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热点专题>2013年全员主题轮训
共时代进步 与企业同行
时间:2013-03-12
【 字体:

“共时代进步 与企业同行”
2013年全员主题教育授课提纲之一

共时代进步 与企业同行



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部署,我们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共时代进步,与企业同行”主题全员轮训,集中时间,共同回顾总结集团组建30年来的成长历程、主要业绩和基本经验,明确集团2013年的工作重点和未来一个时期把集团打造成产值超千亿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
这是第一讲,我们安排的内容是“共时代进步,与企业同行”,轮训对象是集团公司全体职工,主要目的是分享成就,总结经验,明确目标。
追根溯源,镜头回放。1983年,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破冰时期。同年7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北京市人民政府、基建工程兵《关于将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改编为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总公司的请示》,3万名官兵带着军人独有的印记和割舍不掉的绿色情怀,告别军营, 集体转业落户京城,开始了从“零”到“一”的艰难起步。
从1983年到 2013年,北京城建集团披荆斩棘、风雨兼程,转眼间完成了30年的穿越。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3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北京城建集团和集团的每一名职工而言,30年的发展历程却足以为之心潮澎拜,荡气回肠。

一、翻天覆地30年
30年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替,“基建工程兵”五个字已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记忆,而“北京城建集团”这个响亮的名字,却与它相关联的一座座雄伟建筑一道,永远镌刻在中国的历史版图上。30年间,北京城建集团的发展壮大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这一熟悉而抽象的词语,变成一段实实在在的除旧立新、涅槃重生的历程。集团作为中国建筑业改革开放的缩影,不仅折射了这一伟大事业的艰辛曲折、波澜壮阔,也在坚韧不拔、逐浪前行的改革发展大潮中,创造了空前辉煌的传世佳作和举世瞻目的丰功伟绩。
(一)生产经营实现大跨越
从兵营到企业,从吃“皇粮”到闯市场,对于听惯了“稍息、立正、齐步走”的军人来说,面临的挑战不亚于生与死的考验。正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所说:“脱下军装走向市场,能活则活,活不了就死!”
面对纷繁多姿的社会,面对残酷激烈的竞争,为了谋生存,图发展,北京城建集团把军队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凭借顽强的信念、勤奋的秉性、不倦的追求,在市场的刀光剑影中拼出了一条活路,闯出了名堂,干出了名气,成为中国建筑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0年间,集团年开复工面积从1983年的103万平方米增长到去年的3488万平方米,企业总产值从1983年的1.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73亿元,两项指标30年分别增长了33倍和408倍;同时,集团从最初只能接到几百万元造价的五层小砖楼的房建施工企业,发展到能够承担以国家体育场为代表的国家重点级高端项目的超大型工程总承包企业。
30年间,“BUCG”这个醒目的标志享誉大江南北,远播海外重洋。自组建以来,历届北京十大建筑的序列中都有北京城建集团的佳作,八十年代当选地铁东四十条站、中国剧院,九十年代当选新东安市场,新世纪之初当选中华世纪坛、佳程广场;在2009年最新出炉的北京当代十大建筑中,集团建成的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国家体育场、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馆、北京电视中心携手入围,坐稳十大建筑的“半壁江山”。
30年间,北京城建集团始终引领中国轨道交通建设的进步和发展。在国内设计咨询领域创造了若干项第一的“神话”,中国第一条地铁的设计,中国第一条城市轻轨的设计,中国第一条高铁的设计……;在国内目前运营的1300多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中,有近1000公里出自北京城建的设计之手;是全国2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制定者和前期勘测者;全国50条地铁线路项目设计的总体负责者……。
近10年间,北京城建地产也取得蓬勃发展。先后开发住宅、商业、养老、教育、文化等各种类型地产项目40多个,总建筑面积达20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打造了一个能容纳7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跃成为集团的支柱产业,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添砖加瓦,充金注银。
(二)企业改革实现大跟进
诞生于改革年代,发展于改革年代。集团30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史,企业每一步发展都与改革相伴相生。
创业之初,适时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赶上同行业水平”的发展战略,相继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干部考核聘任制、效益浮动工资制,并在“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的启发下,开创了中国建筑史上项目法施工的起源。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集团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启动了全线的企业改制工作。1995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1997年被列入国务院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初步建立。
1998年12月9日,北京城建股份有限公司1亿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网发行。主业整体上市的成功,标志着北京城建集团在资本市场建立了持续有效的融资平台,也是集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01年,集团实施产业跟进战略,将房地产类资产与股份公司建筑施工类资产进行置换,实现了股份公司产业升级,显示出集团强大的实力和无限的生命力。
2005年,北京城建集团发展规划经北京市国资委审核确认,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设计及咨询为北京城建集团主业。按照这一发展规划,集团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中紧抓机遇,迎来了三大主业的蓬勃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质的飞跃,逐步迈向工程总承包高端化、地产开发高效化、设计咨询规模化的征程。
近10年间,经过奥运工程建设的洗礼,集团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优势资源,逐渐形成了涵盖建筑勘察设计、地产开发、工程施工、资本运营、销售代理、物业经营等各个阶段相对完整而紧凑的产业链形态,巩固了企业在如履薄冰的市场竞争中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
