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企业动态
——北京城建集团城科大厦开发建设纪实“竹简”写春秋
时间:2020-04-29
【 字体:

2020年4月,形似“竹简”的城科大厦迎着春风屹立于朝阳东土城路,记载历史的竹简与镌刻艺术的建筑完美融合,既记载了规划、设计、施工的九度春秋,更在铸就经典的征程中舒展开集团供给侧发力的未来蓝图。

去年金秋,继城建大厦、北苑大酒店、中关村资本大厦之后,集团又一自己投资、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运营的自持型高档写字楼——城科大厦盛装亮相。为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回首,集团建设者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劈荆斩浪,克服了重重艰难,付出了辛劳和汗水,终成就了今天的辉煌和荣耀。

规划设计 敢啃硬骨头

时间回溯到2012年。

按照集团公司积极盘活自有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持有型物业的统一部署,城建职工学校从这一年开始停止招收新生,最后一批学生也将于2013年10月结课实习,项目开发建设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集团投资公司项目前期工作组正式进驻现场,拉开了城科大厦项目前期工作的序幕。

房地产项目开发,规划设计先行。投资公司协同设计发展集团联合北京市各大高校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方案征集活动,首轮共征集到27个设计方案。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设计发展集团及集团公司专家组成评审组,经过多轮评审,设计发展集团青年设计师彭凌蔚的作品《竹简》脱颖而出!

小彭是一位聪颖而略显腼腆的姑娘,她告诉我们,设计灵感来自于竹简,就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从整体看,两栋办公大楼端庄典雅,简化的古典主义三段式立面分割,展现前卫的同时又不失稳重。方案中A、B两栋写字楼主次有序,风格统一而又自成一体,无论是单体还是群体,为我们呈现的都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作品。

日照遮挡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设计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调研、分析、测算工作,设计方案一改再改。据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孙静介绍,城科大厦设计方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日照标准,项目建成后,对周围住宅的日照遮挡均满足北京市规定的大寒日日照不小于2小时的要求。

在反复多轮修改城科大厦设计方案的同时,投资公司项目前期工作组也马不停蹄地开始控规调整工作,并很快通过了市规委2012年第1次中心城控规动态维护会,确定项目容积率3.5,控高60米,实现了集团对项目开发的预期目标。然而在接下来的公示期内,项目西侧住宅楼有居民提出反对意见,控规审批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投资公司项目前期团队迎难而上,一方面积极协调城建培训中心做周边居民工作,一方面积极与市规委沟通,寻找突破口。

负责前期工作的陈豪杰回忆:“那段时间,为了推进控规调整,我几乎天天盯在市规委。对于居民提出的问题,我们和规委的同志一起研究政策,一条条进行分析,寻找法律依据,再一条条给居民写回复意见。”他话说得很轻松,但工作真不轻松。

贺爽,一个80后的北京小伙子。刚来到项目前期团队时,对房地产开发一窍不通,经过几年的历练,现在已成长为项目部副经理。提起城科大厦的前期工作,一向乐观的他无奈地直摇头:“太难了!我们每往前走一步都会遇到一个坎儿。费尽千辛万苦翻过去了,肯定后面还会有更大的坎儿在等着我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城建铁军精神,这就是投资公司员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

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城科大厦项目于2014年3月21日取得规划条件,前期手续办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把因控规调整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开发前期团队打破常规,将部分工作前置,提前进行了项目可研、能评、环评、土地评估等工作,并通过了市发改委等十四个委办局的批准,把项目纳入北京市扩大内需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前期手续办理速度明显加快,于2014年6月30日获得市发改委立项核准批复,明确了项目勘察、设计和施工总承包不招标,大大压缩了开工手续的办理时间。

2015年9月28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城科大厦项目奠基。工地上彩旗飘扬、机器轰鸣,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从集团公司领导,到基层每一位员工,无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

城建培训中心顾全大局,一手抓拆迁腾退,一手抓教育培训,压缩办公场所,转变办学职能,全力配合城科大厦的开发建设。

投资公司面对不断变化的规划、土地政策,不等不靠,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协调市、区两级规划、国土部门,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如期办理完成城科大厦一期各项开工手续。

城建二公司作为现场总包,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施工经验丰富而又充满活力的项目施工团队,项目未正式动工之前就进入现场,配合甲方完成拆迁拆除和协调周边居民工作。

城建华夏基础工程公司承担土护降分包工程,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快速展开工作面,为后序工程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2015年是国家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年,城科大厦项目的开工,成为集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的先行棋。

