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奥林匹克会旗交到北京手中,“双奥之城”正式开启冬奥会“北京周期”。
4月,北京城内春光明媚,国家速滑馆项目600多名建设者正在浇筑底板特殊混凝土,冬奥村建设者也在加紧实施前期准备工作。2099米高的延庆小海坨山山顶依然白雪皑皑,1480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现场,即将打通施工便道。
作为“双奥之企”的集团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全球一流的世界标准,全面推进国家速滑馆、冬奥村、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工程的建设,为服务好新时代首都“三件大事”贡献城建方案和城建智慧。
“冰丝带”
打造全球第一个智慧场馆
有着浪漫名字“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是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新建场馆,目标是打造成为全球第一个智慧场馆。
集团工程总承包部项目团队进驻“冰丝带”施工现场的同时,集团智慧建造团队已经将智慧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从临建场地布置到深化设计,再到施工阶段,BIM工作室建立起全方位的BIM模型,最终将实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智慧运维和管理,建成后这座北京新时代的标志性建筑也将成为全球首个智慧冬奥场馆。
由集团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地系统,搭建起涵盖进度、技术、质量、安全及人财物的智慧建造体系,与之相适应的快速装配式结构,混凝土、钢结构、幕墙、机电等4条战线同步推进的建筑模式,将使“冰丝带”现场如同一座总装厂,实现与造飞机一样造工程的新型智慧场馆建设。
与北京夏奥会主场馆鸟巢的建设过程相似,“冰丝带”每一阶段施工建设都是一个科技攻关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集团建设者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努力提出城建方案、贡献城建智慧,攻克智慧建造难题。
春节后,随着国家速滑馆项目第一阶段劳动竞赛的启动,600多名建设者在20多个施工流水段形成大干局面,挖运土方、剔凿桩头、清槽等,一道道工序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4月5日至6日,速滑馆工程南区S19和北区N16施工段两块底板的特殊混凝土浇筑完成,一举填补了集团建筑史上的技术空白。5日,S19段和N16段400毫米厚的底板钢纤维混凝土和抗冻混凝土进行首次浇筑,S区域从西往东分区域浇筑,N区域从外向内浇筑,两天时间内钢纤维混凝土浇筑了1202平方米、480立方米,抗冻混凝土共浇筑2033平方米、816立方米。
据了解,钢纤维混凝土和抗冻混凝土分布在比赛场地400毫米厚抗水板范围,底板、外墙、顶板梁混凝土全部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这三种特殊混凝土的应用,将最大程度提高赛道和场地的抗冻及收缩补偿性能。
截至4月8日,速滑馆工程已经完成88%的土方施工量、56%的桩头剔凿量,基槽清底、基础垫层、基础防水、基础地板等施工也按计划顺利推进。
同样由工程总承包部承建的冬奥村工程分为两个标段,均为地下三层、地上14至17层的住宅楼。目前,正在抓紧时间进行临建施工,项目办公楼和宿舍楼基础施工完成,办公楼和宿舍楼厢房已按要求进行加工。
小海坨山
建造世界最难滑雪赛道
“延庆赛区拥有冬奥会历史上最难设计的赛道、最为复杂的场馆,是最具挑战性的冬奥赛区,要抓好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好工期,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更要注重生态保持和施工安全。”3月底,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冬奥组委会主席蔡奇调研冬奥场馆建设时强调。
三个“最”字,体现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的建造难度,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部项目团队每天上下海拔1480米的施工现场时,把“责任”扛在肩头,把“使命”记在心上,他们将用双脚丈量出一条美丽的雪域天路。
建设周期短、建设难度大、建设标准高,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建筑部提出以世界标准建造冬奥滑雪项目顶级赛道的目标。为此,项目团队先后与参与索契、平昌冬奥会建设的奥地利多贝玛亚索道公司、天冰造雪设备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磨练提升,全力打造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复杂的地形,项目团队引入三维激光扫描和航测无人机等设备对地形地貌进行精准测量,仅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三公里范围内雪道施工区的全面测绘,比传统的方格网测绘提高了数十倍工效。人迹罕至的深山,无路可走是山地运输一大难题,传统的人力、畜运等方式,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经过与设计方反复测量和论证,一条因地制宜的“之”字型施工便道应运而生,目前施工便道已达1814米,预计将于4月20日全部打通便道。深山施工的生命通道打通后,各类机械、材料、消防器材等物资可由此直达各施工作业面。另外,搭配人员定位系统,以GPS、物联网、无线定位等方式实现全方位的电子围栏功能,为施工提供高效的安全保障。
秉持“绿色办奥”的理念,项目团队对雪道施工区域内地表土进行了科学的剥离收集,目前共收集地表土3837立方米,剥离面积约28100平方米,全部表土剥离工作将于4月25日完成,为以后生态恢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森林防火工作同样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建筑部首次在施工中引入双光谱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设备,采用可见光成像、长波红外热成像,全天候对森林防火进行全方位观察、监控和搜索,通过自动识别技术,第一时间对施工区域内可能形成的火灾监测报警,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我喜欢中国,也喜欢中国人做事的风格,只要定下了目标,大家就集中力量去实现。” 亲临现场考察指导并给予高度肯定的国际雪联高山滑雪委员会主席伯恩哈德•鲁西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留下的这句话,现在已成了项目团队互勉的金句。
冬奥会开启“北京周期”,集团承建的三大冬奥重点工程也开启了全面建设的热潮。2022相约北京,工程建设一刻也耽误不起,集团建设者正争分夺秒,为把冬奥场馆打造成一流的精品工程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