(三)管理水平实现大提高
30年来,集团通过对生存环境的正确分析和对先进经验的积极吸收与消化,始终把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不断充实、丰富企业管理的内涵。
组建后的七、八年间,在秉承部队优良管理传统的基础上,着重加强管理的企业化和科学化,建立健全了项目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成本管理、外施队伍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将科学的管理体系与企业运营机制有机地融汇在一起。
九十年代,在实践的摸索中,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形成一套适应现代企业特点和建筑市场要求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建立了内部十大业务系统管理和五大市场以及相应的管理手册,运用规范化管理、标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目标管理等手段,加强施工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实现了总部服务控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市场保障的高效运行机制,并与国际通行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做法相一致。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集团率行业之先,相继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1国际环境保护标准和OHSMS18000职业安全管理标准的认证,随后对三个体系进行整合,成功实现了管理体系同时策划、同时实施、同时审核、协调改进,使企业管理更趋于规范化、标准化。
举世瞩目的奥运工程建设,加快了集团攀升建筑业“金字塔”格局高端的进程,企业管理能力也在此期间得到升华。大胆尝试从咨询、设计、采购到工程建造为一体的新型承包模式,通过实践总结出设计施工一体化、多资源消耗定量化、多要素配置数字化等具有深刻内涵的项目管理新办法,进一步深化“一协调(组织协调)、两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五控制(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环境目标控制)”多目标共赢的集成化管理,为建设国际化的工程承包商务运作模式,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后奥运时期,集团努力提升“地铁建设旗舰”的专业品质,先后成功运作了北京亦庄线BT项目和济宁运河高架桥BT项目。其中亦庄线BT项目,从地上到地下几乎涵盖了轨道交通施工的各种工法技术,创造了地铁建设史上的奇迹。
(四)科技创新实现大突破
30年间,集团始终坚持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高、精、尖人才;每年按企业总产值的千分之二提取科技开发基金,普遍开展群众性QC技术创新活动,用科技创新解决施工难点,向科技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对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并迅速转化成生产力。
30年间,集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重点工程为依托,瞄准行业尖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在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剧院、大跨度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深基坑、逆作法、盾构、桥梁、地铁等施工技术以及预制构件、预拌混凝土生产和机电安装技术上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部分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30年间,集团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59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建设部和北京市科技奖120项,国家专利201项,有68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奥运工程建设同样助推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使集团跟进与掌握了当今最新建筑技术。“鸟巢”工程填补了国内钢结构高强钢厚板应用技术空白,被誉为“中国建筑钢结构发展的里程碑”和“中国新时代建筑工程教科书”。
国家体育场、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国家体育馆、奥运村、五棵松篮球馆等五大奥运工程全部获得“全国科技示范工程”和“詹天佑大奖”殊荣,形成30多项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建筑科技新成果,获得1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1项工法,35项专利授权,建立16项行业新标准,培育出体育场馆、机场、高档绿色住宅、文体设施、钢结构等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制高点”。
30年间,集团31次捧起“鲁班奖”,813次捧得北京市“长城杯”奖和省市优质工程奖。
(五)人才结构实现大优化
企业和职工是利益共同体,也是风险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个人成长与企业成功互为依托,企业的成功和发展要依靠职工的成长来实现,职工的成长又要依靠企业搭建的这个平台来实现。只有企业的成功和发展,才谈得上职工的成功和发展。
当年随军转业的人应该还记得,集团刚组建时,在多项企业要素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同行企业,有人用“两低三差”做过概括:管理水平低、技术素质低、经济效益差、工程质量差、社会形象差,在承揽任务过程中,屡屡碰壁,职工思想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痛定思痛,遇挫求变。走过那段艰难时期的人大都有着这样一个相同的经历,白天与砖瓦砂石料为伴,下班后顾不上吃饭就骑着单车赶往夜校,学文化、学技术一时间在企业中蔚然成风,广大职工自觉地将自己的前途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企业同步追赶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如今,当年的求学者很多都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他们亲历了企业的发展,也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30年间,一批又一批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走进北京城建集团,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他们在这个有着军旅文化背景的企业中不断成长,他们当中的姣姣者在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机制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据可查资料记载,1983年改编时,职工总数32000人,平均技术等级2.1级,高级工1000余人,占技工总数的6.9%,技术干部1424人。
