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结果揭晓,共196项成果获奖,其中科学技术进步奖120项。
集团申报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参与申报的“地下结构与土体一体化抗震设计理论、标准及工程应用”等2项成果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截至目前,集团累计获评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4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7项,彰显了集团在科技研发及应用领域的强大实力。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城建集团、北京住总集团、亚泰公司。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标志性场馆和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建设期间,项目建设团队针对“冰丝带”的绿色建造需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的支持下,研究形成了超大跨度(198米×124米)索网体系高效高精度建造关键技术、金属单元柔性屋面及复杂曲面幕墙建造关键技术、超大面积(180米×70米)全冰面速滑冰场建造技术和智慧场馆建造关键技术,将大型体育场馆结构施工精度由厘米级提高到毫米级,自主研制了建筑用国产大直径高钒密闭索,填补了装配式模块化屋面系统的空白,推动了曲面玻璃幕墙的技术进步,攻克了在低海拔地区建造最快冰场的世界级难题,提高了冬奥场馆智慧观赛服务水平。
项目12项技术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获评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115项、省级工法5部、地标2部,发表论文139篇。成果支撑了场馆建设,经第三方测算,国家速滑馆建设阶段实现碳减排8.38万吨;冰面质量得到国际奥委会、国际滑联、制冰师以及运动员的高度评价。冬奥会期间,“冰丝带”14项比赛中诞生10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成为世界最快冰场。项目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杰出工程大奖、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荣誉。
地下结构与土体一体化抗震设计理论、标准及工程应用,成果主要完成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中国铁路设计集团。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三家单位以产学研用形式组成项目团队,从基础理论、计算方法和标准体系三个层面入手,对地下结构与土体一体化抗震设计理论、标准及工程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弹性和拟静力设计理论局限,提出了弹塑性介质非一致性地震动态输入、描述液化全过程的循环各向异性土体本构、任意侧向位移地震土压力、考虑运动与惯性相互作用时空深化的地下结构—土—邻近结构系统地震响应等基础理论;建立了超大规模高性能流固耦合地下结构动力仿真、覆盖不同地下结构特点和地层条件的简化抗震分析、考虑地下结构自身减重效应的场地化判别、地震抗浮计算等方法,并研制了成套分析软件;建立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控制指标体系,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地下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及技术措施,制定了以我国首部国家标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为核心的系统设计标准。
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纳入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广泛应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设施抗震设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