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中湖公园在北京人的记忆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座凝聚了无数北京人记忆的公园,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在历经11年后“闭关”升级改造,即将于近期开门迎客。
龙潭中湖公园是原北京游乐园,位于东南二环沿线,坐落于龙潭三湖的中心位置,建设面积39.67万平方米。自2010年龙潭中湖公园开始闭园修整,直至2020年5月确定方案为区域性综合公园。工程总承包部承接了活动馆、科普馆、后勤处及库房三个主要单体建筑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庭院工程、市政工程以及拆除清理等。整个工程点多面广,工期紧、任务重,旧结构改造情况复杂。
神奇古堡变身活动馆
据项目经理高研介绍,整个园区最大的建筑滨湖活动馆为改造加固工程,原结构是上世纪80年代设计施工,现为北京游乐园的神奇古堡和4D影院。
项目团队在充分分析现有建筑平面、结构的前提下,去除建筑中游乐功能的二次结构和构筑物,重新进行加固改造。该单体工程需要大量拆除建筑的既有结构,为确保结构和施工人员在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项目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拆除方案,要求相关拆除工作在加固改造的所有构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即先加固后拆除。其中主楼结构较大的板洞及墻洞的拆除,秉承着“低干扰修复”的理念,优先选用了无损无震动直线切割工艺,如液压墙锯或绳锯切割工艺,用金刚石绳索液压马达高速驱动下切割混凝土,最终实现一个完整的静力切割面。这种施工工艺主要是可以多角度切割、高效、低噪音、安全、切割面平整、利于分离作业、可连续作业。
激流勇进变身科普馆
曾经到北京游乐园每次都要排很长队的“激流勇进”不见了,这里摇身一变成了科普馆及高空栈道。小时候,尖叫着在“激流勇进”的翻滚中战胜自我;长大后,携手项目团队留下一串串建设者的脚印。当然了,为了将这些保存了几代人欢声笑语的地方展现出来,建筑整体呈莫比乌斯环结构,象征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循环,趣味性地结合了旋转而上的坡道,施工难度相当大。
为了充分展现“风景中的建筑”的施工理念,项目部在科普馆采用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从清水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到现场浇筑,直至后期的收光及养护,都制定了专项方案,既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坚固性和耐久性,也使清水混凝土的外观效果完美达到了设计意图。该馆整个外立面采用木纹幕墙板,贴合现有树木进行深化设计,将构筑物与风景融为一体,建筑的室内和室外空间相互融合,建筑周边环境的相互衬托,使得建筑巧妙的“隐”在风景中,成为旖旎风景中的一部分。其中,高空栈道更是采用十六种颜色穿过整个百木园,犹如一条彩色的飘带穿越林间,游客在空中栈道可体验园中大树优美的林冠景观。行走其上,如林间漫步,斑斓的色彩仿佛让人们又见童年。沿途还布置了很多游乐园时期的老物件,如“咖啡杯”“老爷车游船”“小蘑菇”等等,有趣又感动。
建筑废料变身石笼景墙
由于整个园区大部分为老旧房拆除改造,会产生大量建筑废料,因此园区很多地方采用精致的钢材做成石笼景墙,将现有废料应用于新的园区环境,实现建筑废料“零”外运,让石笼碎石也能成为艺术。原本石笼是装满石块或其他一般土料的金属笼子或箱子,常被用作挡土墙或其他户外墙壁。该项目采用不锈钢钢丝网板,再用螺旋粘合剂或环紧固件把它们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矩形。通过石笼的高渗透率,雨水可以渗过岩石之间的空隙,消除累积的静水压力和减少潜在的改变或扭曲。同时,耐腐蚀的材料固有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石笼墙壁基业常青,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整个园区占地面积大,工期紧张、专业交叉作业复杂、协调难度大是项目最大的特点。按照大型公共空间开放的惯例,龙潭中湖公园在正式投入运行前需开展多次压力测试,全事项、多角度地检验建设成果和效果,查缺补漏,提升体验,进一步完善公园建设和服务功能。为保证压力测试的顺利进行,项目团队发扬“白+黑,5+2”敢打硬仗的城建铁军作风,不断优化方案,扬大国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好每一项工作,完美实现了开园“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