施工生产 匠心筑精品

城科大厦项目开始进入施工阶段,狭小的施工场地、恶劣的地质条件,再加上积累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集中出现,所有参施人员经受着一次又一次严竣的考验。

“我们坚持过来了!”甲方项目经理蒋军语气中透出坚毅。

城科大厦的建设者们不仅坚持过来了,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度“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北京市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质奖”……众多奖项收入囊中。

据城建二公司项目经理刘志刚介绍,城科大厦在施工过程中还形成了一项国家专利成果,两项创新型QC一等奖,10项新技术应用,BIM龙图杯全国一等奖……

这一切成功和荣耀的背后,凝聚了所有参施人员的艰苦努力和辛苦付出,大家同心协力,不畏艰难,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赢得了一场又一场阶段性胜利。

——打造智慧绿色建筑。

为了提升城科大厦项目品质,集团公司要求把绿建等级由二星升级为三星。城科大厦在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三星级证书之后,成为集团自持型物业建设中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并为项目后期运营获得政府补贴创造条件。

投资公司接到绿星升级任务后,立即组织设计单位和绿建咨询单位进行分析论证和预评估,并着手修改图纸。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设计师们加班加点,按照绿建三星要求对图纸进行了大范围修改,涉及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强电、弱电和BIM等各专业,新增投资约800万元。特别是暖通专业,修改工作量占到了原设计的80%。

为提高建筑节能性能,城科大厦项目外立面采用玻璃选用(6Low-E+16A+6)双钢化低辐射Low-E玻璃,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太阳光对室内的热辐射,从而提高建筑的节能性。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也在项目中得到充分利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用水时又可以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攻克模板选择和应用难关。

面对城科大厦高标准施工要求、高参数技术要求,城建二公司项目部总工程师闫贸林说的最多的,就是模板的选择与应用。

城科大厦结构施工期间采用了多种新型模板体系,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模板方案。工程前期,为保证结构实体质量达到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杯的标准,墙体采用木工字梁定型模板,其单平米重量为钢制大模板的1/3,刚度却为传统木模板的4倍,定型化加工也避免了传统木模板施工过程中的重复拆卸,大大提高了模板面板的周转次数。

结构施工后期,特别是A座办公楼结构施工期间,为保证施工进度,解决定型化墙体模板与顶板模板施工无法连续施工的问题,项目部及时调整了模板施工方案,用传统木模板更换了墙体定型化模板,这样做既减少了施工间隙,同时也解决了定型化模板对垂直运输过于依赖的问题,为提前完成结构施工任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另外,在城科大厦地下四层、冷冻机房和A座首层大堂,含有多处高大空间区域的模板施工,其中A座首层大堂净空高度达9.93米。为此,施工单位采用了PKPM安全计算软件,对面板、龙骨的强度、刚度以及架体的稳定性进行科学计算,保证了混凝土成型质量及架体的安全,并运用BIM技术模拟架体搭设效果,也由此拉开了工程全景BIM技术应用的开端。

——智慧建造BIM先行。

2016年8月,城科大厦作为城建二公司首个BIM技术深度应用试点项目正式开展BIM工作。以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为出发点,在决策、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等五个阶段进行综合BIM应用。

BIM技术应用于方案优化、深化设计、成本管控、专项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约90.05万元的经济效益。

2018年中国图学学会官网发布第七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获奖名单,城科大厦项目“基于EPC模式的BIM技术应用”课题斩获“龙图杯”全国BIM大赛施工组一等奖。这一优异成绩是该工程继获得第六届“龙图杯”综合组优秀奖后的巨大飞跃,也是项目人员共同钻研探索BIM+EPC模式应用努力的肯定,更是建筑领域推广BIM技术实施落地积累的宝贵经验。

——争创绿色施工样板工地。

考虑到项目地处中心城区,车流、人流大,高楼林立,环保要求极高。项目部采取施工现场“四节一环保”措施,工作人员的用餐区域专门设立了隔油池,最大程度保证了原区域的生态维护。项目红线外紧邻施工区域的市政道路树木,则采用杉木杆进行整体防护,避免施工碰撞造成损坏。

绿色文明施工,不但保护了自然资源,又贯彻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北京市绿色施工检查验收中,城科大厦项目最终以91.76的高分进入全国绿色施工样板行列。据了解,北京市自2011年开始申报第一批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以来,仅有143项工程通过检查验收。截至目前,达到90分以上可供全国现场观摩的样板工地仅有33项,而城科大厦项目工地正是样板之一。

