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企业动态
——北方公司塞罕坝国家冰上训练中心工程施工小记传承“塞罕坝精神”的城建人
时间:2021-03-17
【 字体:

塞罕坝在中国版图上微乎其微的“一点”,却创造了声名远播的“塞罕坝精神”。成百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用他们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造就了140万亩的“绿色事业”,上演了一场用了55年精心准备的大型魔术秀,在祖国大地创造了“变沙地为林海,让荒原成绿洲”的最美印记。

而这种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塞罕坝精神”,被北方公司国家冰上训练中心工程吴祺项目团队完美践行。他们在塞罕坝亚高原,仅用8个月的有效施工周期,克服艰难困苦,经历考验磨难,出色圆满完成了全国首个亚高原地区“四合一”冰上项目训练馆。

零下26℃考验下打基础

国家冰上训练中心工程所在地为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围场县境内。是河北省林业厅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气候恶劣,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气温-1.3℃,年均积雪达7个月,年均大风日数53天。当地老百姓有句俗语,“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足以说明当地气候条件的恶劣。

而他们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

2020年2月,正是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国家冰上训练中心工程项目经理吴祺和总工程师刘清江率先抵达现场,开始动工前的准备工作。刚下车,吴祺忽然感觉一阵寒风吹在脸上,就像刀割一般火辣辣的刺痛。他掏出手机看了一下温度,“零下26℃”,在北京穿过来的羽绒服,在现场站不到两个小时就被冻透。望着被厚厚积雪覆盖的施工场地,加上当地恶劣的天气,吴琪心里多少有些没底,“雪到五月份才能化开,到十月份天又冷了,一年能干五个月就不错了。”

再苦也要上,再难也要冲。吴琪找来厚实的军大衣,穿上就往现场跑,白天当棉袄,晚上当被子,与刘清江一起,规划现场布置、制定施工方案。3月份,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陆续到达。与此同时,项目部对分包单位进行多轮谈判,重要的专业分包、设备均选用国内外知名企业供货商,开工之前便完成了主要材料、构配件的招标采购工作,保障了场馆建设所需的物资和作业人员需求。

由于该项目工期短,任务重,项目团队与设计团队充分沟通,对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优化调整,为开工后现场立即进入全面施工状态奠定了基础。

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2020年4月2日,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当地最低气温依然是零下20℃左右,施工场地下挖1.5米全是冻土,这无疑增加了土方施工难度,作业时间被迫延长。但项目管理团队迎难而上,利用开槽土方进行场内临时加工场地回填,既节省了土方外运又减少了外购土方回填成本。项目原始地面标高低于建筑所需标高,土方回填需2米左右。项目团队开动脑筋,采用夜间加班储存碎石土、白天分层碾压的施工方案,用时20个日夜完成了级配换填工作。

为了满足网架拼装场地需求,管理团队提前插入地面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与分包单位商定采用跳仓法施工,使用定型化钢模板,加快施工进度,2万平方米的混凝土地面浇筑仅用了20天时间。

在网架拼装过程中,利用分段流水施工,保证拼装速度。此外制冰机房、锅炉房、附楼等功能用房的结构施工同步进行,网架拼装完成后机电桥架、通风管道等提前安装,减少了顶升后安装的安全风险,降低了网架内施工的费用。

8月11日,工程胜利完成屋面网架整体顶升。54台特制液压顶升设备共同发力,1260吨重的“钢铁巨人”在亚高原拔地而起。全体施工人员在40多个日夜,完成了2000余个螺栓球、8000多根杆件的拼接,保证了234米×81米超大屋面网架整体顶升的顺利实现。

顶升完成后,施工现场分区进行水暖管道安装、屋面钢结构马道、檩条安装、冰面区地暖管道等各专业施工。高峰期作业人员达到700人。“维护结构封闭用时60天,在上级要求的节点前顺利完成既定目标。”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刘清江言语中充满自豪。

进入10月份,天气日渐转凉,而工程也进入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免因人员流动而造成的疫情扩散,项目团队就近招募临时抢工人员,以小班组为单位由项目管理人员亲自带领,严把技术质量关。结合天气因素,将室外施工作为重点把控部位,增加机械管理人员,在属地大范围降雪前仅用30天时间就完成了市政管网、道路路基等施工任务,为提前制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上级单位高度好评。

实战创新出色履约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结合工程实际,统筹安排精心策划,创造了多项“金点子”,推动企业科技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工程室内冰面混凝土下需要素土回填,高度约为2米,回填土方量约4万立方米。因冰面对下方回填土质量要求高,而当地自然土质为碎石土及细砂,项目属地周围50公里内无可回填使用的素土。

为了保证回填土质量,经过项目和监理人员实地考察,结合当地回填经验,最终采用碎石土+2:8灰土的综合处理方案,既节约了造价,又保证了施工质量。

冰面承压层混凝土面积大且要求浇筑完成后不能产生裂缝,国内无可靠经验借鉴。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对混凝土收缩进行计算分析,从加大混凝土配筋和补偿收缩技术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抗裂研究,最终通过优选混凝土配比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及施工环节,并利用先进准确的结构变形监测及测温系统来指导混凝土养护,保证整体一次性浇筑12000平方米混凝土不开裂,达到了设计要求。经过总结,形成了《大道速滑冰面承压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经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工期要求,关键路线上网架施工工期较长。不仅存在工期履约风险,还可能存在质量缺陷。原设计方案采用“螺栓球+焊接球”混合节点会导致网架中部分杆件拉压力较大,会产生承载风险。为此,管理团队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度优化。针对下弦受力较大区域采用网格加密的方式分担部分拉力,将拉力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上弦采用特制螺栓套筒的方式,使之能够承受上弦的压力。并形成了《基于网格加密技术的大跨度钢网架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同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于该技术所撰写的《塞罕坝国家冰上项目训练中心大跨度网架施工技术》论文,被国家级学术期刊《施工技术》发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吴祺项目管理团队在河北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施工条件差的亚高原地区,秉持城建铁军精神和国企责任,在短短8个月时间内,优质高效的完成了建设任务,创造了属于城建人的奇迹。