1990年,职工总数29511人,其中干部6928人,工人22583人。在干部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2427人,经营管理人员209人;职工平均技术等级提高到4.5级,高级工2000余人。
2005年,职工总数29161人,其中博士16人,硕士267人,本科5341人,专科5033人,中专3222人;其中高级职称711人,中级职称3075人,初级职称7519人。
2012年,职工总数26000人,其中博士38人,硕士924人,本科7483人,专科5157人,中专2131人;其中高级职称1307人,中级职称3507人,初级职称6142人。
数字的对比虽然枯燥,但最具说服力。
(六)职工收入实现大增长
经过30年的创业发展,集团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富裕型的历史性飞跃,职工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 
1983年,企业职工年平均收入只有854元,与北京市平均收入水平持平,低于市同行业平均收入水平;1993年,职工平均年收入达到6520元,超过北京市平均收入水平,达到市同行业平均收入水平;2003年,职工平均年收入达到31886元,领先于市同行业平均收入水平;2012年,职工平均年收入约为71000元,依然位居市同行业平均收入首位。30年,职工平均年收入增长了8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6.47 %。收入上的大增长,提高了职工的生活水平,从30年前住简易的集体宿舍,到现在基本居者有其屋;从当年走路或者骑自行车上班,到现在开车上下班;从过去简单的温饱,到现在讲究舌尖上的文化;从最早单调的生活,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品质。企业的发展惠及职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脱胎于铁军,换骨于改革,熔炼于市场,升华于奥运。30年的锐意进取,集团已从当年初入市场时的青涩,一步步成长为今天叱咤中国建筑市场的“航母”,跻身于“中国企业500强”、“世界 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行列。

二、 30年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
在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北京城建集团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管理变革、文化创意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理性光芒指引着北京城建集团高奏凯歌、一路走来,也对推动企业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始终坚持理论武装,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统一思想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灵魂
创建之初,集团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继续发挥政治优势,以思想教育为导向,才能形成企业的合力,才能使全体职工在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目标上同向。每年,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课教育、全员脱产轮训等多种形式,结合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不间断地在职工中开展理想信念、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轮训教育每年都突出一个主题,采取多种形式配合进行,每年3至5天的脱产轮训教育已坚持了30年。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不仅有助于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
在北京建筑市场站稳脚后,集团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创造了与国家改革开放同生同息的中国国有企业崛起的成功典范。每年,结合形势环境变化,系统学习最新的理论成果,把全员的学习过程变成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过程,变成逐渐明确科学发展思路的过程,变成不断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
一次次的学习与培训,使职工明确了自身需要承担的发展责任,明确了要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国有资本不断增值的经济责任,明确了实现企业和谐、促进首都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责任。认识上的每一步深化,都促进了企业在发展道路上一次次做出科学选择和生产经营上实现新突破。
在变革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一次又一次的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再落实到实际工作,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使集团走出了一条科学和谐跨越式的发展之路。
(二)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预先抢占市场、进入多重领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先要有市场。“死守一地,单一经营,不如直面市场,扩大视野,增强多元经营意识”是集团最早的市场战略,具体的做法是以名牌战略为助推器,以高科技为手段,实行扩张政策,从规模上、质量上、效益上、技术上抢占制高点。
1990年中标济青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这是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争夺市场的第一步,这条路把北京城建引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没有路,我们闯出一条路来,沿着这条自己开创的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北京城建”这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五州四海。
从“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求发展,第三年赶上同行业水平”到“三化四跨”,从做大做强集团总部、放开搞活二级企业到三大主业优势发展,依据时代特征和市场环境,制定出来的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北京城建集团总能及时把握时代和市场的脉搏,调整发展战略和目标,一步步推动企业走向可持续的健康之路。
如今集团在房建施工领域的能力堪称“国字号”水平,从单体工程到整体小区开发,从独立设计到工程总承包,从国内工程到境外工程,独立完成了一大批急、难、险、重的大型公建工程。新东安市场、天安门广场改造、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国家博物馆等名扬四海的工程,成就了北京城建集团“国匠”的名号。
北京城建集团的前身,在44年前就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自1990年以来,承接的地铁施工合同总额达到了146亿元,共承担了北京、广州、郑州、武汉等30多个城市60多条地铁的施工任务,总里程达到1400公里,是我国地铁建设的排头兵。