——打好复工攻坚战。

2017年,城科大厦因种种原因被迫停工一年,项目A座各项前期手续的办理,成为工程复工的重中之重。投资公司不等不靠,积极寻求解决途径,找准突破点,举全公司之力推进城科大厦A座(项目二期)前期手续的办理。

经过与规划国土委领导及有关人员反复沟通,经历了无数次的送件、退件、修改、再送件、再修改,项目二期前期手续看似无解的问题,被一点一点攻克,并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8年4月10日,项目取得规土委关于继续办理相关手续函的批复;

5月21日,重新办理并取得了园林批复;

5月25日,取得A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8月16日,项目取得A座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与此同时,投资公司积极推进市政配套工程的申报手续。经过与各相关系统管理单位多次沟通协调,相继完成了热力、自来水、雨污水、燃气等市政配套工程的手续办理、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

在具备施工条件后,投资公司及时组织全面复工,各参建单位通力协作,加班加点朝着既定目标奋力拼搏。

城建二公司城科大厦项目部统筹策划,攻坚克难。他们倒排工期节点计划,成立了钢筋绑扎、支模和混凝土浇筑两支敢打敢拼的突击队,齐心协力克服了场地狭小、材料运输等多重困难。

在复工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城科大厦A座主体从6层迅速攀升至12层。在不能夜间施工的情况下,平均每六天就完成一层1800平方米的混凝土浇注,创造了施工奇迹。

2018年10月26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备受关注的城科大厦工程主体结构,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提前4天顺利实现封顶目标。

竣工验收 牵手国家管网公司

时间进入2019年,施工接近尾声,各项验收工作开始提上日程。

投资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王玉生和总经理张鹏超也默默地把每周去一次项目工地,改成了每周至少去两到四次。“这是给咱们自己家干活,干不好让人家笑话。”王玉生说。

如何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正常情况至少半年才能完成的各项验收任务?这是摆在投资公司面前又一道难解之题。

张鹏超带领前期团队,对北京推出的新政“联合验收”进行了充分的利弊分析。考虑到“联合验收”虽然会简化各项验收工作的申报步骤,但涉及多家政府部门同时参与,各部门对于验收资料的审核、现场检查的安排及在新政策下的验收标准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经过多部门、多渠道反复多次咨询,并与相关经办人员沟通协商,果断决定“不参与联合验收”,仍然采取按照传统办法进行分项验收的工作路径。

为了确保项目验收工作能够按计划完成,投资公司会同总包及分包等相关单位充分研究,并结合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和自身特点,制定了详细的验收工作计划。

根据验收计划,项目启动规划、民防、消防、节能、电梯、代征道路移交等多项验收工作,并结合各专项验收申报要求,提前对相关验收资料进行汇总收集。同时,要求各专业在验收前进行自检,对现场检查可能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整改,为项目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验收工作中出现了代征道路移交问题,投资公司建设管理部部长冀连海充分利用北苑项目代征路移交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同时协调交通委及属地街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代征道路移交手续的申报,并分别与两家政府部门签订了用地移交协议及用地管理协议。

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多项验收任务,靠的是什么?

投资公司主管前期的副总经理张凯深有体会地说:“一是靠施工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二是靠领导带头协调沟通。”

验收过程中,投资公司充分协调总包及各相关单位,在规划、消防、民防等需要现场核验的验收项目正式验收前,力保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转,现场环境达到验收标准,避免了因现场问题过多造成的整改问题,大大节省了验收时间。现场验收结束后,即刻对专项验收进行申报,投资公司主要领导出面协调政府部门,加快验收审批进度,提前取得相关验收审查批复文件。

如今,紧张施工了四年的城科大厦项目工地,经过建设者们不懈的努力和奋斗,逐渐趋于安静。漫步园区,随处可见林荫式户外花园和体验式休闲花园漫道,干净、整洁,让你流连忘返。项目西侧,甲5、甲6住宅楼的现状挡墙已拆除,专门为居民开辟了一个约7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并翻建了自行车棚,还为居民设置了单独的车行道,办公区与居民区既相互独立,又和谐共生,全面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

2020年1月2日,北京城建集团与朝阳区人民政府、国家管网公司招商合同签约仪式在城科大厦项目现场举行。历经多年的努力,全体参建人员圆满完成了城科大厦A、B座的建设任务,创造了这次与国家管网集团公司的合作机会,也为北京城建集团与国家管网集团公司下一步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4月底,城科大厦A座装修已全部完成,B座正在进行装修改造,C座主体结构施工按计划推进,将确保按期竣工交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科大厦将成为朝阳区东土城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城建集团可持续发展书写新的篇章,在集团发展史上留下精彩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