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创新>科技新闻
科技新高度
时间:2015-12-16
【 字体:

 
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筑法自然,以心以智;城载人文,至力至美。

1958年至今五十七周年,设计发展集团有过五代总工程师。

第一代总工程师谢仁德被誉为中国地铁之父;

第二代总工程师施仲衡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依然在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献计献策;

第三代总工程师沈子钧,是设计发展集团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都市快轨交通》常务副主编,每年亲手审核2000多篇科技论文;

第四代总工程师崔志杰,还在审核评估设计发展集团每一项技术方案;

第五代总工程师杨秀仁研发的全球首个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已在长春地铁2号线袁家店站装配完成。
一甲子筑法自然,五代人心智相传。

2014年7月8日至今一周年,设计发展集团引领建立三个科技创新平台。

2015年1月,建立轨道交通节能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国内首个综合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新技术的平台。

2015年6月,建立北京市轨道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首个以设计发展集团为依托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当前,设计发展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地铁等优势单位创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已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如能申请成功,这将是国内最高级别的轨道交通创新平台。

投资带动、设计引领、产业推进,设计发展集团科研开发全面进入创时代。

创时代:从自主创新到产学研结合

1958年专门为建设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而设立的城建设计总院,注定不会走寻常路。

科研创新,引领建设,伴随设计发展集团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中国轨道交通1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100多项专利技术和3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支撑起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

在自主创新这条并不寻常的探索路上,设计发展集团数代科技工作者创立了包括轨道交通各相关技术、地下结构创新工法和暗挖建造关键技术、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成为中国轨道交通勘测、设计、咨询、建设的行业领先者,并在市政设计、城市规划、一体化设计、工程经济咨询等领域稳健前行。

自主创新培育出3000名行业精英,700多名高级技术人才,为设计发展集团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带来了人才保障。

上市之后,设计发展集团依托雄厚的核心技术和庞大的人才优势,把握住市场需求,打造出基础理论研究、开发应用研究到推广应用研究的科研链条,使企业成为三级跳式的创新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逐渐形成,创新储备一代、研究开发一代、应用推广一代的原则,战略上与院校协作,成果分享的新模式,不仅形成了梯次研发结构,还整合建立了若干创新中心。

北京市轨道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轨道交通节能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三大创新平台和一大支撑平台,均是与科研院所联合创立并国内领先的研究中心,引领着中国轨道交通科技发展方向。

院士工作室、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数值计算与仿真中心,同样在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公司《都市快轨交通》杂志是国家的核心期刊,其前身是创刊于1975年的《地铁设计简讯》及《国外地铁科技动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外单位设计人员为找到一本杂志需要千方百计托人借阅,并连夜进行抄誊,曾一度洛阳纸贵。1988年,该杂志更名《地铁与轻轨》正式对外发行,2004年再次更名为《都市快轨交通》,《都市快轨交通》继承《地铁与轻轨》的办刊宗旨,宣传国家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项方针、政策,介绍地铁与轻轨国内外建设、运营过程的经验,实时报道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及重要技术信息,促进同行间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产学研一体化在设计发展集团党委书记李国庆主导的地铁暖通空调领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作为党委书记,他带头钻研技术,并力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和推广应用三个环节,李国庆研制的地铁通风空调设备多功能集成系统成功通过国家专利,并在北京地铁5号线首次应用,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北京地铁、南京地铁、青岛地铁等百余个地铁站投入应用,累计为国家节省建设投资13亿元。在上海地铁云锦站中,可调通风型站台门系统根据季节不同,可随意进行屏蔽门和站台门的转换,使地铁车站四季如春。

创时代:从中国设计到中国智造

承担24个城市,88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总体总包设计,包括朝鲜和伊朗地铁设计,已运营线路48条,通车里程986公里,作为中国市场份额最大、最具实力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企业,设计发展集团一直引领着中国轨道交通设计的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智造已经成为设计发展集团领先行业的特征之一。人字形可开启门式表冷器等产品专利应用到全国城市地铁,通过规模化生产,创造出丰厚的价值,市场潜力估算超过500亿元。

地铁装配车站拥有20多项专利技术,长春地铁2号线也成为世界首个应用装配式车站的地铁线,标志着设计发展集团以专利技术为支撑的中国智造全球领先。

针对东北地区冬天无法进行混凝土现浇作业的难题,总工程师杨秀仁以装配车站的创意开启了一个时代。在长春地铁袁家店车站的建设中,工厂预制好的车站部件,仅要15名工人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装配完一个车站,该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数值计算与仿真中心技术人员通过计算对装配车站进行静力分析和抗震分析,显示装配式车站不仅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质量、安全、环保等各方面都满足了建设和运营的需要。