“走出去”战略剑指海外,1992年,一举中标伊朗德黑兰地铁工程,标志着集团在地铁工程施工和地铁工程系列设计领域开辟了新途径,从此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日本等23个国家和地区承担了施工任务,现已形成东南亚、西北非、东南非、中亚及上合组织、中东五大国际市场。国家主席胡锦涛、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访问马来西亚期间,称赞马来西亚珍珠楼工程发扬了奥运精神,对中马两国关系做出了贡献。2012年新中标阿尔及利亚歌剧院工程,标志着北京城建集团首次承揽到中等发达国家的重点工程,集团由单一的施工承包商逐步向综合服务型国际承包商转型。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集团以抢占市场来提升发展速度和质量,已经由过去单一的从事房建施工拓宽到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大型剧院、大型博物馆、超高层建筑、地铁轨道交通工程、道路桥梁、市政公用、园林古建、园林绿化等建设领域和机电安装工程、大跨度钢结构工程、深基础工程、逆作法施工、盾构施工、预制构件及预拌混凝土生产等专业领域施工。
(三)始终坚持不懈改革,除旧布新,主动扬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推手
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北京城建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源动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涉及观念更新、体制机制转换、分配利益调整和结构调整。每一次变革都没有经验可循,集团就在敢闯、敢拼、敢试的精神下,大胆实践,经历了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的过程。
改革从单项开始。推动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干部考核聘任制,实行效益浮动工资制,实行全员合同制,定岗定薪,易岗易薪,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开辟内部劳务市场,改革的方向牵引着企业和职工从计划时代步入市场时代。
改革逐步走向整体推进。管理体制实行大变革,率先剥离企业非生产和非经营单位与部门,改变企业办社会的格局;在同行业中率先取消企业与政府相对应的行政级别,首次在中国建筑企业中对企业领导人实行年薪制、工薪制、风险承包等配套制度。
改革向高层次迈进。1995年,北京城建集团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以资产为纽带形成企业集团。此后,集团抓住被列为国务院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的契机,实施资产重组,从产权关系入手,建立了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运营机制,调整组织结构,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真正形成了规模态势与规模效益。北京城建股份公司上市,标志着集团投融资产业的起步;两年后根据企业实际实施产业跟进战略,将集团房地产类资产与股份公司建筑类资产进行置换,这是集团改革与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既强化了集团的投融资能力,又让房地产开发业上升到与施工主业同等的地位,十年后成为集团最大的利润来源。
改革向深层次探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集团有序推行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先后有北方公司、东方公司、港源公司、道桥公司、三公司等十多个法人企业成功改制。同时,设立四个工程总承包部,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布局,提升发展质量。到2012年,集团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其中各承包部130亿元,其它企业130亿元,房地产加设计咨询100亿元,改制重组企业140亿元,正式进入北京市国资提出的500亿企业行列,这些跨越式发展的成绩,凸显了集团产业结构的规模化、高端化、高效化效应。
与改革同行、与时代共进的脚步还在继续。目前,集团设计板块重组上市整体方案已获市国资委正式批复,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部完成分立,上市平台初步建成。
(四)始终坚持科技和管理创新,抢滩行业科技和管理前沿,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北京城建集团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历史。30年来,集团依靠创新,保持了在建筑施工行业的企业制度、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先进水平,依靠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实施“技术创新、科技强企”的发展战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体制,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为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保证。2001年1月,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技术中心,成为全国建筑业仅有的3个国家一级技术中心之一。相继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组建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形成了较完善的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网络。集团拥有工业和民用建筑、高速公路双特级资质以及市政、勘察综合类、智能建筑、工程咨询等9个甲级资质,创造了“中国第一家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设计单位”、“第一家地铁设计总承包单位”、第一位地铁建设专业的工程院院士等多项辉煌业绩,在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咨询论证和设计方面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科技兴企、科技强企理念的贯彻,尤其是以“鸟巢”为代表的奥运及高端建筑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北京城建集团科技开发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高层建筑、高速公路、高级装修、超大平台滑模、深基础、浅埋暗挖、盾构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科技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心图治、唯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把开拓进取的热情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注重发挥科技的主导作用,从而使集团从落后的科技能力成长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北京城建集团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始终坚持依靠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努力,群策群力,万众一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北京城建集团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的创业史。