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企业动态
曹雪芹故居纪念馆正式开馆
时间:2022-08-10
【 字体:

7月29日,由亚泰公司复建的曹雪芹故居纪念馆正式开馆,北京又增一处红学文化地标。该纪念馆是国内唯一一处有清代档案可据、有《京城全图》可证、有遗迹遗物可寻的曹雪芹故居遗址,蒜市口的“十七间半”终于在这个夏日揭开了神秘面纱。

细致打磨 重现文化古蕴

曹雪芹故居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崇外大街磁器口东北角,是以历史文献资料、《乾隆京城全图》及考古报告结论为依据,经文物部门审批后开展的“十七间半”复建工程。

整个纪念馆为传统的三进四合院,占地面积约79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40平方米。复建的“十七间半”是根据拆除时留下的照片,并参考了同时期文献照片以及红学专家的建议,按照清末时的形制进行施工的。房顶依旧采用木结构框架,工艺和原材料都使用清末形制,建设过程中也尽量使用当时拆除的老物件,使文物建筑保留最宝贵的历史价值。故居落成后,被列入北京市东城区不可移动文物行列。

该工程于2018年12月正式开工,经过一年半的复建施工,于2020年8月30日竣工交付。施工过程中,城建亚泰古建公司项目团队发挥古建专业优势,秉承严谨科学的态度,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以精湛工艺再现经典,尤其是不用一颗钉子的榫卯结构、形如满月的月洞门、油饰彩画、古建筑墙体砌筑等,更是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因势利导 螺蛳壳里做道场

仅有一个出入口,院内大型车辆无法通行,现场无法存放大量的物料,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开展施工是胡同古建改造中面临的特有难题。项目部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合理进行平面布置,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施工过程中,工期短是共性,但在胡同里做古建工程的乐趣才是它最大的个性。物料进场像走华容道,现场和泥需专人指挥交通,既考验智慧又充满趣味。”项目经理张雨多说,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工期,开工伊始项目部便坚持因势利导、计划先行的施工策略,迅速进入冲锋作战状态。

为提高场地利用率,项目部对施工区域进行场地划分,把木材加工、标准砖加工等加工区域设置在场外,把必须要设置在场内的灰土拌和区、灰浆拌和区等加工区域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在最难布置的墙体砌筑和屋面施工阶段,采取多殿座平行施工,虽然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但为现场节约出150平方米的可利用空间。

由于机动车辆无法到达现场,所有材料均需经过二次倒运,现场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场地调度,卸料时避免靠近砖墙,加强了成品保护,降低了物料进场质量的不良率,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倾注匠心 还原古建之美

建设初期,为捕捉这座历史建筑的每一缕神韵,项目部既从横向探讨,研究项目与整个北京城、崇文门外地区及蒜市口一带的关系,更从纵向求索,挖掘曹雪芹所处的历史环境及明清古建筑特色,多次拜访明清古建筑专家,虚心向历史、建筑、文学等各界专家请教,为项目顺利启动做足了准备。

项目部还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到现场指导,在结合清工部《工程做法》、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科技手段,通过BIM技术模拟工艺流程,既保存了古建筑基因数据,解决了信息断层等问题,也为古建筑后期修缮和构件替换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支持。

在故居一进门的左手处,院墙上开设的一道圆弧形洞门即为《红楼梦》中所述形如满月的“月洞门”,它既是出入路径,又自成一道风景。仔细观瞧,月洞门的每一条缝隙都是一样的。施工期间,项目部严格遵循古建筑墙体砌筑操作工艺,从开始选砖、按要求砍制官砖(五扒皮砖)到砌筑过程中注重背厦、灌浆饱满、干摆磨砖对缝等,每道工艺都力求严丝合缝,一砖一瓦间都倾注了极致匠心。

历经600多天的匠心修复,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复建项目落成。今年7月29日开馆当天,三伏天的闷热难挡大家一探红楼文化的热情,这一新晋“网红”打卡地成为文物活化利用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