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企业动态
——工程总承包部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建设纪实通州:倔强的城建星火
时间:2018-05-23
【 字体:

通州北环环隧项目初次入场时,那是2011年7月某个燥热的午后。那天,大运河畔没有习习凉风,一片3公里的荒草地在太阳的照耀下愈发让人发毛。时任项目执行经理的罗岗抹了一把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便躬下身子用劲地拽起一把荒草。他抬头看了看身旁的7个人,铿锵有力地说:“既然来干了,就干成最好,从这里打响城建品牌,创誉通州市场!”

7年后的2018年5月,大运河畔春风习习拂面,戴着标有“北京城建”安全帽的工人在玉带河大街的一个路口搭起临设,此后的600余天,他们将在此建设工程总承包部在通州市场承接的第九个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工程二期一标段工程。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从大运河畔的那个燥热午后,到这个明媚的新时代春天,流淌700多年的大运河依旧静默向南,但对岸上的那片土地和“躬耕”其中的人而言,惊鸿一瞥的七年却充满着“沧海桑田”的意味。

七年来,通州跃变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担起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重任,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中开始了振奋人心的宏伟叙述。

七年来,从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大局出发,工程总承包部紧随集团全面融入副中心建设,在通州这片百舸争流的市场拼争闯荡,以北环环隧项目燃起的星火,倔强寸进,先后中标后北营安置房、通州综合管廊、职工周转房等10余项工程,燎原起一个合同额累计超过60亿元、涵盖多元业务的项目集群……

《庄子•人间世》曾言: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钜。从零元到六十亿元、从一个工程到一个项目集群,工程总承包部在通州市场的击楫奋进虽远未“毕”,但确实经历了由“简”到“钜”的嬗变。而推动这种转变的,又是怎样的力量?

服务的力量:瘅精瘁力以成之

“2017年6月30日,首开段结构封顶。”

得知业主定下的这一节点目标后,汪蛟内心不由地收紧。那一晚,他彻夜难眠。

作为未来城市的“主动脉”,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可以容纳电力、光纤网络、给水、燃气等8大类18条管线,建成后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能源综合保障。可要打通这条最“智慧”的“主动脉”,却绝非易事,汪蛟所负责的七标段起步时便困难重重:

标段所在区域的上空,是华北电网多条特高压线织起的电网,如有不慎,将影响整个华北地区的供电;标段所在区域的地下,是40多类错综复杂的管线,如有不慎,将影响片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标段所在区域的地面,密集分布着居民住宅,拆改任务多达130余项,如有不慎,将引发矛盾冲突阻滞施工……

“全长2472米的管廊具备先期施工条件的长度不足200米,我们2016年12月进场后,有4个多月的时间耗在拆改上”汪蛟说,工程正式动工时,七标段已比其它标段滞后了2到3个月。这意味着,若如期完成业主定下的目标,他们必须在2个多月里完成5个月的任务量。

“这么紧的节点目标,能完成吗?”彻夜未眠的那晚,汪蛟一直在问自己。

和汪蛟一样有如此内心独白的,还有后北营安置房二期二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唐泽铭。

技术出身的唐泽铭喜欢看书并做做研究,他办公室里的书柜,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2017年9月上任项目常务副经理后,唐泽铭就面临着业主定下的紧迫节点:春节前完成车库封顶及主楼出正负零。

后北营安置房二期是城市副中心重要的民生工程,二标段由地下两层车库及5栋住宅楼组成,地下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1.35万平方米。实现业主的这一节点目标意味着要在4个月里完成6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而且施工环境多是在寒风凛冽的严冬。

如果业主的要求只是更短的工期,也许不足以让身经百战的城建人彻夜难眠,但这是在建设“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副中心,还必须保证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强调,“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
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面对内心的疑问,汪蛟和唐泽铭选择了一样的回应:快干、实干、巧干,诚信履约、兑现承诺!

这是一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快干。两千多米的管廊线上,6条下穿宋梁路暗挖支线以及明挖主管廊同步展开, 2000余名工人和超过50台大中型吊装设备24小时不间断施工;后北营安置房工程以相当于4天盖一层楼的速度推进着……

这是一种“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实干。三班倒、24小时在岗,吃在工地、睡在车里,质量监督不断岗、安全管理不放松,以钉钉子精神保质保量完成“一砖一瓦”……

这是一种“苟日新,日日新”的巧干。通过对地铁保护区箱涵顶移施工技术、固化土回填、BIM技术全程应用的系统集成,探索出综合管廊土建工程建造的成套技术;推翻设计意见,取消沿用多年的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技术,在混凝土浇筑中率先采用“跳仓法”施工工艺……

“我们提前了15天。”最终,仅用45天,汪蛟团队便保质保量地完成综合管廊七标段首开段结构封顶,创造了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的新速度。而唐泽铭团队在遭受雾霾等影响工期50天的情形下,依旧如期高质量地完成车库封顶及主楼出正负零,成为后北营安置房二期四个标段中唯一完成业主节点目标的标段。

“城建完成了,别人才能完;城建完成不了的,别人肯定完成不了!”业主的这番感喟,让唐泽铭团队打心里高兴。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工程总承包部在通州市场之所以能从同一个业主——北投集团手中承建10余项工程,正如工程总承包部经理罗岗所说,是因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工程部始终站在政治的高度诚信履约,树起了“服务业主、服务社会”的标杆。

管理的力量:与时俱进以创之

2016年,是王恒感到无比头疼的一年。

这一年的四月,他负责的总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的后北营安置房一期工程一标段破土动工。作为业主北投集团在通州的第一个房建工程,以及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后北营安置房一期工程被赋予了“窗口”作用。但开工建设后,项目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空前力度的扬尘治理。