30年来,3万名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共进步,一路同行。一代代北京城建人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企业,在不同时期,在各自平凡的岗位,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主人翁责任感,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成集团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创业之初,为了赶上同行业先进水平,数万名学历并不高的职工,白天用双手绑扎钢筋,晚上进入培训班、夜校拿起笔学习知识。一名集团职工为我们讲述了当年求学经历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他正参加成寿寺雨水沟建设,白天铺了一天沥青,累得筋疲力尽,晚上又骑车从南城赶到北城的北京师范大学上课,好不容易到了学校,结果还是迟到一个小时。授课的教授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界的泰斗,而他却在教授上课时睡着了。教授叫醒他问道:“你是哪个单位的?”“我是北京城建集团的,过去是个兵。”教授站了许久,最后说:“以后有事,到我家来,我会竭尽全力帮助你。”这名职工感动地痛哭失声。这虽是一个普通职工的求学经历,却也是3万职工转业之初求学的缩影。
正是这种好学的精神,铸就了北京城建集团的辉煌,如今与企业一同成长的中青年一代,接过了前人创业的火炬,爱岗敬业、努力拼搏,昭示出企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和希望。
今天,北京城建集团走向全国,走出国门。从东北林海雪原,到海南碧海蓝天,从非洲阿尔及利亚到东南亚越南、马来西亚,都可以见到集团职工的身影。在外埠省市、在异国他乡,集团的职工流血流汗地建设精美工程、开发和谐家园、设计建筑精品,推动着企业持续发展。在企业不断壮大中,集团牢记发展必须惠及每一名职工,必须提升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品质。通过“建一座高楼,育一批人才,树一座丰碑”等活动,把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职工推动企业发展,企业促进职工成长。
(六)始终坚持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铁肩担负道义,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外延价值
“重信兴利,服务社会”是北京城建集团遵循的宗旨,“创建精美工程,提供满意服务”是北京城建集团向社会作出的重要承诺。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北京城建集团主动担负社会责任,在关键时刻和急、难、险、重面前,总是冲在第一线,为人民服务,为政府解忧。集团抢险大队,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认命的唯一一支抢险大队,这支特殊的队伍,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先后完成了数百次煤气、重油泄漏、供水热力管线暴裂等紧急抢险任务,被誉为京城百姓的“守护神”。
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北京城建人众志成诚,严防死守,群防群控,同时组织人力物力,仅用七天建起了北京胸科医院、小汤山医院,创造了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类似的奇迹还发生在2008年四川什邡援建现场,集团创造了177天建设完成渔江村210栋545户统迁安置房的奇迹。青海玉树、新疆和田,党和政府一声令下,集团就义无反顾地冲在援建的最前线,充分展示了集团拉得动、打得响、过得硬的“城建铁军”风采。2012年7.21救灾援建中,集团仅用十天,就完成了总任务量63%的房山8镇24个安置区的建设,书写出“责任如天”的奇迹。
除此之外,集团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大力参与危改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公租房的开发建设。先后开发建设了电子城小区、顶秀欣园、定福家园等经济适用房项目和福临家园、东坝、望坛、动感花园、西悦居、世华泊郡、筑华年、徜徉集等保障性住房及廉租房项目,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近两万多套高品质住房。
(七)始终坚持打造和树立“北京城建”品牌,积累无形资产,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无价财富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其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商标、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1998年,集团在全国建设系统率先实施并成功导入CIS战略,制定了理念、行为、视觉识别系统,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进一步提升了集团的整体形象,受到国内传媒和企业形象策划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企业品牌被评为“中国著名(建筑业)品牌”,集团CIS战略被评为“中国企业文化创新实践奖”等9项全国大奖,集团主要领导被授予“品牌战略家”荣誉称号,集团标志(LOGO)在 “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上荣获视觉传达设计大奖。
CIS战略成为北京城建品牌扩大影响的催化剂,在不断扩大的“北京城建集团”这一金字品牌旗帜下,企业也逐步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变。
地铁和建筑设计、咨询品牌,以48年的丰富经验和尖端技术雄踞全国首位;地铁、高铁、道路桥梁和大型公建、房建施工品牌,以其独到的科技力量和强大的总承包能力闻名海内外;“北京城建地产”品牌,以其低耗、节能、环保、宜居的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高度融合,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利刃;园林绿化和古建品牌,以其稀有的艺术生命力和罕见的古典精髓,在全国同行业中遥遥领先,与三大主业品牌相辅相成。
2012年,在与阿尔及利亚签订歌剧院承包协议时,中国商务部部长向阿方介绍北京城建集团是国家体育场和国家大剧院的总承包商时,阿方代表两次起身鼓掌,感谢中国政府派出强大的建筑集团为他们建造歌剧院,这就是“北京城建集团”品牌的力量,这就是“北京城建集团”的“国匠”风采。
(八)始终坚持全员、全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人与企业共成长,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北京城建集团历届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徐贱云在总结集团3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更加关注人,要定位于人、聚焦于人。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现代化、物质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不能出现人的空场。”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和洞察,北京城建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首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作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不仅把“企业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这样的哲学命题作为全员轮训和研讨的重大主题,更帮助每位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为每位职工实现职业梦想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企业的每位职工成为创造财富、感受幸福、享有发展成果的主体,使他们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建楼育人”、“人与楼共成长”不是北京城建集团的简单倡导和空泛口号,而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在企业发展中实实在在的演绎和体现。这些体现不仅仅在于自有职工,在来京务工人员中尤为明显。
