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车还有十分钟就发车了,有回市里的赶紧上车了……”在北京城建亚泰公司温榆河大道(机场南线—朝阳北路)6标段工程办公区门口,虽已到了下班时间,但是项目部设立的班车上却冷冷清清,项目书记李朝春看着手中的班车统计表,惊讶的发现已经很久没有人坐过班车了。随着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进入12月,班车恢复运转,每天返回市里的人员这才多了。
缔造“破四”工期奇迹
温榆河大道六标段工程全长2250米,除了道路工程外,还有一座横跨坝河长124米、横断为四幅桥形式的坝河桥,从今年6月10日进场施工开始,项目部缔造了一个建设奇迹,业内对于桥梁施工从桩基到现浇箱梁完成的时间点非常敏感,一个“破六”的说法几乎成为工程定式,即桥梁从桩基到结构完成最快也要60天,如果能够降低到60天以下就算非常出色了,而北京城建亚泰公司的建设速度最终实现了“破四”的奇迹。
站在桥上,项目经理吴雄平终于松了一口气,回想工程开工伊始,吴雄平坦言自己曾经担心无法按期完成,而该标段工程的这座桥是核心难题,攻克这座“堡垒”将会对工程的按时完成提供保证。由于工程开工便进入汛期,等到9月15日,汛期过去项目部才开始正式的导流、围堰作业,10月2日桥体正式开始桩基施工。
长护筒桩基助推工期
河上架桥,首先要解决河水导流的问题,项目部划出新河道,立坝导流后,本以为可以顺利架设的吴雄平愣住了,河底出现了4米深的淤泥,而且掺杂着地下水,用挖土机只能挖出一滩滩的污水,根本无法将淤泥挖出来。为此,项目部通过专业的抽泥泵,工人驾着小皮艇划到河中心将抽泥泵的管子插入污泥,如同吸尘器一样将河底的污泥抽干净。
抽完污泥后项目部又面临了一个难题就是河底的流沙层,经勘测后发现流沙层有6米深,若采取传统工艺钻孔打桩,很有可能造成塌孔,为防止事故的出现,项目部通过严格控制泥浆护壁,再将桩基的钢护筒加长一倍至六米,保证在流沙层中钻孔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塌孔的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以往三天才能成孔的一根桩基,项目部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桩基的作业,而整个桥体的12根立柱下的48根桩基仅花了10天的时间就全部建成,至少提前工期一倍。
立柱、桥面新技术提速工期
基础完成后就是支撑桥梁的12根立柱了,由于每根立柱的直径达1.7米,定制专用模板再进行周转无疑工期较长,在60天内完成显然已经不可能了。项目部采用钢板箍,也就是一种不用拆卸的钢模板,只需要将加工好的钢筋笼放入钢板箍内再浇筑混凝土,这样一来每根立柱提速工期达一周之久。
此外由于桥面被分割成四幅施工,如果每一幅单独施工再周转模板,工期又会增加,而基础抢出来的时间也将付之东流。项目部使用大吨位长臂吊车,配足四套架子、模板,这样四幅桥面可以同时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11月6日,随着桥梁主体架构的完成,从10月2日开始,36天,项目部不仅实现了“破六”的目标,已经达到了一个“破四”的程度,这在同规格桥梁建设上是从未出现过的。
细节制胜提速工期
除了主体结构提速工期外,项目部还在许多细节上变革,波纹管导向筋作为固定波纹管的关键环节,以往需要使用纵、横向导向筋对波纹管进行固定,采取此方式通过计算将至少使用20吨钢筋,项目部通过制作半圆钢筋箍将波纹管逐段固定,减少了钢筋的使用,最后整个固定波纹管工作只使用了10吨钢筋,降低了施工成本,有效的缩短了工期。
“这下雨天,路基填筑土含水率大,怎么办?”一次生产协调会上,负责路基施工的负责人向吴雄平报告情况,由于路基施工时正赶上北京雨季,最多曾连续十天降雨,路基反复被水浸泡无法成型,也就无法铺路面。“用白灰吧,这样能保证路基按时完成。”吴雄平说,可是这一投入就是上百吨的白灰,项目部的预算并没有列上。
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反复萦绕在吴雄平脑子里。“上吧,要不然工期肯定要延后,放心!出了问题我跟你一起担责任。” 项目书记李朝春说,有了班子成员的支持,项目部购进白灰添加到路基里,大大缩短路基的成型时间,确保工期按时完成。
进入冬季后,随着气温的降低,混凝土硬化达到强度的时间将非常慢,预计要21天,为此项目部在提高混凝土标号的同时,向混凝土中增加防冻剂。为防止桥面气温过低,还为整个桥面购置了电褥子,满铺整个桥面,通过种种努力,混凝土达到强度的时间大大缩短,仅用了7天时间就实现了强度要求。
进入十二月,项目部的班车又恢复了,大家也能够正常回家休息,12月30日,温榆河大道全线贯通,看着一辆辆汽车通过坝河桥,项目部的所有职工都难掩内心的激动。的确,一个桥梁工程实现“破四”,其中项目部的付出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