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下工后,来自衡水市的水电工马建柱拿着一张安全表彰卡,来到项目食堂免费换了分量十足的红烧肉。
回到宿舍,马建柱把垃圾收到统一区域,由专门的保洁人员统一运送到位于生活区一角的封闭无味垃圾站里。
对一公司首特绿能港项目工人而言,规范的现场施工管理和舒适便捷的物业化生活服务已经让他们对项目产生了依赖。
“这个项目是我干过的工程里环境最好的,以后希望还能跟着这个项目干活。”马建柱的话代表了工地现场许多工人的心声。
绿能港中的党建引领
拿着刚刚下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首特绿能港项目党支部书记赵雪峰立刻组织项目党员进行学习。作为资深党务工作者,赵雪峰说这部手册让他对基层支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而对刚刚履新不久的党支部副书记孙冬青而言,这部工作条例让她对今后开展好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更足的信心。
首特绿能港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3.73万平方米,总造价59580.67万元,位于石景山区核心地段,隶属于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南园区,是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作为新首钢先期启动工程,已纳入石景山区十大重点工程,2017年度被评为石景山区十佳绿色施工工地。
除了学习新下发的党支部工作条例。项目党支部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列入重要学习日程,成立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精心安排学习计划,持之以恒地将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与此同时,项目党支部持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一公司党委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增强了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意识和自觉性,党支部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列入议程,做到党风廉政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
日常工作中,党支部在施工现场加大宣传,营造大干声势,鼓舞职工士气,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工程简介、文明施工、安全质量保证制度等宣传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创先争优活动与“党员责任区”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了项目安全建设和绿色生产。
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和教育工作,项目各业务部门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每个职工工作都有制度可依,有记录可查,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化、精细化的原则,优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2018年5月,石景山区建筑安全环保经验交流会在首特绿能港项目举行。作为一个工程能够成为全区经验交流会现场,项目的施工品质不言而喻。
对已经返聘的党员张本良来说,自己的人事关系虽然已经离开企业,党支部的凝聚力量让他感到仍然没有退休。
首特绿能港党支部加强在职党员管理的同时,还将在项目上返聘的党员纳入组织生活。张本良目前负责项目的后勤和生活区管理,党支部的所有活动张本良都被邀请参加。2018年8月13日,项目部组织包括返聘党员在内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参观焦庄户抗战遗址,张本良和另外2名返聘党员跟随项目党支部再次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技术先行让普通建筑不普通
项目副总工程师李志钢干了一辈子技术工作,用他的话说,首特绿能港项目的建筑结构形式和技术难度并不大。
“普通的框架结构,地质条件也算不错,可以说对技术的挑战不多。”李志钢的话充满了自信。
但是自信不等于自大。项目技术难度不大,但技术方案的设计与深化,李志钢和技术部门的同事们丝毫不敢马虎。
对项目技术主管李伟而言,最兴奋的事情就是首特绿能港项目刚刚第二次通过了北京市建筑结构最高奖——结构长城杯评审组的验收。
细致,这是首特绿能港项目技术工作的核心,而这种细致源于技术人员的责任心。
目前的建筑行业,设计院出图,施工方按图施工是行规,但是设计图纸的通用性和细节的模糊让绝大部分施工单位都头疼不已。“我们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把每一个细节节点的图纸都重新画出来。”李伟的态度正是项目技术部门的风格。
李志钢记得,地下室施工时,梁板尺寸都超限,对超出规范部分的受力计算量巨大。地下室梁的截面更是达到了1.2米,而这样的梁在地下每层都达到800根,技术人员每一根立柱都要深化计算,再将图纸交给工人施工。“只有这样,工人的作业才能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我们也才能更放心。”李志钢说。
李伟手中的一摞屋面的图纸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了。屋面的图纸简单的大面设计和通用性设计图纸上都标注清楚,其实技术人员完全可以让工人按照粗略的大图施工。但在首特绿能港项目,屋面的图纸深化得更多,每一层施工的方式和细部图纸都重新做了一份,把这些图纸拼起来就是一份手绘的3D图纸。
技术方案的科学合理对工程的进度和成本都至关重要,首特绿能港的一项技术方案就节省了20天的施工工期。
由于项目的二层开始出现3米左右的悬挑,按照传统做法,需要把基坑填平后再搭设脚手架为悬挑施工提供作业面,但这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李志钢根据工程特点设计了一种悬挑支架,支架之间间隔90公分,一端固定在一层楼板上,并将支架挑出约3米的距离,挑出部分用斜支撑在一端拖住,另一端顶在地下结构的墙体上,使悬挑架与结构主体形成了三角形的稳固受力形态,这样在没有回填的情况下利用悬挑架作为平台搭设脚手架进行二层的悬挑结构施工,整个项目共制作了240多根悬挑支架。经过测算,为项目进度提前了约20天。