北京城建集团长期使用大量外施队,高峰期间达到十多万人。这些来京务工人员在北京城建集团之所以没有距离感、陌生感、异乡感,其关键在于集团对他们实行的“进了城建门,就是城建人”亲情温润,在于“五个一样”管理,在于有步骤地为他们建立民工团校、民工夜校和益民书屋,在于对他们长期开展“把文明带回家”活动,在于努力践行“第一故乡,第二故乡,同为创业之乡;本地青年,外地青年,都是有为青年”的理念。用真情实意营造出了“同生共赢,相存相依”的和谐发展氛围,实现了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人人是主体、个个有机会、人人做贡献,个个得实惠的共富目标。
在此基础上,集团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行综合提炼,形成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由“重信兴利、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同心图治、唯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懂经营、特别会管理”的企业品格,“以承担责任为荣,以不负责任为耻;以赢利为荣,以亏损为耻;以按时发放职工工资及五险一金为荣,以不能发放职工工资及五险一金为耻”的企业荣辱观组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理念体系。
这一特色鲜明的理念体系,不仅折射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光芒,蕴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丰富内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
创建“文明四区”,也是集团的一大创造。从1997年开始,集团开展了创建”文明办公区、文明施工区、文明职工家属区、文明民工生活区”活动。为使“文明四区”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并渗透到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集团党委出台了51项243条标准和考核办法。
在活动过程中,讲究时效性,牢牢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人到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之中;突出示范性,充分发挥机关“龙头威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作风建设的全过程;注重感化性,始终做到服务与教育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辐射到外埠民工队伍管理的方方面面;增强渗透性,潜心构筑“道德防线”,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覆盖、区域覆盖和时间覆盖。活动分别获得中央文明委、建设部政研会、北京市委宣传部授予的“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和优秀研究成果奖。
为进一步塑造企业形象,集团在全国建筑系统率先实施并成功导入CIS战略,在导入和推行过程中,既强调外观形象的塑造,又注重精神层面的雕刻,既指导职工行为,又规范理念和制度。成为与“文明四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深化,相互延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主阵地”,营造了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立体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由幕后走向了前台,由务虚变成了务实。
30年来,集团先后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九)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北京城建集团能够在各个时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立足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不断的深化改革、体制转换,新的企业运行机制条件下,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开展?集团的回答只有六个字:“抓党建,看城建。”当改革过程中,有人宣传“政工干部减一半,产值翻一番”的时候,集团反而扎扎实实地抓好党建工作,提出“哪里有经济核算单位,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凡有三名以上党员的经济组织均应成立党支部,党的建设不仅没有出现空白,还加强了制度建设。专门整理出版了《基层党支部管理工作手册》,下发给基层,完善了党支部目标管理机制。
经过不断实践、完善、补充,集团建立起一套适合建筑施工企业的考核、监督、管理、奖惩办法,形成逐级考核、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上下沟通协调的党支部目标管理网络体系,极大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改革中,集团开展多方面的党员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以适应改革要求。集团党委从加强党员自我教育入手,要求党员成为改革的尖兵、生产经营的骨干、无私奉献的模范,使得全体党员在改革的进程中始终保持队伍的崇高政治荣誉。 
集团30年的大发展,党组织工作为其注入了力量源泉,没有企业党坚强的政治核心作用,就没有集团辉煌的今天和明天。
30年,北京城建集团大发展的基本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走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这也是集团在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实现打造千亿级企业集团战略目标道路上,克服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一切风险考验的根本保证。

三、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展望美好前景
集团3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历程。每一步变革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超前的眼光和预先的判断力、科学的决策、扎实的推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建设美丽中国、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到2020年国民收入翻一翻这些战略目标的确立,为北京城建集团迎接和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广阔机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用十八大精神指导集团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实践,是我们现在乃至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集团未来的发展
