,王云宏指着集团“先进职工小家”的匾牌说,“这是春节前刚颁发给项目部的,如今规范的民工生活区物业管理模式已经在集团不少重点工程中推广。”
这是北京市首个应用隔震技术的医疗工程
“你知道吗?为了抓住质量控制的细节,我们在钢筋加工后,用磨光机对钢筋丝头进行磨平,完全解决了钢筋直螺纹接头外露丝扣超标的质量通病。”项目部总工程师罗惠平说磨平的钢筋丝头总数超过8万个。
与欧美国家医院普遍采用隔震技术不同,通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工程是北京市第一个应用隔震技术的医疗工程,也是全市大面积采用隔震技术的工程之一。
去年4月10日,在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并按一比一做好隔震橡胶基座样板后,项目部在正负零之下20000平方米的区域,安装了473个橡胶支座。“橡胶支座安装到5月20日结束,经过测试,整个工程可以经受烈度为8度的地震,可允许40公分的位移。”罗惠平说。
2014年8月15日正式开工,去年5月20日提前8 天实现地下结构封顶,同年9月16日提前14天完成结构施工任务。“我们的进度在通州医疗中心建设中最快,在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保障下,质量也是最好的。”项目部生产副经理詹新彬说结构封顶同一天,工程顺利通过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的第二次验收。
BIM技术主要应用于机电设备安装领域,依靠三维模拟安装,二次结构、机电安装施工的效率得到了提升。“由于图纸不到位,超概压力大,我们会积极主动和业主沟通,力争今年完成装修和机电安装的主要任务,”李少华说。
截止目前,项目部已经完成了房心、肥槽回填,外墙和内墙砌筑、通风管道和水电管线安装基本完成。李少华最自豪的是结构封顶后3个月内,项目部就完成了与结构施工队伍的结算工作,“围绕‘四清晰一分明’,项目全面规范化管理的目标是提质增效,在通州这片建设热土上,我们力争质量领先,效益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