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资讯>城建工程
北京最大在建医院里的“匠心巧思”
时间:2023-10-18
【 字体:

门诊、病房等区域已经全部完工;工程市政管线、道路施工完成95%,园林施工完成85%;消防设备正进行联调,室内装修进入末端收尾阶段……截至目前,建筑部承建的北京最大的在建医院——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即将完工,预计今年内完工并交付院方进行医疗设备安装。日前,笔者走进这家北京最大在建医院,探秘大医院中的“小”巧思。

挂号到缴费直线距离60米以内

总用地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刚踏入安贞医院通州院区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大。体量如此庞大,患者看病到底要走多远?仅仅为了让患者少走路,院区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制定了出入口分流、楼内步行圈和急诊直达梯三套方案。

“通州院区针对患者,共设计了3个出入口,我们化院区规模的‘劣势’为‘优势’,利用入口不同对就医人群进行初步分流。”项目经理马迅说。靠近门诊楼一侧的东侧入口作为门诊入口,前往门诊就医的患者进入医院后,可以在此领取挂号单并办理相关手续,之后乘坐直达电梯前往挂号台。院区西北侧为急诊入口,西侧为住院入口,前往急诊就医和住、出院相关的患者与家属可以分别就近抵达目的地。

在医疗综合楼中规划了5个1分钟步行圈,范围涵盖门诊部、急诊部、手术室、住院部四大部分,每个步行圈的直线距离都保证在60米以内,对于在门诊就医的患者来说,2分钟内就可以实现从挂号、化验到就医、缴费的就诊全流程。

1分钟步行圈横向保障患者转移速度,在以急诊和手术室为核心的纵向上,医院也开辟了急诊直达梯,两台超大型急救电梯从1号住院楼顶层的停机坪向下贯通到1层急诊室,串联起急救、影像、消毒、手术的绿色抢救通道。

墙壁内暗藏“智慧通道”

在医疗综合楼的内部,笔者发现了一些“隐秘轨道”,顺着轨道追踪,终点来到了病房区的护士站。“这是智能轨道物流系统,它可以通过自动导车将药品从中心药房直接送到病房。”项目综合办主任杨正彪指着轨道通向墙壁的开口说,里面埋藏着导车上下楼层的竖井。通过这些在医院中或明或暗的轨道,药品无须再经过人工传递,就会直接送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中。

这套轨道物流传输系统,在整栋综合楼中共有54个站点,除了药房和病房,还可以为手术室、门诊药房、检校中心等区域供药。

不仅如此,综合楼中还有另一套自动物流系统,它们多出现在检测室,由管道井连接,中间是可以打开的隔板,一侧装着面板。与运送药品的轨道物流不同,气动物流系统的主要对象是血样、尿样等液体样本,在将样本放入传送室后,再通过空气压缩机抽取,从取样室快速、安全地将液体样本传送到检验室。这套系统在全楼设有17个站点。

城建智造建起智慧医院

按照设计,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共有27个护理单元,约400间病房,88间洁净综合手术室,目前均已结束内装,正在等待医疗设备安装后做最后调试。

如此大的规模,建造起来可着实不易。据介绍,工程需要多达60余类机电功能系统,820余个小型机组,800多万米强、弱电线缆,3.2万多个弱电信息点位,还要建造3.3万平方米的净化区域,1.7万平方米的实验室区域和5000平方米的防护区域。在净化区域施工中,一间手术室的装修就需要考虑保冷柜、保温柜、灯床、吊塔等设备的安装情况,而在防护区域施工中,团队则要建构阻挡MRI、CT等核医学辐射的壁垒,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为解决这些问题,施工团队大量采用了BIM技术,利用VR模拟装修环境1∶1还原真实效果,模拟装修工序和工艺,在施工开始前制定方案,降低难度和成本。同时对所有末端、阀门、烟感、摄像头、智能医疗设备等信息进行介入,通过34000多个数据构建医院BIM模型,实现能耗、安防、维护等方面的智慧管理。

除了和医护人员、患者们切实相关的病房、手术室等医疗设施,医院地下二层还藏着一位“无名英雄”。为了满足医院多样化的用水需求,医院在此设置了地下锅炉房。锅炉房配备有热水系统和蒸汽系统,可以实现生活热水、消毒蒸汽、供暖等多种功能。作为主力的3台承压蒸汽锅炉和1995米压力管道于近日通过了特种设备检测所的现场监督检验。此外,医院还配备有污水处理站,能自主处理医院污水,日处理量可达2500立方米,保障最终出水水质符合相关要求指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建成投用后,将增加副中心医疗资源总量,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能力,带动区域医疗发展,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及群众健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医疗保障。杨正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