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3点,最后一斗混凝土在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工程三区十标段五层浇筑完成,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代华宣布“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工程主体结构正式封顶”,标志着新机场主航站楼主体结构率先封顶,提前12天兑现了对业主的承诺。
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与参与新机场建设的城建职工一起见证了主体结构封顶。
集团公司总经理郭延红在封顶仪式上致辞,她说建设者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程进度、安全质量、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赢得了政府、业主和社会各界的一致点赞。接下来,管理团队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国匠之心和首善标准把新机场航站楼建设成为精品工程、世纪工程。
据工程总承包部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项目经理李建华介绍,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有高铁、地铁、城际铁路等6条轨道线从核心区地下二层穿过,是新机场工程所有标段中面积最大、技术最高、施工最难的标段。
全体参施人员仅用100天就完成了16万平方米的新机场基坑及基础桩工程施工,并提前4天完成新机场航站楼工程底板施工、提前15天完成地下结构封顶目标,1月19又提前12天完成结构封顶目标。
工程总承包部与八家二级施工企业协同作战,不断创造新机场建设奇迹。“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共浇筑混凝土95万立方米、绑扎钢筋21万吨,远远超过国家体育场‘鸟巢’11万吨的用钢量。”李建华说智慧建造和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是新机场主航站楼主体结构提前封顶的关键。
集成运用物联网、BIM、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搭建新机场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新机场工地劳务实名制、视频安防全监控、塔吊监控防碰撞、污水排放等集成化管理,以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管控再次提升智慧建造水平。
在新机场航站楼复杂结构工程中,数字化的结构测量定位数字模型、永久设置在结构构件上的测量观测点、利用多台测量机器人布设全方位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测控手段,对主体结构施工和钢结构施工进行高精度测控,使集团智慧建造实现了升级换代,为建设智慧城市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国内最先进的BIM工作室,完美模拟了新机场隔震支座安装、钢结构C型柱支撑等世界级技术难题,为高质量、高效率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航站楼地下一层设置了1232个建筑隔震弹性滑板支座,是目前国内建筑工程领域最大的建筑隔震弹性滑板支座。项目部在深化设计、施工方案优化、施工部署、施工进度安排上都提前考虑专业配合,通过每天的生产调度会保证施工有序衔接,大幅地提高了功效。
工程18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屋面中间设8根C型柱支撑,单根C型柱重量达600至700吨,C型柱下劲性混凝土转换结构内设置有1.8米高的型钢梁,单根梁内最大配筋量达230多根。为解决钢结连接问题,技术人员研究出卡槽式施工方案,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还提高了工效,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航站楼主体结构施工中,技术人员共研究开发应用了4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保证了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圆满完成了减震支座安装、超大面积底板施工难题。
凭借高标准、高水平的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新机场航站楼工程顺利通过第一次主体结构长城杯验收,高分获评“中国工程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先进单位”。1月15日,在“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中,以96.87分好成绩刷新了全国记录。
目前,集团建设者正着手为年后钢结构安装、屋面幕墙施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