城市有轨电车系列化智造,是设计发展集团打开有轨电车市场的利器。除了不造电车,铁轨、电车运行关键技术都已成型,沈阳浑南现代有轨电车、青岛城阳有轨电车,均大量应用这些专利技术所带来的中国智造。

有轨电车路口协调控制系统、网络风险预警系统及紧急救援平台,使有轨电车运行完全动态化、可视化,中国智造在向控制系统延伸的同时,保障了电车绿色运行、安全运行。

设计、科研开发、智能制造相融合,在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设计领域、勘测领域等都得到了系统应用,通过设计、建设、运营智能化,降低了项目运营成本和建设周期。行业内一年开发,一年应用,一年推广的三级跳速度,设计发展集团却实现了三个月开发完,半年内应用实施的超级速度。速度即优势的行业竞争时代,设计发展集团“设计城市,构筑未来”的理念得到了完美诠释,也因此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领跑者之一。

创时代:从做企业到做产业

去年在香港成功上市,设计发展集团实现了从做企业到做产业的转型。

投融资渠道的开启,为企业投融资、勘测、设计、咨询、建设、运营一体化产业链填补上最后一块拼图。如果说设计咨询为主导的时代,设计发展集团还在为做成功的企业而努力,那么上市后的新战略目标“成为以设计为引领的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则将设计发展集团推向了产业引领的高度。

横向与行业一流设计企业对标,无论是轨道设计行业的九大设计企业,还是包括建筑、市政、城市设计在内的设计企业,拥有完整产业链的设计企业极少,而产业链中每一产业板块都拥有科技创新实力的企业更少。

建筑院、城市院在综合管廊和交通枢纽一体化开发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市政院穿越轨道的技术也是行业独有;勘测院实现了勘察数值化、测量可视化、监测自动化、检测体系化和岩土治理高端化;工程总承包以北京地区第一个采用地铁盾构施工、第一个以BT模式承包亦庄线整条线路施工、设备安装等十多项行业第一,打造出轨道交通施工核心技术并制定出行业规范标准;安捷公司则是中国地铁施工过程监控的行业领先者。

创新驱动产业的发展,而标准之争是产业竞争的核心。设计发展集团除了继续在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中保持领先地位外,还致力于标准化设计。

曾经的设计师以手绘设计图纸,后来设计软件的应用提高设计师效率百倍以上,如今设计发展集团将近年来形成的400多项设计标准化图搭设成设计标准化架构课题,正与北京市规委接洽,即将成为国内首个完全实现设计标准化的企业。

设计的标准化是产业化过程中的一环,这一环不仅可以提高产业运转效率,还能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而将标准化和产业化连接起来的是成千上万个设计师和技术人员,其中的代表人物是19位技术副总工程师。

这19位技术副总工程师平均年龄48岁,都是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涵盖各个行业和产业。技术副总工程师体制实行双维度负责制,每一个研究所对应一两个技术副总,负责专业院的科研开发工作;同时技术副总必须定点各分院或者重大项目,指导技术质量工作,获取相关信息。

有轨电车专业的技术副总毛励良是多条有轨电车项目的专业负责人,同时他还进行了《北京现代有轨电车标准》、《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2020年建设规划及运营模式》的编制和专题研究工作;轨道交通弱电技术副总宋毅参与并主持多项轨道交通OA、自动售票、自动扶梯等系统的设计,同时也主持《城市轨道交通防灾与报警系统技术规范》的编制;同结构专业的技术副总鲁卫东常年出差为一线解决各种技术结构问题,同时也在进行《深埋地铁设计及防灾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专项论证设计指南》的编制工作,技术副总体系起到了科研开发与推广的纽带作用,为每一项科研成果落实到具体的项目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3年底,产业化推进事业部的成立,将设计发展集团产业化推向高潮。产业化推进部依托深厚的科技创新底蕴,运用上市后打造出的融资能力,集中力量推进设计发展集团产业化进程。

2014年,产业部成功孵化“现代有轨电车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服务”项目,注册成立“北京城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承揽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信号系统集成设计和产品供货任务、青岛城阳有轨电车示范线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任务,使智能控制系统核心产品“正线道岔控制器、车辆段联锁软件、运营管理软件、路口优先设备”等成功落地。

2015年,在即将开始的武汉有轨电车建设中,形成完整技术标准的有轨电车轨道系统预制安装施工方法将全面实施;地铁机电设备故障智能论断用预警系统也将在北京地铁建设中完成研发和成果转化;轨道交通试验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的筹备工作正紧张进行中,将为科研创新和产业化创造最便利的条件。

产学研一体化推进设计发展集团从中国设计走向中国智造,设计发展集团也从企业时代向产业时代挺进,科技创时代敲响了城建设计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