在过去的几年,雾霾成为“会呼吸的痛”。而随着绿色成为发展底色,政府开始铁腕治霾。2016年底,北京市启动了总时长创历史之最的空气重污染连续预警,要求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等施工作业,加强扬尘治理。而通州更是出台了北京市标准最高、要求最严的扬尘治理量化标准“双十条”。

停工意味着工期趋紧,治理意味着成本加大。停还是不停?治又怎么治?这深深困扰着王恒。

拥抱变化,以创迎变。“我们从管理上入手,制定了环保零超标、零污染的目标和配套机制”,面对绿色新常态,王恒和他的团队逐步认识到,绿色文明施工是转变项目管理模式、提升社会效益的重要载体以及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要以管理转变强化绿色理念,以智慧建造推动绿色建造,实施严格标准。

正是按照这个标准,每一处裸露地带都全面硬化、铺设草坪绿网,每一台塔吊大臂设置环场喷淋系统,每一个重点区域安装施工环境智能检测系统,每一个环节深度应用BIM技术。

正是按照这个标准,项目购买租赁了雾炮机、清洁车、洒水车等,与分包单位层层签订环保责任书,组建环保小分队不间断巡查……

这最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工程被评为“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成为展示后北营安置房工程建设的第一“窗口”。而且,在雾霾等影响施工6个月之久下,凭借着扎实有效的应对,工程仍在刚刚过去的四月如期完工。

如果说王恒拥抱的变化是外部变化,那么罗岗寻求拥抱的则是内部变化。

随着通州项目集群的形成,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摆在罗岗面前:如何建立一种新的管理体制,既能不影响单个项目的施工,又能在全区域里有效协调资源?既能进一步进行规模扩张,又能突破人力资源不足的瓶颈?既能不断做强做大做优工程总承包部,又能贯彻集团战略引领成员单位协同发展?

“1+N+X”,这是罗岗给出的答案,即安排1名区域总指挥,由工程总承包部领导担任;推动在施的N个项目资源互流互通,由总指挥统一协调;引入X家二级单位参与项目区域总包管理,由各个项目结合实际确定。

“我们以这种管理模式盘活资源,无论是人力,还是模板等材料,都可以从相对过剩的项目调配到相对紧缺的项目。”罗岗说,通州项目集群是在下“一盘棋”。

然而,要下活“一盘棋”,还需要“向心力”,需要紧密的团队合作。

行走在工程总承包部通州的每一个项目办公区和生活区,映入眼帘的都是诸如“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类的条幅。在这里,温馨的环境布置、可口的食堂饭菜、丰富的文娱活动等让大家建立了亲如家人的关系。

“我们能加班一个多月未回家,就是因为这儿就和家一样。” 此心安处是吾乡,王恒的眼里,折射着幸福的光。

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由各自为战到联合共荣,工程总承包部通州项目集群通过这种管理寻求着整体利益最大化。“我们是一个整体”,南环环隧二标项目负责人张学生深情地说。2017年,在综合管廊和职工周转房项目施工最紧张的时候,他曾带领团队骑着电动车一天来回奔波二十公里,帮助抢工。

以守维成则成难继,因创兴业则业自达。著名管理学家彭剑锋曾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只有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与时俱进变革,不断变化更新,才能保持持续地发展。工程总承包部在通州市场的高歌猛进,便离不开这种与时俱进地管理创新。

文化的力量:艰苦奋斗以续之

“你立马把车给我停下!”

一边打电话一边开车的汪蛟回头看了一眼,发现父亲正怒不可遏地瞪着他。

这是去年11月的一天,汪蛟去接回到北京的家人。2017年6月份,正是综合管廊施工最忙时,为了专心工作,汪蛟心一横,把父母妻儿都送回了贵州老家。而这一别,就是4个多月。接到家人后,他一边开车,一边不停地接打着工作上的电话。父亲担心孙儿的安全,便斥责他停车,打完电话再专心开车。

“去年6月,我亲姐姐带着两个孩子从美国回来,在北京呆了半个月,因为工作太忙,我和他们就吃了一次饭,父亲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回忆这些事情时,这位身材不高却无比坚毅的热血男儿,会时不时地摘下眼镜,揉揉自己那已发红的眼眶。

事实上,在通州这片热土,正是千千万万个类似汪蛟的城建人,牺牲小我,艰苦奋斗,才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节点、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觉得这辈子都忘不了去年6月份的那个大雨天,为了保证综合管廊“6•30”节点目标的实现,我们来帮助抢工,看着明挖坑里水位上涨,我们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一边组织往外抽水、一边见缝插针抢工,那种一天没吃没喝的感觉现在一吃饭时就会想起。”张学生说,因为是城建人,所以要勇于吃苦、勇于奋斗。

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种生产力——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对于躬耕通州的城建人而言,“创新、激情、诚信、担当、感恩”的城建文化便赋予了他们最强劲的生产力,不仅让他们成为了百折不挠的坚定者、一往无前的奋进者和攻坚克难的搏击者,也引领他们寻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以及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能够从事工程建设,能够参与副中心建设,是光荣的,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不仅在为企业奋斗,也在为社会、为国家尽力。” 看着眼前那堪比鸟巢面积的偌大基坑,现已为职工周转房项目负责人的王恒说,从事建筑业虽然很苦,但一点也不后悔,他期待着在职工周转房,这座集团单次开工面积最大的装配式住宅工程上再次书写城建奇迹。

记得一百年前,近代大实业家张謇曾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想必,日后那立于通州大运河畔的壮美建筑,便是王恒他们所奋斗的“有用事业”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