此外,项目部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措施要求。项目部也筹措资金投入科技开发和创新,在新技术及工法推广应用工作中,结合工程的施工总体计划和实际施工进度,将科技创新目标具体化,对项目进行明确分工,并指定技术负责人和小组成员,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共计采用了“十项新技术”中的分项技术二十余项,确保了施工质量,压缩了施工工期。
首特绿能港中的分权与统管
走在首特绿能港施工现场,感觉工人和外施队负责人无论是对年轻管理人员还是年长的管理人员都发自心底地尊重。
如今的建筑施工项目,许多一线工人比管理人员在实操环节的水平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年轻的管理人员管不好工人的问题突出。可在首特绿能港项目,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存在。
身为项目部生产副经理的邢佳杰道出了其中的原委——那就是在制度红线约束下充分放权与统筹管理。
项目执行经理王锋说:“我们项目的人员由原来的北七家项目转移过来,两个项目一套人马初期带来的人手紧张的问题,让我们必须考虑充分放权来提高项目的运转执行效率。”
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这是首特绿能港项目的用人哲学。
权力集中的优点在于提高领导决策的权威性,但其产生的弊病就是主要负责人事必躬亲带来的分身乏术,进而影响施工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分权的优势则让适合的人能干好适合的事情。
邢佳杰说:“所有的业务部门涉及生产环节的工作都有自己的独立决策权,只需要给我上报结果,我再进行最后一道把关就行。”
比如项目施工中因为拆改、变更、维修等突发情况带来的临工的现象不可避免。在首特绿能港项目,哪个部门需要使用临工由部门甚至是直接的一线管理人员定,用几个人?干多久?给多少钱?这些都不再需要项目班子来研究,业务部门把最终的数据上报,商务部门进行成本的审核与合理性的控制,只要不突破规定的红线便可以执行。
“这种方式我们班子成员只把握好项目大成本,权力下放让一线管理人员做决策更加实际和有效,同时让劳务人员看见这些管理人员的权力,提高权威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王锋说。
下放权力后,不仅没有发生用工和管理的随意性,权力与责任的共生也让决策时,一线管理人员更加有针对性和积极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随便报个大概的数额等着领导决策。
施工现场管好人的同时,还需要更多科技装备来推动施工生产的安全环保高效。
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总共4台塔吊,现场分别都装有360度全景摄像头,随时随地能对现场生产情况有一个整体了解,配合项目管理人员每天对现场的巡查,基本可以做到现场无死角化管理。
环境保护工作中,项目上配备了四台雾炮机,一辆洒水车,一辆扫地机。在土方作业等扬尘较多作业时,雾炮机进行启动,有效降低了扬尘污染。
此外,项目部还按照施工一分钟安全60秒的原则,开展“一周专项治理”工作,每周主抓一项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用七天时间去彻底地扭正一项问题、形成良好的施工习惯。每周开展一次针对性检查活动,对于发现的违反强制性规定或顽固性问题直接罚款处理,使违规成本大于守规成本,通过处罚手段使分包单位管理层提高意识、加强管理,促使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探索全新物业化管理模式
马建柱手里拿着的卡片便是项目部自己设置的行为安全表彰卡。邢佳杰说:“这张卡考核工人日常的个人安全防护是否佩戴完好,能否做到及时提醒身边工友的安全隐患,同时我们管理人员到现场随机给工人提问,让工人时刻坚守安全这根弦,表现出色的工人我们就发给他一张卡。”这张卡仅限当日有效,工人们可以到工地食堂用卡换鸡腿、红烧肉这样的硬菜。
王锋表示,项目这么做是在提高工人安全意识的同时,让他们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
现场管理激发工人主动性,后勤管理则要管理人员主动贴心。首特绿能港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对以往后勤管理及生活区服务管理经验和教训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对生活区后勤服务如何管理的方式,进行反复讨论和论证后,决定用“工地生活区物业化”管理模式对工地生活区管理的部分难点进行尝试。换个思路进行管理,为以后建筑工地行政后勤和生活区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探索新的、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生活区服务管理的水平。
王锋说:“工地生活区物业化就是专业人做专业事,把社会上的社区、写字楼物业管理方法移植到工地后勤管理中,实行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同时为以后全面实施建筑工地物业化管理积累经验。工地生活区物业化不是全套照搬,而是在生活区物业管理模式上不断摸索并总结出一条适合有效的管理方式。”
项目部组建“综合管理中心”,由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统筹,全方位保障生活区后勤的各项服务工作,全面提高生活区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生活区内安排包括职工服务社(小卖部)、晾衣区、自助洗衣房、太阳能淋浴间、开水房、职工大餐厅等服务设施。并对劳务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宿舍、娱乐场所、理发室、阅览室、宣传教育场所等均统一管理。生活区内卫生环境由专职保洁员负责,各分包单位负责分摊保洁人员的工资。
项目部还设置了可供700多人就餐的职工餐厅,直属项目部直接领导;委派专人进行管理和经营,由项目部制定每天工人的餐标,除厨师及工作人员工资外,零利润经营。
项目部与石景山区政府环卫部门签订垃圾清运合同,租用封闭式垃圾周转箱,垃圾站采用半封闭式,每天冲洗、消毒、打药;与石景山餐厨垃圾回收公司签订合同,食堂每天按要求将可回收的垃圾分类,提供给回收公司,积极响应绿色环保举措,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物业管理给项目部工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马建柱如今已经不愿意去其他项目干活了。“每隔一段时间,项目部就会请专业的放映队给我们放电影,就连《战狼2》这样的大片都有,我们工友可喜欢了。”马建柱说。
和老马一样,很多工友都喜欢下班后回宿舍而不是出去瞎逛。集中大食堂、空调、浴室、定期放电影……项目的工人生活区物业化管理模式让这里真正成了工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