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企业动态
——设计发展集团龙潭西湖调蓄工程建设侧记守护城市发展的“生命之源”
时间:2022-02-23
【 字体:

四季调蓄、物理净化、水底增氧……2021年底,随着由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市政院精心设计打造的龙潭西湖调蓄工程启动试运行,龙潭西湖公园彻底告别“臭味外涌”困扰,这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城市公园,成为居民遛弯打卡的重要场所。

建造北京首个湖底调蓄池

龙潭西湖公园位于北京二环东南角,总面积10.5公顷,水陆各半,本是一处碧波荡漾、绿树成荫、以水景为主的休闲公园。但由于上游是雨污水合流的“龙须沟”, 每逢强降雨,龙须沟上游来水就会夹杂着雨水和各种生活污水,排入龙潭西湖水体中,导致水质变坏,时有臭味散出。

为有效缓解龙潭西湖溢流污染问题,北京市水务部门开展了对龙潭西湖合流溢流污染控制专项研究,并启动龙潭西湖调蓄工程。

作为设计发展集团旗下市政设计板块的中流砥柱,市政设计院勇担重任,承担了该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并选派精兵强将投入工作。

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方法有很多,有源头控制、过程分流、末端截流、末端调蓄等措施。由于在城区内不具备源头减排和过程分流的实施条件,设计团队积极探索创新北京中心城区合流制污染治理新思路,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在湖底建设调蓄池,解决水污染问题。

新建的调蓄池位于龙潭西湖湖底,占地面积约24000平方米,总容积约9万立方米,有效容积6.2万立方米,是北京单体规模最大的调蓄池。上游溢流方沟内的雨污水先进入调蓄池,经过过滤处理,水质达标后再回补湖内。

龙潭西湖调蓄池是北京首次尝试湖底建池,可以有效缓解龙潭湖区域合流制溢流污染水体问题,同时,在汛期具备削峰调蓄功能,全年有效调蓄总水量约为72.6万立方米,对雨季防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蓄净结合”创造污水治理新模式

传统的调蓄池为混凝土结构或者塑料模块结构,主要功能为提供蓄水空间,如果需要进一步净化,需要单独设置输水管道和净化设施,这无疑将会提升建设成本。

龙潭西湖调蓄池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水净化功能,反复研究蓄水与净水功能的有效结合,设计团队精心比选各类水处理工艺,经过综合协商,确定采用硅砂蜂巢蓄水净水技术。

其主体设施主要包括硅砂蜂巢高效过滤池和硅砂蜂巢调蓄净化池两个部分。通过“物理过滤”,可实现储水的同时兼具净水功能,具有“蓄净同体”的特点。

调蓄池内填充了一套蜂巢硅砂砌体,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硅砂砖砌块当前技术水平及成熟度,调蓄池结构设计考虑硅砂砌块竖向承载作用及抗浮压重作用,调蓄池侧墙及底板按敞口空心水池进行结构设计,与传统梁板柱结构体系相比,缩短了工期、节省了工程造价。

此外,由于龙潭西湖调蓄工程位于龙潭西湖公园内,为减少对公园景观影响,设计中将工程附属用房全部设置于公园假山之下,真正使工程与公园环境融为一体,确保游客的观光体验。

调蓄池实现“全年无休”运转

为克服传统调蓄池非汛期闲置,设施全年利用率低的缺点,设计团队不断完善优化工艺流程,创新设定了龙潭西湖调蓄池汛期、非汛期两种运行模式,实现全年度运行。

在每年汛期,调蓄池净化上游合流污水,实现污水水质达标,回补景观水体,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在非汛期,调蓄池持续净化湖水,提升水环境。

为实现汛期、非汛期两种运行模式的有效转换,设计中确立多种工况转化的智能控制流程,并纳入北京排水集团智慧水务系统,同时对接市防汛调度体系,有效提升了项目的智能化水平和统筹管理能力,该项目成为北京市水务智慧化体系建设的优秀范例。

2021年汛期,在“7.12”强降雨过后,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率队亲临龙潭西湖调蓄工程现场,考察项目建设情况和实际效果。隋市长对龙潭西湖调蓄工程在本次强降雨过程发挥的蓄水防涝和水质净化效果表示了充分肯定,对防止周边一定范围内出现城市内涝发挥了重要作用,出水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值得在北京市内加快推广。

龙潭西湖调蓄工程从2017年3月开始开展前期方案研究,设计方案于2019年5月获得发改委立项批复,2021年底投入试运行,设计发展集团市政院设计团队担当奉献、勇于创新,通过视频会议、BIM交底、现场指导、驻场设计等多种方式配合工程实施,确保工程顺利建成投运,为首都水环境治理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走进重装绽放的龙潭西湖公园,水面如镜,远处的摩天轮倒映在一池碧水中,为古老京城再添一抹亮色。

“我们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总结项目建设经验,严格按照《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工作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做好各项水环境治理项目,为把北京打造成为风清水美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设计发展集团市政院院长刘运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