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提纲挈领地提出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总指导总方针,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扩展为“五位一体”,对应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方面。具体要求是持续提高国民收入,全面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不断提升和完善,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健康正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最终的目的是要建设成为国富民强的幸福国家。
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的过程中,集团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线,以构建和谐城建、打造强大集团为目标,持续推进工程承包高端化、房地产开发高效化、设计咨询规模化,进一步推进企业制度、技术、管理和文化创新,构建以创新、发展、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同时,做好五个方面结合:坚持优化结构与提高发展质量相结合,坚持投融资与三大主业发展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坚持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共同发展相结合,坚持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相结合。通过这五个结合,将集团的发展与建设幸福中国结合起来,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提升的同时,服务社会,惠及职工,从而实现集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要站在历史变革和社会前行的高度,审时度势,开拓进取,进一步推进集团改革和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从快速发展期进入到深度转型调整期,国内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宏观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外部经济环境偏紧与内部经济平稳发展,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的必须特征。从发展阶段看,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与发达国家90%以上的城镇化率相比,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还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我国从建设小康社会转变为建成小康社会,表明国家发展已经从关注衣食住行转为注重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现代新型农村,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发展方向与集团主业密切相关,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地铁设计咨询、园林绿化产业都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由此可见,未来十年国家的战略机遇期同样也是集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机遇从来与挑战并存,战略机遇期同样是优胜劣汰时期,优化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过程中,如果不能站在历史变革和社会前行的高度,就会被淘汰。在集团2013年工作研讨会和工作会上,集团公司提出要在未来一个时期,把集团打造成产值超千亿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未来一个时期,集团要继续坚定变革的决心、坚持共时代进步的传统,进一步优化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打造设计咨询板块上市;通过优化三大主业的收入结构,实现三大主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将集团由纵向一体化向扁平化组织过渡;通过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控制,规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以设计咨询为龙头,借助投融资手段,推动工程总承包进一步高端化;通过优化流程、构建产品标准和体系、完善成本管理、加强销售提高盈利能力使房地产开发进一步高效化;利用设计总院在轨道交通设计咨询方面的国内领先优势,通过重组上市,多渠道、多方面推进设计咨询进一步规模化。
(三)要站在时代进步的高度,进一步推进企业发展和职工幸福。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企业发展和职工幸福是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对以人为本的最终解释和追求。
因此,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进一步发扬集团长期以来形成的“五个特别”企业精神,把企业与职工融为一体;进一步实施民主管理,形成关心职工利益、关注职工发展、提升职工幸福的文化环境;要进一步坚持以发展谋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的原则,形成企业持续发展、职工提升幸福的和谐环境;进一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作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帮助每位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为每位职工实现职业梦想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企业的每位职工成为创造财富、感受幸福、享有发展成果的主体,进而使之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速度,尽快把集团打造成千亿企业集团,并实现到2020年集团职工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30年来,北京城建集团始终站在历史变革、社会前行和时代进步的高度,不断走在改革和发展的最前沿,依靠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从首都建筑业的“小字辈”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匠”,道路坎坷、过程艰难,但成就辉煌。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只要我们的企业共时代进步,我们每一名职工与企业同行,构建和谐城建、打造强大集团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